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松间坐:文徵明绘画中的“人居意境”
时间:2024/11/28 04:11:36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金涛 宫剑南 点击:次
松壑飞泉图文徵明 2020年,是文徵明诞辰550周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联合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举办展览来纪念这位中国美术史上的艺术大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尽管无法前往一睹文徵明的艺术风采,但从他的绘画和诗文中,却勾勒出500年前明代文人的“朋友圈”和他个人所向往的“人居意境” 。 自宋元以来,江南吴地就是经济富庶和人文荟萃之地,文徵明就是其中的一位。作为吴门画派的重要人物,文徵明在绘画、诗文、书法方面的造诣极高。他的性情沉静、缓慢,从翰林院辞官后,文徵明不再希冀在政治上施展抱负,他回到家乡,开始了隐居生活,寄情于书画。 明代文人画家延续了宋元文人的隐居生活方式,喜欢穿梭高山密林间,把自然之乐带入到绘画的创作中。吴门画派在继承元代文人画“遣兴移情”的创作思想的同时在意境上摆脱元代“淡逸空寂”的追求,画派的主要成员大多为诗、书、画三绝的名仕,他们淡于仕进,优游林下,以诗文书画自娱,这些特点在文徵明的画作里都有所体现。 要论起文徵明的归隐情怀,还要从他辞官返乡后开始创作《松壑飞泉图》开始。 《松壑飞泉图》历时5年创作,呈现出的是文徵明晚年绘画的“繁密深秀” 。从构图可分为上下两部分,繁密的山石堆叠于上部,几株苍劲的松树排列于下部,二者之间被几道细细的山涧泉水连接。比较有趣的是树下的人物活动:几位文人相聚松间,有的临溪独坐做思考状;有的在交谈;有的似姗姗来迟,在侍者的陪伴下打着招呼;空空的桌案旁站立一人,似刚结束了一场雅集;在半山腰处,还有一位认真观泉的高士。高耸的山峦,象征着士人的节操;下半部分,则是文徵明向往的文人生活。当文徵明和一群江南文人掌握了文化话语权之后,当时的艺术圈呈现出另一派新气象。从《松壑飞泉图》起,文徵明开始以隐士心态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 与许多吴门画家一样,文徵明擅长绘画外,兼具诗文创作,他时常在画作上题诗,直接勾勒向往的隐居生活。其中诗画合璧的《茶具十咏图》里题有五言诗10首,洋洋洒洒之间展示的是隐居者山中的日常所见。其中的《茶人》里这样写道:“自家青山里,不出青山中;生涯草木灵,岁事烟雨功;荷锄入苍霭,倚树占春风;相逢相调笑,归路还相同。 ”描写了山中采茶人日常劳作的一天,其乐融融。另有《茶舍》一诗:“结屋因岩阿,春风连水竹。一径野花深,四邻茶椒熟。夜闻林豹啼,朝看山麋逐。粗足办公私,逍遥老空谷。 ”文人爱好清雅,屋外竹林相伴,一条花径连接院落。晚上可以听见山间豹子叫声,白天可以看见麋鹿在相互追逐嬉戏,勾勒出的又是一幅逍遥的世外桃源景象。这幅以诗见长的作品作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谷雨时节,画的是意态萧散的文人独坐品茗的场景。这一年文徵明抱疾,不能与好友一同前往虎丘品泉试茶,遂自己在家烹煮朋友送的几样新茶,自己品评茶之高下,自得其乐。有感而发唐代诗人皮日休的《茶中杂咏》所做诗句。 不想文徵明即兴创作的这10首诗,在200多年后又得到另一个人的唱和,那就是乾隆皇帝。乾隆仿其韵另作一组《次文徵明〈茶具十咏〉韵》 ,传为佳话。而对于文徵明的绘画,乾隆也颇为赏识。乾隆评画有一项标准,那就是画境与实境相同的为好作品,因此他第一次南巡时特意带上文徵明的《金山图》以做对比。这幅画描绘了一座草木葱荣的岛屿矗立万顷波涛的场景,江上点缀着几点白帆。从画上的诗文看来,为镇江金山的景色。乾隆在将画与景进行一番对比后,肯定地说:“携将亲证取,当境固如斯。 ”认为文徵明所画与实景极为相似。画面更趋向于现实和具体,在氛围上显得平和又明朗,这也是吴门画派画家的综合特点,在面对真山真水时注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因此文徵明所画多为可居可游之景,写景状物和小楷诗文均一丝不苟。文徵明的画风以细笔为主,特别擅长清逸深秀、文雅典丽的隐居山水画。他一生爱茶,留有不少茶画。诸如《品茶图》《惠山茶会图》 《汲泉煮品图》 《煮茗图》《煎茶图》 《茶事图》都是此类作品。 《惠山茶会图》是文徵明于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清明节一场茶会后所作。这一天,文徵明与好友蔡羽、汤珍、王守、王宠等人游览无锡惠山,在“天下第二泉”品茶论道。画卷中,苍翠的松柏遮天,人物被放大出没在起伏的山石中。画中两位雅士围坐于井亭之中,一人观水,一人观赏手中画卷。亭外另一文人正拱手问礼,一旁两位童仆在忙于茶事。远处二人林间对谈,另一童仆回望,似牵引他们前来。在这幅静态的画卷里,松间风声、人语声、水流声似阵阵传来。与此类情景相似的还有他的《兰亭修褉图》 ,此画为用青绿山水技法,描绘在溪流蜿蜒的崇山中,几名文人坐在溪旁,曲水流觞的景象。文徵明在此用数根线条便勾勒出文人雅士怡然自得的心态。全图设色明丽丰富,浓艳又不失儒雅。而他的《古木寒泉图》等粗笔画,直见古木矗立,流泉直泻,气象萧森,笔力遒健,粗放之中又可见典雅古朴。 在文徵明的画作里,总是充满自然和生机,至于他的隐居观,与历代文人的有相似之处——不追求居住条件的舒适,但重视居住环境的好坏。比如陶渊明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从庭院到广袤的自然环境均有涉及。还有刘禹锡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对人文环境的描述。至于文徵明,他的山水画依然遵循着传统文人山水的格调,他本身对自然存有亲切感,因此才能在经过浮沉的世事后,创作出被愉悦诗意所取代的山水画,文徵明画的正是他心中的山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