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观点 >

积极推动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要求“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艺术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有机构成,构建中国特色艺术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用中国化的理论阐发中国艺术经验,是艺术学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艺术研究的使命所在。记者近日专访了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教授、国务院第七届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李心峰,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夏燕靖两位学者,请他们谈自己对于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的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网:请简要介绍您对三大体系的认识和看法。
    李心峰:对于任何一门具体学科而言,其学科体系的建构在其整个知识体系建构中都具有关键性的重要意义,它是一门学科知识体系中带有宏观性、全局性、总体性的层面。学术体系是“三大体系”中更为基础的部分,对于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建构而言,其学术体系的建构往往更具实质性意义。学术体系往往是对一个学科内部逻辑关系和原理性问题的探讨。所谓学术体系,主要体现为一系列学术命题、学术观点、理论学说所构成的体系。就学术体系与学科体系二者之间的关系而言,它们常常是互有交叉,互相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学科体系的建设,要以学术体系的探讨作为依据和支撑;学术体系的建设,也不能完全避开学科建设的问题。
    话语体系是一定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内在所指内涵的外在符号能指系统,一定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语言表达系统。从知识体系的角度来看,艺术学的话语体系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在语言层面的显性表征,它在“三大体系”建设中也非常重要。“话语”是一种理论、一门学问的零部件,也就是它们的构建要素和呈现形式。从话语到话语体系之间有很多层级。一开始所说的话语,就是一些基础性的概念、术语和范畴,这是最基本的元素。话语由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命题,由命题构成学说,由话语要素构成比较完整的话语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学者认为,中国艺术学仍面临着新的理论创新与学科发展的挑战,您怎么看?请简要介绍中国艺术学的发展现状。
    夏燕靖:面对新时代的发展,我认为艺术学理论创新与学科发展面临新挑战问题,可以概括以下回答:
    在理论创新上值得探索的问题:一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体系,为中国艺术提供有效的理论话语和阐释路径;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创作导向,反映好人民的心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三是在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为世界艺术发展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四是以艺术语言塑造中国特有的国家形象和气度,使之发挥引领时代潮流、引导社会风尚的作用;五是艺术学理论交叉与融合的多元发展趋向,需要直面艺术发展问题,明晰理论研究具有的实践性和现实性。
    应该说,艺术学自上世纪初在我国的传入与传播,在新时期之前的大半个世纪里是处于孕育、成长和衍生的状态。改革开放40年来,艺术学理论则沿着两条路径交织发展,一条是由“自发”走向“自觉”的学术史路径;另一条是遵循学科体制建构起来的艺术学学科的发展脉络。在此时期,艺术学理论实现了两个基本转变:一是开辟和扩大了艺术学理论的研究范畴,构建起研究领域的“新范式”;二是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获得重大进展,历时80余年的“潜学科”在不断修正与完善过程中终于成为“显学科”,而得到整个学界的广泛认知和认同。
    中国社会科学网:“三大体系”建设强调学科等领域的中国化。事实上,中国艺术学的发展从西方汲取了很多营养,那么应该如何处理中国艺术学与西方艺术学,尤其是西方艺术理论的关系?
    夏燕靖:回溯历史,改革开放40年艺术学理论及学科发展,在对外来艺术理论吸收过程中获得重要的学术资源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纵观来看,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其表现在应时求新、求变和求发展上,使以往一元化的理论形态转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第二阶段自21世纪初至今,其特点是注重引进外来理论对当代艺术学理论建构给予支撑,即以融合的视角审视外来理论的作用。当然,这期间也出现多种问题,比如,引入的理论框架大多是依附于西化学术,本土艺术理论概念只能靠迁移西化概念给予呈现,喧嚣热闹的理论探讨背后有着掩盖不住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学理论自主话语上的贫弱,这是出于借助西学理论展开研究的突出问题,即从概念到概念,乃至修辞基本都是附庸西化学术来作明证。暂且不评论这样的研究路径与方法如何,单就阐释来说,其论述对象似乎与中国需要的艺术理论相去甚远,这样的理论研究不能“引”以致用。
    如此,关键问题是如何把握好对外来理论的借鉴、吸收与融合,尤其是要明确我国当代艺术学理论的建构路径,应在融汇贯通、善发深思、议论纵横、多有突破的基础上实现理论自信,否则任何引介来的理论都难以有效的阐释我们自身的问题,那么,也就失去了理论交流中以“我”为主,进而实现相互借鉴和探讨的价值及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理论工作,离不开全国艺术理论工作者的努力,对此您有哪些建议和想法?
    李心峰:三大体系建设,如何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是今日人文社科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在这里,最关键的是要立足中国当下的现实土壤,立足中国的人文社会实践,从中国的人文社会实践概括中国的理论、学术;从中国的现实需求进行中国的学科建设。
    从话语体系建设来说,如何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从传统的概念、术语、范畴中去寻找能够激活、实现现代转化的、能够阐释今天的人文社会现象,而且具有普遍意义的一些话语元素。实际上,这个工作100多年来我们也在不断地尝试,也有很多这样的概念、术语、范畴,这些都是由传统理论、古典理论进行现代转化后,对其进行激活重新赋予一些新的内容,而成为基础性的概念。二是立足于近现代、现当代人文社会实践的实际,在中国现实土壤里产生的命题、学说等,这些都是富有中国特色的话语元素。以当代艺术理论为例,我们在当代艺术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一系列的概念、命题,如艺术生产要遵守“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倡导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包括艺术的人民性、艺术与人民的关系、艺术与时代的关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等等,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一直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艺术的论述、基本观点和命题,这些都是我们在当代艺术土壤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话语,是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话语在中国当代的继承与发展,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艺术理论的话语体系。
    夏燕靖:仅就学术话语而言,艺术学理论所包含的史论评基础理论,以及交叉和应用理论都有着不同层次和维度,理应根据其研究对象来确定符合自己阐述的学术话语方式。对西学理论而言,不是完全避免不允许使用,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区别对待,如对当代艺术的研究或批评,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较大,单纯依靠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批评话语及表述方式是很难奏效的,弄得不好反而会陷于失语状态。但是,在论证的过程中要注意西学话语如何为我所化用,词达其意。当然,这类提倡或主张对于研究者与接受者来说,需要参入更多的思考和综合理解,不可否认,这是艺术学理论研究者与接受者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归纳而言,如若我们不清楚的认识这一切,就会被误导,并影响一代又一代学人的进取心。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升,而实践又是检验理论的标准,如果过于理论化,过于追求概念,盲目以西学理论为参照,不仅脱离了中国的艺术实践,也脱离了中国的艺术语境。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断地提出学科领域内的纠偏话题,形成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中国艺术学理论的研究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本网记者 李永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