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观点 >

深化龟兹石窟艺术元素的图谱与历史文化研究


    龟兹以今新疆库车地区为中心,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佛教重镇。龟兹古国盛行佛教,《晋书·四夷传》记载:“龟兹国西去洛阳八千二百八十里,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新唐书·西域传》也记载:“(龟兹人)俗善歌乐,旁行书,贵浮图法。”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龟兹的极大发展直接促进了佛教艺术的空前繁荣,龟兹大量开窟建寺、雕塑佛像、绘制壁画,成为丝绸之路北道重要的佛教艺术中心。龟兹以信仰小乘佛教为主,建筑形式多利用陡峭的沙岩壁开凿石窟,包括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克孜尕哈石窟、玛扎伯赫石窟等。龟兹在历史典籍中记载较少,龟兹所使用的文字也尚未大量破译,因此,作为龟兹历史文化最大宗、最直观的载体,就是龟兹石窟艺术。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师满盈盈的专著《龟兹石窟艺术元素研究》,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纳入“美术学博士文丛”,于2019年1月出版。全书以宏观、立体的视角梳理了龟兹石窟艺术中最主要的五种艺术元素:犍陀罗艺术元素、印度艺术元素、波斯艺术元素、北方草原艺术元素和中原艺术元素,并对每种艺术元素的渊源、传入及融合做了深入的探究,建立了不同艺术元素的图像谱系。
    本书从文化汇流的视角,将旧有的图像资料发掘出新的意义。在龟兹历史波澜壮阔的背景下,还原龟兹国与他国的交通路线及往来历史,进行多种艺术元素的融合、共存与发展研究。并将研究视角转移到图像的背后,探究其与政治制度及意识形态之间的密切关系,展现出政治、宗教与艺术的独特交织。龟兹石窟艺术就是龟兹古国历史与文化的缩影,真实记录了当时的民族、宗教和文化,对认识龟兹古代社会生活、宗教信仰、衣冠服饰、民间习俗等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映射出社会价值观和信仰群体的变化,对认识西域的佛法实践、信众构成、组织制度、经济支持,乃至民族变迁、政权更迭、宗派之争和文化融合都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在书末提出了在面对多元文化时应有的心态,对当今的文明交流互动具有借鉴意义,丰富了石窟艺术研究的理论,对开发西部地区文化及艺术资源、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和文化繁荣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更是对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探索与创新。
    本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通过对龟兹石窟艺术形式、风格、技法的分析,甄别其所属的文化体系,探讨龟兹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联,进而考察图像形式和意义上的变化,探寻它的背景,揭示同一图像为适应不同文化系统所产生的变化,总结龟兹石窟东西文化汇流的规律和经验。在此基础上继续发掘画面背后隐藏的象征意义,从而洞察龟兹社会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审美观念等,使得研究结果更为深刻。
    第二,利用文献学和考古学的贡献,把龟兹石窟艺术置于特定的宗教、思想和政治环境等社会学视角中,把龟兹石窟壁画作为社会史和文化史中某些环节的凝缩而进行解释,以历史的演绎和逻辑的归纳相结合,揭示龟兹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突出图像背后所隐藏的社会内涵与变革动力,使艺术研究更为科学、客观。
    第三,龟兹石窟艺术的内容和风格,隐含着传播者、工匠、赞助者和观赏者之间多层次的互动关系,不同文化阶层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心理及其对龟兹石窟艺术的反馈及影响,甚至能够反映出整个龟兹社会的某些心理倾向,揭示出龟兹石窟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内在旨趣,使得研究更具特色。
    第四,对这些艺术元素如何融合、共存并最终形成一种新的艺术风格进行追溯及分析,注重结论与实际的结合,对于如何面对多元文化碰撞、对待异文化的态度、探索当今宗教艺术、思考文明的交流互动等问题,能够以史鉴今,具有启迪意义。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