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书商》杂志一年一度的另类图书选秀,其中有一个“最古怪书名奖”,获此奖的作者不仅可以得到一大瓶香槟作为奖励,还可以一步踏入畅销作者阵营。日前,国内某音乐期刊也评选出了近年来的“最古怪歌名奖”入围名单,《嫁狗》《三月的一整月》《我在那一角落患过伤风》《法海你不懂爱》《骚》等十余首歌曲上榜,引发网友热议。 近些年涌现出的“古怪歌名”还远不止这些。有的歌名短得只有一个字,诸如蔡依林的专辑《呸》、李玉刚演唱的歌曲《李》、张一一为纪念屈原跨界演唱的歌曲《骚》等;与短相对的是冗长的歌名,诸如陈绮贞演唱的歌曲《我们连觉也没睡决定连夜赶去拜访艾立克克莱普顿》,网络流传的歌曲《叶子的离开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等,真可谓没有最长只有更长;此外,还有一些歌名标新立异、不知所云,诸如申霏霏演唱的歌曲《嫁狗》、高晓松演唱的歌曲《杀了她喂猪》等。有网友评论,继“神曲”之后,“神歌名”已开始泛滥,而且有着一副“歌名不惊人,死也不罢休”的架势。 不能否认给歌曲取个“古怪歌名”,能够抓人眼球,加速传播,增加热度。正如图书出版业流行的一种说法——“书名不坏,书商不卖,读者不爱”,“古怪书名”往往可以刺激图书销量。笔者认为,这些都带有明显的商业营销技巧。读者购书之前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图书封面是否吸引人,买报之前也往往会看头条的新闻标题是否有看头,同样,歌迷在选择唱片或在线听歌之前也会首先从了解歌名开始,因此,一个“古怪歌名”很可能引发人们的猎奇心理,促使后续交易或传播的达成。 别出心裁地想出一些小花样本来也无可厚非,毕竟没有哪位音乐人不希望提升自己作品的传播度和影响力,尤其是在当下歌曲创作数量众多、品质鱼龙混杂,歌迷难以辨别的情况下,有些优秀的作品也许因为缺少一个会抓眼球的歌名而多年无人问津。 然而,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用“古怪歌名”哗众取宠绝非长久之计。“古怪歌名”虽然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关注,但如果歌曲品质不佳,这种关注也只能如流星般短暂。因为,驱动歌迷购买或聆听歌曲的根本原因还是歌曲的旋律是否令人愉悦、歌词是否令人回味无穷、歌手对作品的演绎是否能打动人。换言之,歌迷最在意的并不是歌名,而是歌曲本身带给他们的感受。那些不因时光流逝而被遗忘,不因时代变迁而褪色的经典歌曲,往往不是凭借一个“古怪歌名”而留在人们心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笔者认为,文艺创作最根本的还是要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从较长的时间维度来看,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很强的艺术鉴赏力,那些经不起推敲的文艺作品最终都是昙花一现,销声匿迹。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以“怪”取胜多半是行不通的,那些缺乏文化内涵、缺少真情实感的作品,一味想通过炒作上位的“古怪作品”,终将被人民和时代所抛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