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与浪漫:阿尔丰斯·穆夏的欧洲新艺术运动风格
时间:2024/11/28 07:11: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夏燕靖 点击:次
2019年底,国家大剧院与捷克共和国布拉格国家工艺美术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穆夏——新艺术运动先锋”特展引起艺术学界广泛关注。出生于1860年的阿尔丰斯·穆夏(Alphonse Maria Mucha)是捷克斯洛伐克的著名画家与装饰品艺术家,作为欧洲新艺术运动先锋,他的艺术涉及领域十分广泛,且风格特点以装饰为主,大量采用有韵律的曲线和优雅的花卉等元素。在新艺术运动发展百余年后的今天,在现代主义设计理念依然有着强烈声誉的当下,重温穆夏的艺术成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穆夏风格”:欧洲“新艺术运动”先锋 阿尔丰斯·穆夏的艺术生涯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一时期是欧美“新艺术”运动的流行期。他是新艺术运动的先锋代表,是招贴海报的宗师泰斗,是广告设计的超级巨星。回顾穆夏的艺术成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那些优美的、富有装饰性的招贴海报。“穆夏风格”影响了欧洲“新艺术运动”的发展进程,其优雅流畅的线条、明快鲜丽的用色、平面化的装饰风等,都具有“新艺术运动”的显著特征。 通过对穆夏艺术风格的分析可以看出,穆夏艺术经历了两个比较鲜明的转变。一方面由于穆夏早年经历坎坷,在辗转颠簸中吸收了多种艺术风格,并在此之上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穆夏风格”;另一方面则是在时局的影响下,出于家国情怀,穆夏的艺术风格从商业性的装饰风格急剧转变为具有强烈爱国主义色彩的民族性风格。对其后来的艺术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装饰性艺术风格,时至今日一直为人所称道,这正是穆夏艺术的高超之处,也是穆夏艺术能够独树一帜的魅力所在。 女性形象塑造:独特的穆夏艺术风格 穆夏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可谓是“穆夏风格”的一大特色。这些女性形象时而清纯动人,时而性感妩媚,气质多变让人捉摸不透,尽显女性的优雅仪态。最初,穆夏塑造的女性形象是歌剧人物,一张为伯恩哈特扮演的歌舞新剧《吉斯蒙达》中的形象推广创作的招贴海报。招贴中描绘的场景,选择的是歌舞剧的高潮场景,穆夏将主演伯恩哈特描绘成一位身着长衫、佩戴兰花头饰,散发着异域风情,犹如拜占庭贵族女子的形象,且表情刻画并不复杂,五官线条也很简洁,具有一种别致的忧郁美。她眼中既有哀怨的神情,又有温柔的体贴,特别是富有个性的女性形象塑造,确如拜占庭古老艺术侵染的复生,成为理想女性的化身。 在招贴海报《吉斯蒙达》的创作中,穆夏将个人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吉斯蒙达》的创作成功,迅速引来了法国上层社会的目光,穆夏因此而享誉法国艺术界。当然,穆夏成名作《吉斯蒙达》之所以闻名欧洲,离不开当时的现实背景。此时欧洲正值19世纪的中叶,得益于工业革命对于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加速,各地区的传统艺术迎来了向现代艺术转型过渡的热潮阶段。画家们的眼光开始转向域外,希望从其他民族文化精髓里寻求新的创作灵感,从而探索出新艺术的表现形式。穆夏亦不例外,早年在布尔诺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的四年时间里,穆夏浸淫于哥特艺术带来的光与色彩的强烈美学体验,这为穆夏艺术的“唯美”表现寻找到了根源。 在创作《吉斯蒙达》之后的六年里,穆夏继续为伯恩哈特设计了几乎全部的舞台剧招贴海报。其中,包括《茶花女》《罗伦扎西欧》《美狄亚》《哈姆雷特》等等招贴海报,将他探索出的这一唯美风格延续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些舞台剧的招贴海报也提高了穆夏在巴黎招贴海报界独领风骚的地位和影响力,以这类作品为创作蓝本,之后穆夏塑造了更多的优雅女性形象,且越来越趋于自由浪漫,妖艳可人,其风格样式也逐渐确立,唯美和浪漫可谓相得益彰。 