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俗”表演亟须治理
时间:2024/11/29 05:11:12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心哲 点击:次
近日,德云社相声演员张云雷、杨九郎又“火了” 。他们在表演中使用荤脏丑恶的语言侮辱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李世济和张火丁,引爆舆论,其无底线的无耻表演惹得广大观众和文艺工作者感到愤怒。此前,他们因用汶川地震、慰安妇等国难国殇作“梗”就引发过网络一片讨伐。接二连三地触碰人们良知的底线,看来他们真的是“病”了,而且“病”得不轻。艺德缺失,亟须治疗! 艺德是演员从艺的根本,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维生素” 。很久以前,行走江湖的曲艺人就传下来许多富有智慧和哲学感悟的艺诀艺谚,“说书唱曲劝人方”展现了曲艺审美的天然品性;“一句邪,矮半截”道出了自尊自爱的重要价值;“演员看艺徳,无德艺难活”揭示了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新中国成立后,侯宝林等从旧社会过来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把旧段子中那些低级、庸俗、色情、迷信、不健康的内容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祛除清理,为曲艺艺术注入了德的灵魂,使之以崭新的面貌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从而为曲艺人赢得了“文艺轻骑兵”“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格和尊严。 冒犯他人的尊严,也就降低了自己的人格。轻人者自贱。无论是用低俗至极的语言涉及多个角度侮辱妇女、艺术家、已故长辈,还是无底线地调侃国难国殇,无疑都与人们基本的道德认知和公序良俗有着巨大的反差。这是引起人们极度不适的堵点痛点,也是产生舆情的燃点爆点,足以证明涉事演员道德素养低下,反映出德云社对演员从业水准、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和管理的缺失。德云社本应“德”字在先,却“云”遮望眼,一切重心放在云端营销、网络炒作上,在德云社完全追求市场利益、忽视社会价值这种运营模式下,从艺先做人的传统伦理被弃如敝履。这是“病”的内因,自己造的,怨不得别人。 然而,还真就有人埋怨上了别人。一些德云社粉丝、张云雷粉丝站了出来,认为就是砸个挂、开个玩笑、抖个相声包袱而已,在相声圈里很正常,没必要较真,甚至认为人们的愤慨是“上纲上线”“故意陷害” 。这部分人丧失了对相声的基本认知,不明就里却理直气壮,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相声,或者德云社代表了相声艺术。这与德云社一直以来极力宣扬相声就是逗乐,不应具有教育功能、社会效益的错误观念有很大关系。这种在众多粉丝簇拥下变异的观念如果得不到纠正,犹如蔡桓公,病越来越重而不自知。 讳疾忌医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出了事仍不以为诫,依然以之为无害甚至继续借此得利、贩而卖之。这无异于鼓励得了病的人去传染别人。近年来,德云社一众演员在卫视和网络平台中频频露面,不论是歪曲事实、恶意炒作,还是剧场演出中充斥着脏乱臭哏和包袱,都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制止,却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赚取眼球,收获金钱。这使得部分从业者产生侥幸心理,觉得没有问题,以致造成他们在日常演出中进一步口无遮拦,为图观众发笑,包袱不够、伦理来凑。纵使侮辱李世济、张火丁这么低俗的言辞,视频中居然能看到听到台下的观众鼓掌发笑,足见这种“病”传染性太强了。切勿让低俗庸俗媚俗的表演习以为常,成为行业中的灰犀牛。 德不孤,必有邻。我们也应该看到,绝大多数文艺工作者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德艺双馨,用明德引领风尚,用积极的文艺振奋民族精神,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正能量充沛永远是我们坚守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因此,对于少数“生病”的,不用惆怅,抓紧“治病救人” 。教育引导从业者提升职业道德修养,补足精神之钙;加大演出播放的前置审查力度,打好预防针;实施现场审看、实时监管,动态监测“生命体征” ,随时调剂“补药” 。相信,通过综合施策、齐心协力,对症下药、猛药去疴,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一定能够蔚然成风。 最后,劝“张云雷”们一句,“病”得认真治,别糊弄了观众,更糊弄了艺术。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的关系
- 下一篇:新媒体语境下传媒艺术教育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