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中国故事国际化表达的有益探索
时间:2024/11/28 07:11:3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蕾 点击:次
近年来,中国电影创作可谓题材多样,爱情、科幻、动作、战争等不同类型的精品力作纷纷涌现,不断向着艺术和思想的纵深处拓展。在这种背景下,《烈火英雄》《中国机长》《流浪地球》《天·火》等国产大片不断涌现,弥补了灾难片表现不尽如人意的缺憾,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近日上映的《天·火》,首次试水火山爆发题材,以震撼的视效和真挚的情感,激发了观众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救人与自救”“中国式父女关系”等话题的讨论,更引发了社会舆论对于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现状的关注。 灾难类型片以人们应对地震、洪水、火灾等极端情况时的表现为主要内容。优秀的灾难片,既能营造出富有冲击力的视听效果,也能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引导社会各界的积极思考。要完成这样一部影像作品,往往需要科学的制作流程、成熟的拍摄技术、巨大的投资体量、专业的摄制团队等诸多方面的协调配合。从某种程度上说,灾难片就是检验一个国家电影工业化水平的试金石。《2012》《后天》《星际穿越》……一提起灾难片,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基本上都来自国外。长期以来,欧美国家占据了世界电影市场灾难题材电影创作的主角位置,无论是故事内容还是制作水平,都远超其他国家。不过,《天·火》的出现,为中国电影产业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创作方向,让人们看到了国产灾难大片崛起的希望。 在《天·火》主创团队的努力之下,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火山喷发时的山崩地裂,岩浆流淌时的沸腾翻滚,火山灰袭来时的遮天蔽日,飞石如流星一般砸向人们时的猝不及防,熔岩暮霭静电的凄美梦幻,人们驾着车逃生时的“速度与激情”……《天·火》视听上的沉浸感和代入感是直接的,一波又一波的奇观之下,观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绝境逃生的惊心动魄。从大全景到近景,展现火山不同阶段、不同程度、不同量级的爆发,对这个“反派角色”进行了立体、极致的刻画。为达到这一视听效果,团队拜访众多地质学家,为场景找到合理根据。《天·火》拍摄及后期制作耗时两年,有近2000位电影人参与,在2000多个镜头中,视效镜头占比达到80%……为了呈现真实的灾难场景,剧组在拍摄过程中消耗了500公斤炸药,采购了20吨火山灰。 《天·火》对灾难片的探索并没有停留在单纯专注于视听效果的浅表层面,而是将强烈的“重工业”气息与中国式情感表达进行对接融合。尽管该片有多位外国电影人参与,但创作的主操盘手还是中方。比如在情感戏的拍摄中,导演非常尊重中方的意见,人物设定、人物情感关系的构建,包括台词,主要由中方把控。剧本由美国编剧和中国编剧共同创作,美国编剧给出剧本框架,中国编剧将其进行本土化改造,加入更多中国元素。所以我们看到片中李文涛和李晓梦这对父女之间“你想要我安全,我想要的是安全感”的含蓄隔阂以及关键时刻为了彼此可以牺牲自己生命的真挚热烈。这是在全球电影市场上凸显出巨大影响力的中国电影业与拥有丰富经验的国际电影人之间的一次深度合作。在这次尝试的过程中,我们对中国故事如何进行国际化表达的问题产生了新的认识。中国电影产业要想形成完善的工业体系,必须生产更多具有竞争力和传播力的高概念电影。可以说,《天·火》作为一部具有全球商业制作背景的国产灾难大片,为提高中国电影工业水准进行了一次有益尝试。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跨界歌王》:从生活的土壤中汲取力量
- 下一篇:《澳门人家》:普通人视角下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