同样,穆夏创作的《默兹啤酒》招贴海报,特别注重对画面中女性性感的表现,如女性右肩膀半露,慵懒地倚靠在沙发上,下巴微扬,神情淡然,卷曲的头发在空中飞舞,头上的装饰物则是以一束束酿造啤酒的原材料——大麦和朵朵娇艳的花朵来妆扮,尤其是华丽的头饰和珠宝,昭示出这一女性显贵的身份。画中的性感女郎,女郎手中的啤酒,这一切诱惑使其主题变得具象,这些体现新时代女性解放特征的元素,都为整幅作品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充满诱惑的氛围,自然更是为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光。穆夏独特的艺术风格,无疑开创了一种新颖的艺术和商业融合表现的形式。 穆夏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无论是造型细节,或是间色搭配,还是花卉的装饰,都使曲线的花卉与女子优雅的体态不谋而合,在花面交相映的画面里,超凡脱俗、争妍斗艳、美不胜收,风格样式华丽,整体画面既浪漫自由又平静安详,使呈现出极尽其美。通过穆夏的招贴海报画,我们可以明显地见识到穆夏对女性形象塑造的特别之处。 阿尔丰斯·穆夏的“斯拉夫”情结 穆夏风格的转变,是在他艺术生涯后期发生的。1906年秋,穆夏开始了他的第二次访美之旅,先后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地的美术院校任教。此时的欧洲大陆正是炮火纷飞,在奥匈帝国境内,民族分离运动正大行其道,为了反抗奥匈帝国的日耳曼化政策,斯拉夫人为了独立而英勇奋战。穆夏此时虽身居异国他乡,但他从未忘怀对深陷苦难中的同胞关爱之情,并积极参与了在海外的民族组织——斯拉夫人协会。在波士顿,当他被爱乐乐团一次次演奏的《伏尔塔瓦河》乐曲震撼之时,便下定决心要落叶归根。于是,在1910年冬穆夏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工作,返回自己的故乡——捷克,希望用自己的艺术为国家的独立贡献一分力量。 回到捷克的穆夏,开始从追求时尚的商业艺术中抽身出来,转向以表现斯拉夫民族精神家园为主题的大型主题性油画创作。此时,他的民族情绪越发强烈、特色愈发鲜明,爱国情怀在穆夏内心被深深唤起。此时,穆夏虽已年届半百,却产生了创作大型主题性系列油画作品——《斯拉夫史诗》的念头。从1910年到1928年间,穆夏花费了18年的时间,创作这一具有叙事史诗性主题的大型油画《斯拉夫史诗》,该作品由20幅组画形式构成。创作期间,他遍访斯拉夫民族的聚居地,与民族同胞生活在一起,倾听他们的心声,试图以绘画形式来完整的表现斯拉夫民族的伟大复兴。可以说,《斯拉夫史诗》是穆夏对自己创作生涯的高度总结,是反映从古代到当今斯拉夫民族苦难与光荣的历史。画作让人感受到时间与空间,以及色彩的渐变,尤其是画面情节对人物的塑造、情感的表达,人物个性突出,历史价值凸显,而且画幅之间的结构紧凑有序,散发着穆夏艺术表现的独到之处。 有学者认为,穆夏后期的作品已具有现实主义绘画的特征。然而,就穆夏创作《斯拉夫史诗》的时代背景而言,其创作与当时欧洲依然推崇的主流画风——现实主义绘画相比,画风则有所区别。所谓现实主义绘画,是吸取了古典主义绘画的写实特征,在古典主义绘画基础上融入了印象派对现实事物色彩表现的手法,以反映现实为主,且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图,或曰批判现实主义。相比之下,我们可以看出,穆夏的现实主义绘画依然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穆夏当年还为《斯拉夫史诗》在布拉格宫首展设计招贴画。画中的少女手持一柄竖琴,简明的现代感与浓厚的历史感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尤其是画面的前景中绘有几只鸟雀,与几缕棕色的轻烟相伴,好似在竖琴的伴奏下,随着音乐的律动翩翩起舞。这一刻,我们仿佛能够读懂穆夏的心语。可以说,这是穆夏对斯拉夫民族描绘的一曲热情赞歌,其装饰风格依然强烈;也是20世纪初巴黎流行的“新艺术运动”浪漫画风的另一种写照。画中女性典雅高贵,细腻唯美,明暗对比以及色彩的运用都恰到好处,场景更是瑰丽奇幻。 (本文根据南京艺术学院夏燕靖教授在四川音乐学院 “线上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三)上的部分演讲录音整理而成。本网记者 胡子轩/整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秦汉时期的审美意识
- 下一篇:二次元——让青年文艺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