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萃】云南京剧班社格局之变迁
时间:2024/11/28 10:11:25 来源:《民族艺术研究》2019年第 作者:张俊卿 点击:次
京剧流入云南始于清末,真正扎根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此时大批京剧班社进入云南,竞争激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有的班社进行了重新整合。本文着重梳理云南(主要是昆明地区)历史上京剧班社的演出及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班社格局的变迁及其成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云南京剧的演出班社和市场竞争 20世纪初滇剧演员李少白、郑文斋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筹经费结伴去京沪观赏学习京剧表演,并将京剧的一些剧目带回云南。此后,戏曲界掀起一场“戏曲改良”运动。 宣统之后,京剧名角到云南演出形成第一次高潮。由于对外交通的改善和矿业的开发,商业性的娱乐应运而生。茶社老板的竞相聘请成为京剧繁荣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京剧班社的频频到来,培养了云南的京剧观众,提高了观众的鉴赏水平。 1937年日本侵华,云南成为大后方。京、沪等地的京剧戏班大批进入云南,京剧在云南形成第二次高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云南京剧的演出格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云南的京剧班社主要有两大民营京剧团,即以关肃霜为核心的云南大戏院和以刘奎官为核心的劳动人民京剧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两大民营京剧团都进行了戏曲改革运动。1956年10月至12月举办云南省第一期整理传统剧目讲习班前后,共挖掘京剧、滇剧、花灯剧传统剧目100多个,整理剧目20多个。而《巧弄八音谱京曲》所抄录的1950年和1952年演出的戏码,却是另一番景象,不重复的剧目有一百个以上,以演传统老戏为主。 除了这两个民营京剧团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还有一个昆明军区国防京剧团。1950年由西南军区公安部队政治部京剧团等若干部队京剧团联合组成,在云南京剧以后的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该团1957年秋集体转业到地方,组成云南省京剧团,划归省文化局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三个剧团就开始有省外演出活动。1952年10月,云南的一批戏曲老艺人赴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1956年关肃霜和她的班子成员李少楼、任德明、李玉昆等出访欧洲演出。此时的出访演出,三个剧团还未形成一股合力。但1959年以后,云南京剧形成了以关肃霜为中心的众星捧月式的格局。该年4月云南省文化局举办了云南省艺术节目会演,在此基础上从三家剧团抽出骨干力量,组成云南省京剧出省巡回演出团。这次出省巡演,在演员和剧目安排上,都突出了关肃霜。安排的剧目主要是:关肃霜《白蛇传》《战洪州》《盗仙草》,还有《孔雀胆》《多沙阿波》《杨门女将》《智擒惯匪座山雕》《徐学惠》等,其他演员的剧目有刘奎官《通天犀》,裘世戎《盗御马》《醉韦》,金素秋《贵妃醉酒》,徐敏初《伯牙碎琴》,高一帆《剻彻装疯》,夏韵秋《平地风波》《江油关》,杨勇斌《螺蛳峪》,裘世戎、徐敏初《牛皋扯旨》,刘美娟、赵慧聪、徐敏初《牧羊圈》等。以上清单可以看出:这次巡演原劳动人民京剧团的演员很少,而原国防京剧团演员的比重很高。关肃霜的剧目几乎都是武戏,而其他演员以文戏为主。与此前出国演出的成员不同,关肃霜以后演出的代表剧目,所帮扶的配角、编剧、导演,大多数是原国防京剧团的演员。1960年,三个剧团合并成立云南省京剧院。 云南京剧班社从民营到国营的历史转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昆明京剧班社基本上是外来的。特别是第二次高潮,在抗战这个特殊的政治背景下,昆明汇集了全国多地的京剧班社,有京派、海派以及左翼文化工作者。其中,海派起了决定性的影响。京剧史上著名的四大名旦、前后四大须生(主要属京派),在20世纪50年代前来过昆明的只有马连良。海派的逼真的机关布景、火爆的表演风格深受昆明观众的欢迎。当时昆明的京剧演出市场是高度商业化的,竞争激烈。班社戏院之间的竞争,除了单个名角的表演艺术,还包括服装、道具、灯光构成的舞台效果,班社整体阵容和对外包装宣传的商业运作。班社角儿主动适应昆明观众的口味,并以各种新鲜刺激的招数来调动观众的胃口。为了应对艺术竞争,演员的演出剧目颇为多样广泛,更偏向于追求多能。文武双全、跨越行当,除了关肃霜外,在当时的演员中不算少数。从整体上看,演出剧目中传统戏占绝大多数。20世纪40年代话剧界和主流文化圈掀起历史剧国防戏剧的创作热潮,但对京剧流动班社而言影响并不大,此类剧目所占比例很小。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云南京剧及班社总体上属于民间的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云南京剧班社的演出性质发生了变化,云南过去的京剧班社开始聚合成一个整体,集中了最优秀的演员代表云南对外演出。在对外交流中,云南京剧有意识地取法京派,剧团的风格取向向京派倾斜。不论是外地京剧团和演员来昆明的演出,还是云南京剧频繁的赴京演出,都显示出云南京剧与北京的密切关系。1959年云南演出团体举行的集体拜师仪式,其真正意义是云南京剧对京派京剧正宗地位的认同,向京派京剧主动靠拢。实际上在后来的演出中,以关肃霜为代表的云南京剧,并没有遵循京派京剧师父们的路子。云南京剧真正遵循的,是当时艺术领域意识形态的大一统。首先是逐渐确立了戏曲的导演制。其次是对连台本戏等传统剧目的打压态度。 云南京剧前后整体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京剧在云南开辟了市场,奠定了演员阵容,拥有了广泛的观众。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剧院的重组向外展示了云南京剧强大的实力,创造了时代的辉煌。但人为铲除商业化市场,以导演制全面代替提纲幕表制,以政治标准编演新戏取代大量传统剧目,无形中破坏了京剧生存的根基和环境,为后来的不景气埋下了隐患。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民族艺术研究》2019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网 胡子轩/摘)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文萃】中国舞蹈外交推进万隆时代的历史塑造
- 下一篇:搞艺术更要有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