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影视学 >

胶片书写的二战史——反法西斯战争纪录片杰作专辑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电影》(京)2005年08期第 赵谦 参加讨论

    纪录片是电影的长子,它有着故事片所不能比拟的魅力,因为历史青睐有价值的记忆。而且,在人类重大的历史时刻,往往是纪录片挺身而出,承担了重大的使命。在有了电影的二十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它让人类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在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在几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度,怎么能发动让历史倒退的大规模践踏人类的战争?
    二次世界大战促使众多电影艺术家拿起摄影机去记录战争,以期唤醒人们去抵抗侵略,也在更高层面上思考这场浩劫,叩问人类良知。
    二战编年史:《我们为何而战》
    这是一部好莱坞的二战纪录大片,创作者是当时美国如日中天的大导演弗兰克·卡普兰,作为一个轻喜剧的行家里手,《一夜风流》的大获成功使他登上了奥斯卡的颠峰。而就在珍珠港事件刚过,作为一名少校的他被召唤到美国国防部参谋长马歇尔元帅的办公室里。元帅向他说明召见他的用意:拍摄一套系列纪录片,以鼓舞美国士兵的士气,让他们明白我们为什么作战,怎么击败敌人。但没有制作过纪录片的卡普兰只能对马歇尔直言,他没有一丁点制作纪录片的经验。马歇尔以他擅长的口气说:“卡普兰先生,成千上万的美国青年直到现在也没有被子弹打穿大腿的经验呀!”于是卡普兰欣然受命,便有了这套巨作。经过广泛的搜集,通过对大量来源不同影片的汇编,制作了总名为《我们为何而战》的七部影片:《战争序曲》(1942)、《纳粹的进攻》(1942)、《瓜分与侵略》(1943)、《英国战役》(1943)、《俄国战役》(1943)、《中国战役》(1944)和《美国参战》(1945)。
    这套影片的确起到了号角的作用,经过广泛传播,世界各地尤其美国的青年人被号召起来反抗法西斯的侵略。同其他的战时宣传影片一样,此片以饱含激情的语言对人们做了一次行之有效的战时总动员。基于这一主要目的,加之主要创作者的从影经历,本片非常重视以生动的手法去鼓舞人心,有时甚至不乏娱乐性。除了对影片叙述口吻的精确把持之外,卡普兰还请迪斯尼为本片制作了动画,具象而鲜明地阐明了这套影片的立场。
    其实,这套影片还是美国意志的一次完美表现,在叙述和影像的选取上着重突出了美国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美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以《中国战役》为例,在介绍了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之后,不忘重写一笔美国对国共合作的意义以及美国对抗战的支持,当然这在客观上也将中国的抗日战争放入了二战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去看待。
    《我们为何而战》一度被誉为二战期间制作最好的纪录片,虽然它还有着一些局限,但作为一面引领人们冲锋的旗帜,它可以说不辱使命。
    恐怖产生力量:《夜与雾》
    相比上一部影片,法国导演阿仑·雷乃1955年摄制的《夜与雾》沉重得让人窒息。战后很长一段时间,电影工作者还在不断的反思战争,人们一度忘记了其他的题材,而《夜与雾》无疑是当中最出色的一部。影片通过对集中营废墟的走访以及既有资料的深入挖掘,不动声色的再现了纳粹集中营的令人发指,以及法西斯统治的惨无人道。雷乃一反常见的手法,将集中营内秘密拍摄的影像与当时彩色的集中营废墟并列起来,在观众的大脑中重构了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幕。雷乃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个每人不同的、主观想象中的集中营,原因很简单,影像再恐怖也不及观众头脑中的集中营恐怖。影片开头和中间穿插的现实镜头都很普通,风景而已,房子而已,铁路而已……可当这些镜头镶嵌在那些涉及屠杀的照片中间,在死者惊惧的眼睛中间,在铁轨上躺着瘦骨嶙峋的尸体中间,在一群群的裸体被关押者排队进入毒气室中间,那仓库里如山地堆积着死者被割掉的头发呢……一切都是静悄悄的,间或有低沉的解说,当黑白的、凝固的资料图像与实地拍摄的彩色流动镜头并置时,一种强烈的力量击中了我们,这是对法西斯的控诉与批判!
