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观点 >

演艺行业为何上演“抢人”大战?


    一场以“以传承助创新”为主题的演艺人才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围绕新时代首都演艺人才队伍建设的传承与创新,开展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人才,又一次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从全国来看,2015年我国艺术表演团体数量为10787个,2017年增长到15752个;全国艺术表演场馆也从2015年的2143个,跃升到2017年的2455个。艺术院团和剧场的井喷式发展,对演艺人才产生了大量需求。”北京市文联主席、国家大剧院原院长陈平在论坛发言中说,“北京做好思想准备了吗?做好应对‘抢人’大战的预案了吗?”
    这本是北京演艺集团借成立十周年之际举办的一次常规研讨,而业界呼吁重视演艺人才培养的声音也不是刚刚出现,但这次研讨却显得意味深长——
    2017年以来,武汉、西安、长沙、成都、郑州、济南等地先后出台“人才新政”,掀起“抢人”大战;而近些年来,在落实推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格局中,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长江中游地区等为代表的城市群剧院场馆建设增容明显、人才缺口较大,并且都做出了相应的布局规划,演艺行业的“抢人”大战并非耸人听闻。
    陈平透露,未来3到5年内,北京又会新建一批剧场,如中央歌剧院、中国爱乐音乐厅、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心剧院、北京人艺新剧场、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基地等;环京一带京津冀地区已新建了天津大剧院、唐山大剧院、保定直隶大剧院、邯郸大剧院、石家庄大剧院、关汉卿大剧院等,廊坊、张家口、三河、大厂、香河等地也已建成或在规划着面积可观的剧院场馆。这些新的演艺空间增量,给业界提出了不容忽视的新课题、新挑战。
    剧院建设的热潮,一度曾引起人们疑虑:这么多剧院,到底演什么?随着城市交通越发便捷,不仅跨城追戏的观众越来越多,戏剧院团进行巡演也越发频繁,特别是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城市群落之间,以致各剧院在引进、接纳演出时不知不觉间形成了院团与剧院、剧院与剧院的剧目联动,一定程度较好地解决了“演什么”的问题。2018年,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共同打造的首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围绕“演艺产业与城市文化品牌塑造”展开了深入探讨,而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戏剧院团以“长三角”为联动机制开展交流演出,如今已成为颇有影响的区域性演艺活动。新的演艺生态,正在悄然形成。
    随之而来的,是对剧院管理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激增。在陈平看来,演艺人才包括表演人才、创作人才和管理人才等,当前最需要的是“懂艺术、擅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他呼吁,要做好人才摸底调查,掌握各单位各类别演艺人才供需情况,“搞清楚目前还缺多少人?急缺哪类人?这类人在哪里?如何引进和培养这些人?”北京演艺集团董事长康伟则表示,要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主线,按照“懂文化的企业家、懂市场的艺术家”培养导向和目标,把人才培养,特别是艺术人才培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近些年来,北京市相继出台了《 “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 2014 - 2020年)》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提升规划( 2014 - 2020年)》等文件,提出要“持续加大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力度,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文化企业联合共建人才实训基地,推进与海外高校和培训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重点培养一批熟悉国际市场的产业领军人才和懂文化、善创意、会经营的高端复合型人才”。2017年底,上海印发“上海文创50条”,明确要打造亚洲演艺之都,并通过一系列举措提升创作演出能力、优化演艺布局、培育优秀演艺市场主体,深入实施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特别是提出了针对“高峰人才”,研究实施个性化、针对性人才政策。
    记者了解到,2011年至2015年,中国剧协等单位联袂在沪举办青年戏剧人才研修班,覆盖编剧、导演、音乐、评论、舞美等专业培养了大量青年戏剧创作人才。2013年,国家艺术基金成立,随后推进实施了形式多样的人才培训和扶持项目。2017年,中国文联进一步推进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制度化、常态化,至今正式立项150个,累计投入预算资金3000多万元。各地文联和剧协也纷纷举办了各种各样的人才培训班、研修班,推进演艺人才培养。与此同时,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高等院校,也在不断完善专业及课程设置。跟新世纪头一个十年相比,对于演艺人才的培养举措频频,使得相关人才队伍得到了有效壮大和明显改善。那么,剧院或企业应在其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中国剧协顾问廖奔提到,在现有的体制机制下,院团管理者肩上的担子很重,要考虑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要解决民生问题、人才问题,等等,这是很大的悖论。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认为,论资排辈很伤艺术,也很伤人才,要推进人才队伍年轻化,院团管理者就要懂行。他说:“我看了很多作品,可是对于一些戏的创作目的,我觉得院团长想得不够,或者导演、编剧有本子就排,这样不行,一定要和老百姓的需求对接、和时代生活对接、和正能量对接起来。”
    “要善于发现人才,要靠平台聚拢人才,要大胆使用人才,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陈平在提到过去几年国家大剧院的用人策略时介绍,国家大剧院采取非常灵活的用人方式,大胆启用“80后”“90后”人才,派出了100余批次员工到世界顶级剧院去交流学习,为专业人才提供职业发展通道。他特别提到,要将人才的价值诉求与剧院的发展结合起来。
    康伟介绍,近些年北京演艺集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积极搭建平台,推出“育苗计划”“扶青计划”和“选贤计划”,取得显著成效。其中,“育苗计划”先后与众多高校合作共建,推出“人才后备班计划”,培养后备人才;申请国家艺术基金资金支持,举办“中美戏剧培训交流”、“青年编剧创作人才培养”、“舞台艺术人才国际交流”赴澳大利亚培训等多个项目,发现、孵化和培育人才。“扶青计划”则发挥梦想成真五月演出季和奥林匹克音乐季等大项目带动作用,先后推出李明阳、王珂迩、王俪霏、周旋等青年艺术家专场音乐会、演唱会,推出京演名家大师暨青年精英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组织青年演员到街道、到社区参与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营造青年人才良好成长氛围,助推和扶持青年人才成长。“选贤计划”则成功引进了周涛、周炜、王二妮、云飞、阿云嘎、周旋、李菁、何沄伟等艺术人才。
    “深入生活是文艺工作者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途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文艺的传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话剧演员冯远征认为,面对当下略显浮躁和功利的环境,如何让年轻人沉下心来搞创作,既有技术,又有情操;既懂专业,又有品格,是许多文艺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事。他提到,近年来北京人艺做了大量工作来加强青年演员的培养,制定了“青年演员培养计划”,第一课就请来了老艺术家蓝天野。他说:“天野老师演了一辈子戏,没有为年轻人们讲述任何舞台上的表演技巧,而是花了大量时间讲述话剧传统和人艺精神,特别是谈到体验生活对于表演的重要性,讲了许多年轻时随剧组体验生活的故事。我想这就是文艺工作所需要的‘传承’,不仅仅是技术和技艺,而是传统和精神,让年轻的文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走弯路,更不走歪路,使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