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艺术评论 >

赋崇高革命激情以艺术光芒


    暗夜,迷雾,冷雨,黑伞,这一切,在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里,从一开场就来得如此突然,让人猝不及防地面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上海,黎明前的黑暗,带给人压抑、窒息、紧迫和恐惧。然而,恰恰与暗黑对抗着,我们被那些党的地下工作者甘愿为新中国解放而牺牲的精神所照彻,感动于黎明光辉的力量。
    作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的开幕大戏,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下简称《电波》)刚一问世,就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剧场门口的一票难求,印证了人们的好奇心:同名谍战电影,那么复杂的故事,能做舞剧吗?孙道临那种将儒雅与坚毅熔铸于一的戏剧表演美学高度,舞剧演员将怎样给出自己肢体语言的解释和对话?
    以当代激情对话往昔革命,用现代审美观照先烈情怀
    《电波》极其简洁地从李侠和兰芬接受组织任务,假扮夫妻踏入革命旋涡入手,富有节奏感地展开了中共上海地下党与国民党特务组织的殊死斗争。面对经典电影,全剧从舞蹈艺术规律出发,大胆取舍,以李侠智取和发送情报、战友们勇敢面对牺牲、敌特狡猾阴险追杀、兰芬和李侠在殊死环境里从相逢到相恋再到死别等为线索,讴歌了一段荡气回肠的革命往事。最难得的是,在《电波》里,往昔并不隔膜,英雄栩栩如生,崇高自有人性,革命依旧动心——创作团队用压抑不住的当代激情,与李侠等革命党人真诚对话,以心对心,细致体验彼时彼刻人物的真实内心理想和外在动作,找到了舞剧人物的行为动机,并生发出大量感人的舞段。
    剧场里,年轻观众的热烈反应告诉我们,这是一部充满现代审美感染力量的舞剧。它高举暗夜里的熊熊火炬又不乏动人情感,它尊重原作基本构架又不局限于简单叙述,让艺术笔触深入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先烈们的伟大情怀,又将此情怀揭示得细致入微、合情合理,让崇高发散出耀眼的光芒。当舞剧落下帷幕之时,那些心怀疑虑的人,被舞剧艺术巨大的现场感染力折服了。人们欣喜地议论着剧中的情节和人物,甚至有的人仍旧抑制不住眼眶中的泪水和哽咽的喉咙。时隔整整70年,李侠——那位曾经感动无数人的先烈,终于复活在当代舞剧里。
    以多变时空浓缩谍战风雨,用心理流动构架影像空间
    这是一部号称“谍战舞剧”的精心之作。然而,以复杂烧脑著称的谍战片,一般情节设计必走千迴百绕路线,人设要神出鬼没、面孔反复无常。仅此一点,就似乎与所谓“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的舞蹈艺术相冲突。因此,《电波》是对舞蹈编导的巨大考验。其核心,是叙事所必须把握的艺术空间转换。与传统的舞剧线性时空逻辑叙事的方式不同,《电波》大量使用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巧妙地钩织对比性、复合型舞台艺术时空,并且用舞剧人物的心理流动作为舞台影像空间转换移动的依据,从而有序地、合情合理却又出人意料地构架起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
    例如,万分火急的军事情报因为上海某地下交通站遭到敌特破坏而失去了线索,舞剧编导们运用了电影艺术中平行蒙太奇的叙述手法,在一个舞台空间里表现李侠在裁缝铺子里急速寻找情报的藏匿之处;并列的一个舞台空间则是兰芬被假扮车夫的特务拉向危险之地。同一音乐旋律强烈暗示着生死关头的到来,并列的两个空间对比性把舞剧推向了高潮。随着兰芬的一声枪响,两个时空刹间被贯通,合二为一——特务被兰芬击毙,而李侠得到了情报!观众紧绷的情绪终于得到释放,但还来不及为他们高兴,从来没有开过枪的兰芬几近崩溃的精神和李侠即将大义慷慨赴死的桥段,再把舞剧艺术推向了顶点。舞台艺术巧妙借鉴电影艺术手段所达成的剧场效果实在令人赞叹。
    当然,这样的舞台空间构成离不开《电波》舞台美术设计的成功。多媒体影像恰如其分的运用,大量逆光投射所造成的光影世界,其光明和阴影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令人叫绝——那是为民族解放而英勇挑战暗黑世界的人类特殊崇高理想与艺术形式创新的高度统一。可以说,《电波》从中国传统艺术意象化的创作理念,到现代多媒体构成的舞台心理流动空间,再到以生活动作演绎出来的情节舞之丝丝入扣的编织和推进,辅之以东方人希望听到的动人的主题旋律,以及西方现代音乐所擅长的场面音效,证明着:中华传统美学精神在实现了“现代性转化”之时,就会焕发出巨大的艺术魅力。
    以生活细节勾勒时代画面,用形神兼备攀登表演高峰
    《电波》的引人入胜,与主创团队的细节处理能力高度相关。细节,是艺术从常规气氛渲染走进人物内心的致胜法宝。例如,李侠和兰芬回家之后,兰芬立即再次出门,佯作轻轻扫地状,警惕地环顾四周,然后才风轻云淡地转身回屋。一个典型的细节,是编导深入生活,通过采访从事地下工作的革命前辈获得的真实生活动作。将这样的细节编织入戏,精准地刻画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斗士在那血雨腥风下的大胆细心,令人印象极其深刻。再如,在舞剧中,垂直降下的一条条长方形景板,在舞台逆光的作用下把自己的光影投射在舞台地面,巧妙地形成了上海都市弄堂的神秘影子。突然,一面,又一面,上海人家常用的圆蒲扇突入观众的眼帘。那一段弄堂里旗袍女人的团扇舞,编得温柔典雅,突出了令人心驰神往的弄堂氤氲,也一扫人们常见的上海旗袍妖冶模式,美得令人陶醉。特别值得赞叹的是,这段舞蹈借用了《渔光曲》的主旋律,不但准确勾勒了上世纪30年代的时代氛围,更将中国早期进步电影的人文观照与当代反思做了一次音律上的交融。站在舞剧艺术创造的高度上,让多种艺术元素的密切配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巧妙地起到化学反应般的舞台艺术效果,是《电波》成功的又一密码。
    《电波》在舞剧艺术表演美学上也达到了一个全新高度。以王佳俊、朱洁静等国内顶尖舞者为代表的上海歌舞团,非常出色地将编导的创意呈现于观众面前。特别是主要人物塑造,没有一个动作脱离人物性格,没有一刻表演离开人物情感,肢体和内心两种语言达到了高度的契合。扮演李侠的王佳俊,在战友为掩护自己而牺牲之后,回到家中,无力地倒在妻子兰芬面前,演员在舞台上真的难过到全身抽搐,难以自制,却仍旧无意间保留着舞者才能拥有的肢体美感,达到了舞台表演的难得境界;朱洁静所扮演的兰芬,此刻将这个既是丈夫又是战友的男人拥在怀里,给予无限爱意。她将内心波动与静止舞蹈造型天衣无缝地融合于一身,构成了舞台艺术二度创作的巨大感染力,催人泪下。难怪有电影工作者惊呼:电影镜头里的演员一条条拍摄,而《电波》里舞剧演员的表演竟然可以在一个半小时里一气呵成,悲喜转换,歌哭自在,庄谐互证,收放自如。
    愿《永不消逝的电波》成为当代中国舞剧的一个最新坐标,勇敢探索出中国舞蹈艺术的新路!
    (作者为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