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看到了六本厚厚的大书,上面全是来看“基弗在中国”展览的观众的感言和评论。他们包括艺术家、院校的学生和老师、孩子、家长和艺术爱好者。在读完了这些厚厚的观者感言后,我们觉得为了这些热爱艺术并且真正关注展览本身品质的观众,我们有必要发表一下感言。 基弗作品的中国首展从2016年11月19日开启,大批中国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慕名而来,一波接一波大中小学学生过来观摩、学习,并且很多人都参与了多场在央美举办的与展览相关的学术讲座。这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于艺术精品的推崇和渴望。截止2016年12月18日,参观人数总计已超2万人次。这次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的83件基弗作品,不管是呈现给中国艺术家,还是呈现给了初始学习的少儿美育孩子,对我们来讲,都是一件开心并乐意去做的事。 而对于他们所表现出的对基弗作品的热爱,观后对他们艺术创作带来的灵感启迪和影响,以及对于展览的认可,我们深感荣幸与自豪。与之前各方对此展览的各种报道相比,能收获观众的热爱与认可,对于我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回顾本次展览的筹备至开展,我们一直坚持着最初的想法,就是把独树一帜的基弗作品带到中国人的视野里,因为基弗作品曾在德国、法国、英国、美国、俄罗斯、巴西、日本、韩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过展览,凡是参观过展览的人,没有谁能对其作品的价值视而不见,也没有谁能否认基弗打破常规、无界创作的艺术语言体系和文化反思的深度,更没有谁能忽视基弗惊人的艺术造诣及天赋,还有他的努力。因此,我们认为如果能把基弗作品带到中国,这无疑对中国当代艺术来讲是一件好事。为此,我们策划并启动了“现象之上”新表现主义大师系列项目,这是一个预计长达十年的德中文化交流活动。 而选择基弗作为此项目的首位艺术家,是因其作品及其创作理念对近几十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所产生的无可替代的深远影响。我们特别邀请了路德维希科布伦茨馆馆长贝娅特•海芬夏特教授担任基弗作品展的总策展人,贝娅特•海芬夏特教授从2004年就开始与中国艺术界保持着良好的学术交流,与中国的博物馆、美术馆以及艺术院校也有着密切合作。 而且她于2012年在德国路德维希科布伦茨博物馆做过基弗的个展,对基弗的艺术创作有深入的了解,对其展览的执行有着丰富的经验。更加幸运的是,在作品征集阶段,我们顺利地得到了基弗作品收藏机构的鼎力支持,他们对在中国做基弗作品展这个想法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并愿意提供展品,他们都认识到了这个展览重要的文化意义。征集工作完成后,我们欣喜地发现,供我们选择的可以带到中国的基弗作品数量有151件之多。 当然,除了作品征集以外,在中国选择呈现基弗作品的场馆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因为基弗作品本身多材料的特性以及他的国际性展览惯有的高规格,所以我们与策展人、收藏机构以及保险公司始终对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展览场地(硬件和软件的专业性)持有极高的要求。为此我们有针对性的与中国五家美术馆进行了接触,请他们提供他们场馆专业的展览设施报告,并与符合要求和标准的美术馆、博物馆沟通,尝试能够得到他们在展览场地等方面的支持。基弗作品展能够最终成功开幕,首先要感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大力支持。此外,中国其他很多的美术馆和博物馆也对本次展览给与了很多的关注及支持。除了博物馆以外,靳尚谊教授、冯远教授、范迪安院长、鲁晓波院长和王璜生馆长对展览在中国落地做出了有效的推动。中央美术学院和清华美术学院为我们此次的展览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持。 另外,本次展览的作品都属于收藏机构借展的藏品,我们只能用于展览不能用于销售,因此展览本身是没有销售作品的商业目的的,这一点与任何一家画廊所举办的商业展览存在本质的区别。在展览开幕前后有媒体质疑我们为什么不事先与基弗先生联系,但事实上,我们在今年3月16日就通过基弗先生的代理机构主动联系过基弗先生,并将我们的展览计划提交给他,请他参与此次展览,基弗本人和他的代理机构都给予回函,表示已得知此事,但因为客观原因无法参与。我们的策展人贝娅特 • 海芬夏特教授也做了各种努力以便使基弗先生参与本次展览。虽然基弗先生最终决定不参与,但他在展览筹备期间也从未说过不同意我们来举办本次展览。因此,在展览开幕前后某些报道指责我们之前没有联系基弗先生这一观点完全是与事实不符的。当然,如果基弗先生在展览筹备期间给过我们一个充足理由为什么不该举办这个展览(就算展品都来自收藏机构也不行),我们肯定是非常愿意与他沟通并了解他的看法和原因。 但是基弗先生从来也没有这么做。而我们所做的,正是许许多多机构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呈现优秀的艺术作品。对于我们的工作,我们非常自豪。我们一直认为展览和策展的自由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所要做的是提供一个平台来引导人们理解艺术的重要性,并将艺术带到更多的人身边。最后,再次谢谢所有莅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参观本次展览的观众,以及所有给予我们支持的机构和个人。因为你们,我们倍感温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