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好》:让青春的理想照进成年的现实
时间:2024/11/28 09:11:21 来源:光明网 作者:姚成得 点击:次
电影《老师•好》讲述了苗老师与学生们的“斗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师生百态及纯真情感。观众跟随剧情一起感时伤怀、歌哭喜笑,重新经历了年少时的浪漫和迷惘,励志与抉择,仿佛搭上了一趟时光列车,开启了一次青春之旅。 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于谦饰演的南宿一中语文老师苗宛秋,身上汇集了所有好老师应该有的品质,有理想、有追求、有操守,有情怀、有个性、有大爱,当然,也少不了面对现实时的妥协和无奈。苗老师有很多令人难忘的“金句”,一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表现出他身为老师的理想人格和崇高品德,这是他从传统文化中析出的钙和盐,是他须臾不容懈怠的人格锤炼和德性证验,也是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平衡的标杆,是他想拿来和学生们共勉的信条和真言。 时代理想贯穿故事逻辑和叙事策略 学校是社会关系、人生百态的折射和缩影。影片通过学校这个小切口,巧妙地打开了时代的窗口。黄军挎、大茶缸、迪斯科、补习班、钥匙环,痴迷的武侠、躁动的江湖,还有计划体制墙后探头探脑若隐若现的市场……时代交替中出现的精神与物质符号悉数亮相,苗老师的那辆崭新的自行车,更成了表达师生情感的代表性工具,牵动着苗老师、同学们乃至一个时代的神经。结尾处,安静骑着她还难以驾驭的自行车,为自己最尊敬的老师伸张正义,却在折返途中惨遇交通事故,自行车和钥匙环也成为苗老师悲情的意象,宣喻了人生的无常、命运的乖戾。 桀骜不驯的洛小乙,聪慧可人的安静,急功近利的关婷婷,精灵古怪的“脑袋”王海,包括自筹经费治病的小倒爷“耗子”,酷爱霹雳舞靠劳动挣钱的文明和建设……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鲜明的“标签”,堪称那个年代学生的“标本”。师生斗智斗勇斗法的活报剧让人喜不自禁,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悲欢离合催人泪下。孩子们带给苗老师烦心、苦恼、担忧和更多的快乐,让这个故事优美、感伤、真实、生动。包括关婷婷的热情、担当和洛小艺的转变,还有那场还没正式开始就已结束的爱情,通过交叉融通孩子的视界与成人的世界,给那个已经逝去的青春时代献上了一曲挽歌,而真善美是贯穿始终的主旋律和正能量。 艺术的细节彰显团队实力和演绎功力 题材、调性、结构、情绪、节奏、表演,电影的可圈可点之处不胜枚举。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大都源于现实、反映现实。电影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还原,也成为了电影叙事成功的关键,特别是一些独具匠心的细节,更显示了创作团队的实力和电影叙事的功力。 于谦是一个自带流量和光芒的“老戏骨”,他以真实、感人的演技,再现了基层中学教师的日常。此外,还有张国立、吴京等演员的助阵,让这部校园题材的电影,真实得如同从档案馆翻出了一部纪录片,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荧幕上的划痕和胶片的脱磁,照亮了我们的理想以及对美好的向往。 苗老师和他坚守的理想黯然收场,他倾注给这个班集体和孩子们的心血也不知所踪,但这个故事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底色,却在诗意的蒙太奇与抒情的画外音中逐渐彰显,凝聚成为能够照进现实的理想之光。编剧和导演在片尾设计了“光明的尾巴”,让苗老师和安静填补了毕业合影的空缺,也弥合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裂缝。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正如著名哲学家冯契在《人的自由与真善美》所说,“人类精神的任何活动领域,都是在现实中吸取理想,再把理想转化为现实。自由就是人的理想得到实现。”愿苗老师和孩子们更加自由,在理想照进现实的时候收获更有存在感的真善美,也期待中国电影能够重归艺术本质和创造规律,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积蓄力量,从美好的共同理想中捕捉灵感萃集光芒,创作出更多接地气的好电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