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戏剧学 >

论戏曲表演中的“绝活”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 朱恒夫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戏曲表演中的“绝活”是最吸引观众的一个看点,它们可分为传统杂技类、戏曲艺人自创类与魔术类。在剧目的舞台呈现中有着营造真实的不平凡的情境、帮助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表演手段等作用。这些“绝活”有的来自于杂技、武术、气功,有的为巫傩艺人传承,有的则是艺人结合剧情而创造出来。今日要振兴戏曲,不能忽视了“绝活”。
    关 键 词:戏曲/绝活/类型/作用
    作者简介:朱恒夫,上海师范大学影视戏剧学院
    标题注释: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傩戏剧本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4DB077)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中华戏剧通史》(项目编号:JSZ110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说戏曲表演之不易,非须经过长期训练不可。所训练的功夫,仅是动作,归纳起来,就有手法、眼法、步法、水袖功、手帕功、扇子功、翎子功、髯口功、甩发功、帽翅功、跷功、毯子功、把子功、桌子功、椅子功,等等。而每一种功夫又包含着多种形式,即如难度较低的手法,就有兰花指、剑诀指、赞美指、贬意指、剪式指、八字指、数字指、单指、迎风指、倒影指等。衡量一个剧种是大剧种还是小剧种、一个戏班是职业戏班还是业余戏班、一个艺人是受过科班训练还是半路“下海”,其表演基本功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然而,一个戏曲艺人要想走红,成为有票房号召力的名角,仅有大家都须掌握的行当基本功还不行,还要有“绝活”。所谓绝活,有两层意思,一是只有少数艺人掌握的演技,如“变脸”、“吹火”等;二是为某个艺人通过艰苦卓绝的训练与天赋的领悟能力独自创造出来的演技,除他之外,再无人会,即使他愿意教授,也无人能传。“绝活”在戏曲的演出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极受观众欢迎。戏曲演出中的喝彩声,相当多的是对“绝活”的赞赏。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学术界却很少有人去研究它们,这方面的理论文章几乎没有。鉴于“绝活”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性,笔者不揣谫陋,简论对“绝活”的认识。
    “绝活”的生成
    “绝活”的生成途径,大概有三条。
    一是化用了传统杂技、武术、气功等技艺。戏曲艺人的成分很复杂,有出身于梨园世家的,有出身于科班的,有农民、工匠、商人、皂隶等转业而来的,也有原为杂技、武术、气功艺人的。如果是后者,他们自然地会在戏曲演出中,运用自己所擅长的表演技能。即使不是这样的人,他们也会在习艺时,向杂技、武术、气功艺人学习,掌握一些绝技,以在有合适的场景剧目中呈现出来。张岱《陶庵梦忆》卷六“目连戏”条云:“余蕴叔演武场搭一大台,选徽州旌阳戏子剽轻精悍、能相扑跌打者三四十人,搬演目莲,凡三日三夜。四围女台百什座,戏子献技台上,如度索舞縆、翻桌翻梯、筋斗蜻蜓、蹬坛蹬臼、跳索跳圈、窜火窜剑之类,大非情理。凡天神地祇、牛头马面、鬼母丧门、夜叉罗刹、锯磨鼎镬、刀山寒冰、剑树森罗、铁城血澥,一似吴道子《地狱变相》,为之费纸札者万钱,人心惴惴,灯上面皆鬼色。戏中套数,如《招五方恶鬼)、《刘氏逃棚》等剧,万余人齐声呐喊。”[1](P.74)许多地方戏中的“吊辫子”是盛行于清朝的一个杂技节目。因清人留辫,于是有人在辫子上下了功夫,譬如将松软的辫子练成“神鞭”而所向无敌,冯骥才小说《神鞭》即写此类故事。但是,为较多的人所掌握的还是“吊辫子”,而且经常运用于戏曲舞台上。山东梆子在“表演时,将表演者的辫子吊在搭起的横木梁上,表演者随之悬起,来回摆动,以逐渐适应。先将桌椅之类的砌末挂放在表演者的肘弯或脚面上,摆动一番,卸下,再用两脚、两手、两胳膊与事先安置在身体前后左右的四只铁钩挂起十木桶水,以表明辫子的强大拉力”。[2](P.423)
    二是巫傩艺人所为。中国戏曲剧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傩戏,如阳戏、地戏、师公戏、傩堂戏、贵池傩戏、江淮香火戏等等,还有一部分是由傩戏嬗变而成,如江苏的扬剧、盐阜的淮剧、南通的通剧都和香火戏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傩戏的艺人多是巫师,他们在做请神纳福、驱鬼求安的法事或演出傩戏时,为了显示所扮演的神祇具有非凡的本领,总是要表演一些特技,如上刀山、下火海、破肚勾肠、穿腮挖眼等。笔者在由本人举办的“江苏省首届傩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亲眼见到所邀请的香火僮子作这样的表演:一只完整的瓷碗,不用20分钟,被手搓捏成粉末状。由祭祀性的傩戏演化而成的一般戏曲剧种,其绝活较多,大多是承接傩戏而来。如扬剧艺人陈宏涛(1906-1951),出身“香火”世家,幼随父亲陈志才学香火,练就了翻大桌子、窜刀圈、钻火圈等过硬武功,演扬剧时,常在适合表现这些武艺的剧目中演出。[3](P.410)
    三是为戏曲艺人所创造。艺人的创造动机大多是为了使自己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真功夫”,以得到观众的青睐和更多戏班班主的邀约,但是在客观上产生了强化剧目表现、丰富戏曲表演手段的效果。艺人自己所创造的有一些是真正意义上的“绝活”,即是无人能学得了的,这些“绝活”往往人亡艺息。如江西宜黄戏花脸艺人邓昆兴(1861-1926),在《关公显圣》中运用气功来变化脸色。上台前,他一气吸入四两旱烟而不出气。提刀登场后,一个圆场,将所吸黄烟一气喷出,刹那间,脸呈枣红状,并保持到演出结束。[4](P.791)再如四川宜宾川剧艺人小燕子在演《双旗门》中被龙吉公主追赶的洪锦时,以“银燕穿帘”的动作,飞下台口两丈多远,就在即将落地时,急转身,用脚在一观众的头上轻轻一点,迅捷地飞回舞台。[5](P.31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