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正创新中培根铸魂
时间:2024/11/29 03:11:55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仲呈祥 点击:次
中华民族的文艺大厦,由历经时间和人民检验的经典作品搭建起来,这些经典蕴含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文化基因,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前不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结合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经典作品,利用21世纪的新兴传播方式,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坚守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生动作答了“守正创新”“培根铸魂”八个字的精髓,启示文艺工作者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必须慎重对待经典的传承与创新。 《故事里的中国》可以理解为“文艺中的历史”。节目用文艺作品中的故事,来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节目综合舞台演绎和嘉宾访谈,将现实主义经典作品承载的历史记忆和时代信息进行较全面的呈现,将历史讲得深入人心又接近本真。 这样的创作宗旨,体现了节目培中华民族精神之根、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魂的价值追求。《平凡的世界》为什么至今仍是各大高校图书馆借阅率最高的作品之一?《永不消逝的电波》那封跨越时空的电报为什么能引起年轻观众的热议?这档节目再次让我们看到,经典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基因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完全可以成为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不可少的精神源泉。 这个节目还体现了在融媒体时代下,需要创建一种大家能够普遍接受的美学表达和历史表述方式。从受众反馈来看,《故事里的中国》既引起了老一辈对历史的缅怀和重温,也帮助了年轻朋友更好地回顾历史、理解历史,从中汲取养分和力量。 节目追求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三者的统一。强基固本,必须继承传统,敬畏经典;相反,任何抛开历史、抛开革命传统的创新,都等于割断了自己的文化之根和精神命脉。以《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例,这部作品的“魂”是理想和信念,节目组紧紧抓住这个“魂”,调动多种诠释方式和传播手段。由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主要演员袁霞、李白烈士的孙子、当年接收李白烈士最后一封电报的苏采青回忆讲述,将历史和现实对应起来。于是,当节目用20多分钟的表演致敬经典、重现经典的时候,观众仿佛重温了一遍李白烈士的精神历程和丰功伟绩,很容易产生亲和力和认同感。 选作品要靠眼光,也要实现作品题材资源的最佳配置。所谓“资源配置”,就是把这个题材用好、用活,最根本的是使经典作品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值得肯定的是,《故事里的中国》结合时代背景和文化传统,帮助观众真正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也走进了历史的纵深。 美学应当引领大众奔向高远境界,艺术家的本职是培养越来越多的人懂得创造美和欣赏美。立足当下的审美环境,我们的文艺创作一定要把满足与引导结合起来,把适应需求与提高素养结合起来,要在创作中坚定信心、发挥定力。“守正创新”“培根铸魂”八个字知易行难,但路一定会越走越宽。永恒的常常是经过历史和人民检验以后留存下来的东西,创作者只需心存敬畏、心有笃定地种下经典的种子,然后把一切交给时间。 (作者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绘好文旅融合“工笔画”
- 下一篇:影视作品有自己的“文化观”方能传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