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大地》:冲破寒冬 拥抱希望
时间:2024/11/29 06:11: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敖柏 点击:次
坚定信念方能推陈出新,永不言弃方能冲破曙光。央视一套热播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希望的大地》,着眼于“希望”二字,以中国改革开放为历史背景,以展现“历史转折中的中国人民”作为核心主题,以各行各业“小人物”不屈服于命运的生活态度折射大时代的变迁与社会进步。 宏观的社会图景与微观的个体命运总是彼此映衬、互相影响。在改革开放的重要节点,一群坚韧勇锐、不屈不挠、热爱生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凭着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坚定的改革决心,在多个维度上,奋力拼搏,冲破寒冬,改变命运,共同走向希望的春天。其中有马尘、吴蔚然、柳莹等不向命运低头,努力学习考取大学为国家做贡献的下乡知青;有吴欣然这样秉持新闻理想,将一线新闻呈现给读者的新闻工作者;有吴文渊这样不屈不挠,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人生导师;有董望春这样恪守“民为政首、农为邦本”,辞去官职想要获得更多知识来指导实践的基层干部;有“月亮湾”生产队大队长田庆丰这样出身贫寒却不甘贫穷,紧跟政策带领村民走上富裕道路的农村改革典型,还有柳诚这样先人后己、先大家后小家,精诚待人无私奉献的忠诚卫士。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新的国家政策出台下,他们摸着石头过河,大胆闯,勇敢试。马尘勇于奋斗、抓住机遇。在未能如愿进入大学后,被吴文渊教授介绍成为了大学旁听生,备受歧视却不能阻挡他热爱学习的脚步,在课本上写下“旁听生,绝不旁听生命”来激励自己。一句“看的书多了,烦恼就少了,希望就多了”彰显了他对于未来的执着和信心,从卖早点的小餐馆起步,到代工电话机的劳服厂发展,再到投入全部心血创业。他有责任心,在发现自己的电视机厂有“问题彩电”时,他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当众挥锤砸毁了价值二十万元的问题彩电;他有风度,在吴蔚然挪用公款牟利连累他时,他虽深感痛心却依然与吴蔚然握手言和;他有理想和头脑,在中国自主液晶技术方面走在了时代的最前端。而与他同窗的吴蔚然,则知错能改,凭借永不停歇的精神,敢拼、脑子活,在摸爬滚打中不断成长,他代表了不完美的创业者,从与马尘的暗自较劲,到顾全大局稳中求胜,他的身上有不服输的傲气。致力于专研科技的柳莹,为了梦想多年矢志不渝,在无数次失败后,终于赢得中国电子业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她的家国情怀与崇高理想值得钦佩。他们的拼搏、奋进、努力也渗透到每一个行业。记者吴欣然凭借敏锐的新闻观察力和真诚的文笔,为读者带来最精确的报道。对外,她是风风火火的记者;对内,她识大体顾大局,乐观开朗的精神影响着身边每一个人。大学教授吴文渊不争不怨,不卑不亢,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作为马尘等人的老师,他既是指路的明灯,又是人生的导师。帮助马尘成为旁听生、拯救处于困境的吴蔚然、为董望春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他眼光长远、竭尽所能,展现出一个学者的崇高品质。 民者,万世之本也。剧中创新型干部董望春辞去官职上大学充实自己,大学毕业后又继续投身乡村建设,在坎坷的创新探索之路上坚定地越走越远,让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坚定又果断的抉择饱含了他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期盼;农村改革先锋田庆丰出身贫苦却紧跟时代政策,在参观了道业村包产到户探索的成果之后,便带领乡亲们分地让乡亲们吃饱饭,一句“只要你肯跟着我干,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粮食也会有的”说出了他的自信与担当。他们为搞活经济做了无数次尝试:蔬菜大棚种植、将养殖场变为集体经济,发展绿色种植。董望春与田庆丰作为农村改革的坚定实施者,他们的做法代表了改革中的亿万农民的心声,那就是让农民走向春天,让农民真正富起来。忠诚战士柳诚自降待遇走精兵之路,从抚养烈士遗孀到之后抗洪牺牲,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人民和国家,他的理想与人民和国家并存,“身后是和平,面前是战争”,为了这一句承诺,他不辱使命,诠释了军人的特质,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作为工、农、商、学、兵在改革浪潮中的代表人物,他们以身作则,在时代的感召下,与国家同命运,同血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产生的办法,是发端于泥土的智慧。作为路遇坎坷却充满闯劲的小人物,马尘、吴欣然、吴蔚然、柳莹、吴文渊、田庆丰、董望春、柳诚等人以热情、豪爽、耿直的个性,将平凡的一生挥洒得恣肆汪洋,他们以顶天立地的生活态度,活出了无数奋斗者的中国梦。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注定的命运或许不能改变,但面对命运的态度可以改变,马尘等人通过自身的勤奋努力和永不言弃的信念精神,最终看见了希望,他们志存高远,以昂扬的姿态,最终冲破命运的枷锁,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为中国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正如剧中吴文渊所说,“如果人人都想到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也可以改变国家的命运”。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今天的中国正在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顽强奋斗,我们在《希望的大地》中感知老一辈奋斗者的鸿鹄之志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把激昂青春梦融入伟大中国梦,将青春的活力化为创造的灵感,去感知时代的脉搏,才会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希望之光。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东北亚影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