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溢彩的拱门廊柱、身着华美服饰的演员、气势磅礴的音乐伴奏,将观众们拉回到17世纪的法国宫廷,仿佛置身于熟悉的童话故事中……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睡美人》近日亮相国家大剧院,连演三场。在4个小时的“超长”演出中,舞团百余位舞者纷纷登台亮相,为首都观众奉献了一台精美绝伦的古典芭蕾大戏。 古典芭蕾舞剧《睡美人》是俄罗斯音乐巨匠柴科夫斯基与著名芭蕾舞编导彼季帕的珠联璧合之作,被誉为“19世纪古典芭蕾的百科全书”,1890年1月3日首演于马林斯基剧院。据介绍,由于原始版本长达4小时之久,所以近年来国内外观众所看到的马林斯基版《睡美人》往往是删减版本,而此次中国之行,马林斯基剧院带来了4小时完整版《睡美人》。舞团演出总监尤里·法捷耶夫表示,完整版《睡美人》首度在中国上演,为观众能够像100多年前的观众那样更准确、更完整地理解这部作品的奥妙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芭蕾舞剧《睡美人》讲述了一个光明战胜黑暗、善良战胜邪恶、爱情战胜死亡的浪漫童话爱情故事。彼季帕在创作中将细腻典雅纯正的法国芭蕾风格与俄罗斯舞剧中注重戏剧表演的特点相结合,在艺术性、技巧性之余,突出了舞剧的戏剧性,鲜明地体现了当时俄罗斯“大型舞剧”的创作特征。其中,故事情节通过哑剧阐述尤为值得一提。19世纪80年代,“哑剧已经陈旧”的说法逐渐蔓延开来,但彼季帕并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在内容充实的音乐戏剧结构的基础上,同样要发掘舞蹈手段的形式构成和表情潜力。《睡美人》中复杂的戏剧情节几乎都是以哑剧的形式进行叙述,比如在序幕中,演员们首先以哑剧表演形式向观众们“陈述”了故事的开头,以及一幕中奥罗拉公主被纺针刺破手指和昏死的情节性哑剧舞蹈场面等,让演员富有表现力的身体、手势或面部表情来“说话”。 此外,“大型舞剧”的创作特征还体现在以大型抒情组舞演绎主人公情感和以表演性舞蹈烘托剧情渲染气氛上。《睡美人》中包含多个大型抒情组舞,而“大型古典双人舞”则是抒情组舞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类双人舞的舞蹈基本都是由双人舞蹈开始,然后两个人的独舞,先是男演员的独舞,再是女演员的独舞,最后是两个人的合舞,如《睡美人》三幕中德西雷王子和奥罗拉公主的双人舞、蓝鸟双人舞等,该类舞蹈以舞剧音乐中富有浓烈的抒情性段落为依据,舞蹈场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睡美人》中也不乏穿长靴的猫、小红帽与狼、灰姑娘、小矮人等,这是《睡美人》第三幕出现在德西雷王子和奥罗拉公主的婚礼上的一系列表演性舞蹈,这些舞蹈各具特色,表演上自成一格,为婚礼的欢庆场面增辉添色。表演性舞蹈与古典芭蕾相结合,不仅丰富了舞剧的童话色彩,同时更增加了舞剧的艺术性与观赏性。 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是世界优秀芭蕾舞团之一,此次演出亦集结了弗拉基米尔·什克利亚罗夫、安娜斯塔西娅·马特维延科、克里斯蒂娜·莎普朗等首席舞者。“每个演员都会把对角色的理解和表演心得传递给继任者,这是剧院的传统。”尤里·法捷耶夫说,这种表演的传承得以使完整版《睡美人》一直演出至今。 (中国艺术报记者 吴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