    现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废墟的绿草掩盖了旧影像中的一切,冤魂早已无法开口,后人对历史的记忆往往会渐渐淡去。但纪录片中所承载的残酷却永远铭刻在历史上供后人重温。
    影像诔词:《浩劫》
    2004年中国纪录片界最为轰动的事件,莫过于法国纪录片《浩劫》的巡回放映。这是一部长达九个多小时的巨作,导演克劳德·朗兹曼先生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哲学家和纪录电影工作者。这部影片历时十三年进行搜集资料、采访等任务,于1985年完成,如今的《浩劫》早已是名满法国,作者的朋友萨特和波伏瓦都对此片称赞有加。这部影片用极为严谨的态度探讨了法西斯对犹太人进行灭绝的根源、手段,始终围绕着一个重大的话题:死亡。朗兹曼自己说:“《浩劫》这部影片有关死亡的绝对性,而与幸存者无关。”与其他的同类影片相比,《浩劫》的言辞力度和理性程度都可谓高出一等。作者进行了大量的采访,但本片绝不是简单的访问记录或生存者的报道,当然,它有着极为重大的文献价值,但它超出了一般文献纪录片的一点在于,作者是在用访问这一手段,在问与答的相互交锋、撞击中探讨“为什么”,为什么死亡一定要发生。
    朗兹曼在这部影片里拒绝使用既有影像资料,完全用访谈构筑起了这部电影史诗。他是想在回忆之中开辟出一条追溯真相的路,拒绝原初影像对人们的左右。他拍摄死亡发生地的镜头,采访与事件有关联的人们,有受迫害者、幸存者、纳粹军官和见证人。方式很简单,就是人对着镜头述说,然而就是这种述说让历史逐渐清晰起来,也展现了一种含蓄且令人心悸的现实:声音是叙说中的可怕历史,而画面是绿草地和农田。影片开头一个人坐在小船上,边唱歌边上溯回游,这是一个象征,象征朗兹曼先生的使命感:假如这里发生过暴行,我决不让它被隐瞒。
    探寻二战深处:《普通法西斯》
    这是一部深入探究人类心灵深处的思考性影片,是二战纪录片杰作中的杰作,足以成为二战纪录电影压卷之作。它痛切而深入地探讨了一个问题:法西斯是怎么产生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怎么就变成了一个狂热的法西斯分子。导演米哈伊尔·罗姆是苏联电影大师,塔尔科夫斯基和米哈尔科夫的老师,这部影片是他耗费巨大精力思考的结晶,是他导演的最后一部作品。
    导演将饱含巨大力量的思考和表现力极强的语言赋予这部贯穿深遂的哲理影片,全片有着异乎寻常的震撼力而且又颇具可看性,鞭辟入里地剖析了平时普通的医生、司机、学生,我们周围的邻居、朋友,怎么就被法西斯洗净了大脑,吞噬了灵魂。影片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对爱森斯坦理性蒙太奇和杂耍蒙太奇的运用,罗姆以一种全新的结构谋划全片,16章分别讨论不同的问题,很多地方是由看似不相关的镜头组接起来,最终体现了创作者的总体意图。其次,本篇的解说词是绝不能被忽视的元素,罗姆花了巨大的精力书写了全片冷静客观,时而语含讥讽的解说词,并亲自解说。解说词和整部影片的结构与风格完全契合,叙述、评论和模拟希特勒口吻交替出现,一方面渲染了色彩,一方面又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思考。
    多数普通纳粹战犯大都是些极简单的没有思想的普通人,但正是这些在冷漠社会中同样冷漠的普通人,一旦受到了一帮别有用心的人的疯狂煽动,一旦周围的人有强烈的响应,这就产生一种广场效应,这种情绪就会像瘟疫一样蔓延,使人们失去了最起码的判断力,生命中张扬出反人类的善性。
    二战已经成为历史,六十年——一个甲子,这个数字在中国颇有些宿命的意味。二战对于我们绝不是可以淡忘的记忆,它是我们人类心灵上一块无法痊愈的创伤,我们必须时刻警醒自己,让战争的罪犯永远钉在人类历史的耻辱柱上,让反法西斯的胜利成为一座丰碑,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理性地面对纷繁的社会,都能够和平、真诚、友善地对待别人,也是对待自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