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观点 >

【文萃】戏剧表演中语言塑造的类比法及运用


    类比法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方法,以台词为代表的语言艺术是戏剧演员表达人物情感、塑造角色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探讨了演员在戏剧创作中对语言塑造作用的“再认识”,在此基础上对类比法在戏剧艺术中的原理再延伸、语境再升华进行研究。
    语言塑造在戏剧表演艺术中的作用再认识
    许多研究集中在戏剧表演中语言作用的重要性上,但有关语言如何更好地表达戏剧作品之角色情感的研究却留有不少空白。有些研究者把这部分内容完全推给“感受”等内部技巧来解决。那么,在外部技巧、特别是在语言塑造方面,演员通过努力还可在提升作品质量上作哪些突破?从技术层面考察,语言塑造在反映作品主题时,可依照怎样的原则表现?
    首先,只有当语言塑造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运用于戏剧艺术时,它才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表达既需“重音”“停顿”等技巧,也需“语气”“语调”等技巧。前者可帮演员将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出来,后者则可助演员将人物情感真实自然且态度鲜明地表达出来。同样一句话,由于言说者注入的“语气”“语调”不同,这句话的主观情绪和客观效果也就完全两样。
    其次,如果说“重音”“停顿”表达主要是“主语言”的话,那么“语气”“语调”表达则是“副语言”。当然,在戏剧艺术中,所谓“主语言”“副语言”只是形态划分有所不同。在对人物进行演绎时,它们的价值是同样重要的,在一定条件下,副语言甚至会产生比主语言更有震撼力的艺术效果。“语气”“语调”由“音量大小”“音调高低”“速度快慢”“吐字力度强弱”这四项基本因素构成。它们并非孤立存在,可根据情绪变化相互结合成一个共同体。
    最后,优秀的戏剧作品有赖于优秀的表演艺术,优秀的表演艺术又大多和表演者出神入化的语言魅力有关。优秀的戏剧演出往往都是演员在深刻体验人物情感的基础上,调动各种语言表现手段(重音、停顿、语气、语调)、对角色台词进行出色的加工处理才得以实现的。其处理的基本准则,就是对角色此时此刻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心理状态进行精准的模拟。这种模拟的工作方法,常用的就是类比推理的方法,也可以叫做类比法。
    类比法在戏剧表演艺术中的原理再延伸
    类比法在戏剧艺术的原理再延伸,首先是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辩证关系进行情感的梳理。创作者要有从具体入手、对总体进行观照的类比理念和类比技巧。如果类比的结果能得到观众的接受,那就说明被表达的事物与表现技法这两者之间的抽象概念相同或者类似,那么这种梳理就是成功的,反之就是失败的。演员所塑造的语言艺术必须与观众的生活经验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契合,观众才能欣赏。否则观众就无法看懂演员的表演,也就无从体会语言的内在含义。
    其次是将自我世界和他人世界的对手关系进行心灵的渗透。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关系非常宏观,它总要在自我世界和他人世界的微观关系中寻觅个别体现。演员通过语言塑造所创造的角色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通过这种审美,观众本身具有的情感性回忆或能量又有了新的生发。这种对应既可以是对政治立场的观照,也可以是对亲情的观照。
    最后是要将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的转变关系进行价值的评判。人类进入新世纪,戏剧的本质伴随着观演关系的发展也发生着重要变化——农业社会看戏是被动地产生意义;工业社会看戏是主动地产生意义;信息社会看戏,没有意义就是意义。这里的“无意义”并不是“无思想”——它的“解构”即“建构”。类比法在这里虽然也承担着从“具象”到“抽象”再到“具象”的分析与表现的过程,但在思想主题上很多题材都涉及了“日常生活的批判”,在艺术形态上很多风格都延伸到了“非现实主义”。
    类比法在戏剧表演艺术中的语境再升华
    类比法的这种从“具象”到“抽象”再到“具象”的类比,是一个较复杂的发展过程。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分析抽象出来的概念必须既是一个“可用概念”,还是一个需多次使用、反复验证的“持续概念”——那些本身含义就比较抽象的词句或用于比喻、隐喻的词句更是如此。唯有这时,演员才能让类比法升华戏剧艺术的语境。
    在大多数艺术门类的语境中,语言所起的功能特别生动感人。对于戏剧语境而言,演员如何处理那些经常遇到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场景更为关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对作品字面的词义进行简单的抽象与类比,往往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艺术结果。反之,在具备基本技巧和文化素养的情况下,演员以语言处理为切入口,通过情感类比、态度(情绪)类比、状态类比、动作(表情)类比等环节循序渐进、突变增生、各个击破、整体统领,则很有可能使戏剧语境达到更高的层次。
    情感类比。人们在生活中面对各种交往,常常会感受到很多情感。从技术层面来讲,演员可以对人们讲话的情感用外在形态进行抽象与类比。这时演员就必须注意气息变化在表达作品时的重要作用。因为气息的变化往往就是人物内心情感的流露:紧张时呼吸急促;感慨时长吁短叹;欢乐时呼吸顺畅;恐惧时屏住呼吸。当演员传递人物的情感时,就要从气息运用的角度入手,类比、模拟人物的气息变化,这样才能将情感表现好。
    态度(情绪)类比。人们经常会在说话时带有相当复杂的情感成分,两者的现实境遇不同而包含的情绪感染性也不同。因此,演员创作离不开对作品的自身体验,这种体验的表现点就是情感的起伏跌宕。演员在考虑、处理这类问题时,要懂得换角度、转方向。即,要从人物的角度与方向来看问题,感受人物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话的。一味地盯着词句本身难以让戏剧语境闪光。
    状态类比。戏剧中的台词处理同单纯的朗读与朗诵相比,虽然基本原理相同,但实际上前者的处理却复杂得多。朗读与朗诵中常用到重音点送、情绪渲染、情感抒发等技巧;而戏剧台词的处理绝大多数都与人物的动作、表情、身体姿态、环境气氛所交融。对于外部技巧而言,演员在表演一个人物时,是在对这个人物的外部生理状态进行模拟。同时,体验的目的正是要唤起演员扮演角色时的生理反应,以达到真实自然的要求。在台词表现过程中,除了对表面文字的类比外,还要对人物情感反映出来的生理状态进行类比、模拟。
    动作(表情)类比。很多演员在处理角色台词时都知道,要贴近生活,“要像生活中那样”,然而不少演员在实践中却做不到。他们要么虚假夸张,要么平淡无味,没有真正明白语言与动作(表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人们在生活中相互说话的同时,会辅助大量的动作、表情对所说的话加以注释、强调、渲染。这就是所谓的“副语言”。它除了语气语调的变化外,也包含动作与表情。在戏剧台词的处理中单纯注重语言的修饰,缺乏“副语言”的配合,往往会使得台词干瘪、造作、没有生活气息。
    总之,类比法是我们创作艺术作品的一种基本方法与基本原则。从作品的具体形象,到抽象的概念提升,再到表现的具体手段,这个过程充满人的想象力、亟需人的判断力。随着观众欣赏水平和艺术家语言塑造能力的共同提高,在对这一方法的研究和使用的过程中,理念会继续深化,实践会更加生动,戏剧艺术的语境会更丰富、更隽永。
    (作者单位:上海戏剧学院。《戏剧艺术》2019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网 胡子轩/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