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艺术评论 >

京剧《珠帘寨》:谭派老戏珍品的不变魅力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中国艺术报 李楠 参加讨论

    近期,北京长安大戏院再次上演了京剧传统名剧《珠帘寨》,这也是纪念谭鑫培170周年诞辰暨谭富英诞生111周年的系列演出活动之一,由来自天津青年京剧团的当家老生张克领衔,大受戏迷的欢迎。总览此次纪念活动,经典剧目精彩纷呈,骨子老戏鳞次栉比,而笔者却认为《珠帘寨》一剧最具代表性质与纪念意义。所以然者,是因为这出戏完全可以套用今天一句时髦语:它是谭鑫培“自编自导”的精品。
    在过去,京剧最为盛行的时候,亦即京剧史上第一次高峰期即是由谭鑫培创下的“无腔不学谭”的黄金时代。那时南北戏迷为数之多不可言喻,京剧诚然是那个时代文化生活的主旋律。而人们往往记住的只是舞台上风光一时的名角儿的尊号,对于一出戏的作者是谁,绝少过问。因此时至今日,面对浩如烟海的骨子老戏,研究者们也几乎无从指出某出戏剧本创作的渊源。可是,唯有《珠帘寨》一剧是谭鑫培独具匠心的创作结果,这一点尽人皆知。
    那是因为梨园行一直流传一段故事,即当年谭鑫培与刘鸿声两方争雄,相较不下,刘氏自负天赋极佳的歌喉,吸引无数粉丝,逼着不甘示弱的谭鑫培闭门苦思,硬是将一出不起眼的花脸戏《沙陀国》改由老生扮演,换句话说,把一号人物李克用的行当从花脸变成了老生。自其一炮打响,该剧也理所应当地成为谭派保留剧目。然而事实并不这么简单,原剧仅仅展现李克用在沙陀国收受唐王朝的御赐珍宝决意发兵的一段情节,而经谭鑫培整理加工之后的《珠帘寨》,却着重增添了珠帘寨寨主周德威拦路抢劫最终被俘归顺的情节。前后戏份对比,允称平分秋色。
    话说京剧传统戏中,凡是涉及军国大事的朝房戏,无不演绎成家长里短的风情戏。尽管事件发生的地点处于庙堂之高,但在京剧舞台上看来却不乏江湖之远的野味,充满浓郁的民间气息。该剧也不例外,从头至尾插科打诨,诙谐幽默。明明是镇压造反的题材,却在京剧舞台上看不出任何火药味,人们看到的不过是李克用惧内贪杯、昏庸滑稽等等性格。或许谭鑫培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刻意挑选该剧试刀的?后人不得而知。其实,谭鑫培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可就是凭借得天独厚的悟性与创造力为京剧老生行当开宗立派,影响至今。
    纵观《珠帘寨》全剧,不仅通篇采用西皮调式,并且几乎每一段唱腔都可以称得上是脍炙人口,然而重中之重却是“昔日有个三大贤”一段。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余叔岩在其传世的十八张半唱片中,有这一段彪炳史册,被后人反复临摹。可以说,无论该剧如何被各大流派争相上演,对于这一段唱腔的处理,总也脱离不了余派轨范。仅从艺术水准上说,余叔岩的唱片录音确乎空前绝后,尤其是用三个“哗啦啦”来唱古城会的三通鼓,层层递进,越唱越勇,干净利索,沁人心脾。当年,余叔岩考虑到唱片单面的容量问题,刻意将其中两句原词“你既然降了贼曹操,必然无心返桃园”舍弃不要。不料后来者率皆遵照割爱的版本沿袭至今,如此一来,完整的标准版反倒变得鲜为人知。这也是京剧文化的独特现象之一。
    笔者还想就此多说一点,那就是长期以来,不少理论界人士总是在戏词的文字上不停地较真儿,比如《珠帘寨》中的这段唱腔,也不断受到攻击指摘,问题的靶心是不该用“哗啦啦”这样的拟声词形容击鼓之声。也有人认为,“哗啦啦”三个字为“发花辙”,属于开口音,演员演唱费力较少,所以为艺术呈现计,宁肯扭曲鼓声。面对这一问题,笔者不禁莞尔,殊不知京剧最大的特色便是虚拟写意、符号主义。在传统的京剧舞台上,一切山川云物皆由演员比划身段示意,遇到风生水起,乐队(内行称之为“场面”)中的打击乐(内行称之为“武场”)演奏起“仓啷啷啷”的模拟之声,亦即用小锣的锣板轻轻叩击锣边。这种象征手法,正是京剧因陋就简、包罗万象的高超所在。如果一味强求小锣的音色与风声水声的差异性,那就无法欣赏中国式艺术了。懂得这一原理,上述问题便不难理解,甚至不言而喻了。
    众所周知,张克是当今不可多得的杨派第三代嫡传弟子,同时又是谭元寿的得意高足。作为一名在继承流派方面做到两栖的老生演员,用韵味浓厚的杨派风格来展示该剧,以纪念一代老生宗师,不正说明京剧老生行当的发展主线“谭鑫培——余叔岩——杨宝森”一脉相承的了不起吗?以笔者的观剧经历而言,进入新世纪以来,《珠帘寨》一剧屡屡显露于京津沪乃至其他各省的戏曲舞台,而细数起来,却是张克开此风气之先。大约是在十年以前,张克曾在当时新落成的天津中华剧院贴出该剧,一时倍受关注,颇有空巷之势。那时的观众尚无智能手机转发微博,却将剧场实况的若干片段发布于网络,流传之广之久,令人难忘。随后便有各大流派的老生争相效仿,每演必满,每演必火。
    一出历久弥新的老戏,在谭鑫培170周年的诞辰之际还能取悦年轻观众,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但笔者又不禁想到数年前的一件真事。那是某京剧表演艺术家在给某高校的莘莘学子讲解国粹精华,当谈到谭鑫培的《洪羊洞》《卖马》等传世唱片与今人唱法并无二致时,面带得色,认为谭鑫培颇具超前意识,走在时代的前沿。而当场就有一位态度诚恳的大学生问道:“一段唱唱了150多年了,还没有变化,这不正说明京剧发展太过缓慢,所以被时代抛弃了吗?流行歌坛从‘四大天王’到周杰伦,短短20年时间就淘汰了一批又一批。”笔者只想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但或许,业界有此困惑,引起居安思危的警惕,要比孤芳自赏更有好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