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戏剧学 >

宋元戏剧脚色体系中的“孤色”(4)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 姚小鸥 麻永玲 参加讨论

    
    需要说明的是,装孤形象的出现,并不是仅见于该墓葬壁画,在已发现的其他宋代墓葬杂剧砖雕中几无或缺,已经为人所熟悉……但文物资料恰恰可以补史载之不足,说明在北宋的杂剧演出中,特别是在民间的杂剧演出中,装孤色不像是处于‘或添’的位置。[18]
    前文提到,“或添”意味着演出中孤色相对其他脚色后出。图中孤色的存在本身即证明,孤色对戏班而言并非可有可无。
    包含孤色的出土戏曲文物据我们统计共有47例。⑦这些文物的断代涵盖了北宋至明代三个时期。目前所见,戏曲脚色文物集中于戏曲雕塑和戏画这两类载体。车文明《20世纪戏曲文物的发现与曲学研究》收录北宋至明代的戏曲雕塑和戏画共133例,含孤色的戏曲文物约占该数目的34%。⑧其中的孤色形象明显可区别于其他脚色,同样可以说明在杂剧中孤色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脚色。
    《都城纪胜》言孤色曰“或添一人”。实际演出中孤色的上场数似与“一人”不符。张庚、郭汉城版《中国戏剧通史》认为像宋金剧目里的《双惨孤》《三惨孤》《四孤醉留客》等这类戏目都是在一剧之中出现好几个同类的脚色“孤”。[19](P.62)明代桑绍良的《独乐园司马人相》第二折内有三个孤色上场:孤扮“丞相富司徒”、一外孤扮“河南府判文太尉”、另一外孤扮“大名府判王宣徽”。或许可将其视作《三孤惨》这类古剧的遗风。对上场的孤色数,戏剧文物可与文献记录相互佐证。1975年考古人员于四川省广元市401医院发现了南宋嘉泰四年间(1204)的墓葬杂剧石刻,其中一块刻有两个披袍秉笏的孤色,二人正在相向作揖。⑨场面颇滑稽可笑。据此可以推知,《都城纪胜》中的“一人”应是指一类脚色,而非指戏班中可充任该脚色的演员数。
    结语:在宋元相关文献记载中,孤色与“末泥”“引戏”“副净”“副末”并列,可见孤色属于正式脚色为时人共识。从现存剧本考察元明时期的孤色,发现其确系正式脚色。这与宋元文献所载相符。剧中,孤色的活跃程度及对戏剧的重要性逊于同剧的末、旦、净三色,但对戏剧表演来说孤色不可或缺。元明时期孤色以官员为主要扮演对象,身上带有“人物类型”的特征。这一时期孤色发生了演变,表现在其他脚色可“扮孤”或“孤扮”。演变的结果即孤色逐渐成为角色类型,其脚色意义逐渐消失。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列出的“江湖十二脚色”中,有“副末、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老旦、正旦、小旦、贴旦、杂”[20](P.122)等,而没有出现孤色,表明孤色在古典戏剧脚色行当中地位的终结。
        注释:
    ①孤色在(明)朱权《卓文君私奔相如》一剧中扮演“富商”卓王孙,是少见的例外。见王季烈编《孤本元明杂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12月,第二册第7剧。
    ②本文检索可供查阅的所有年份的晚清、民国报刊如《剧学月刊》;现当代的戏剧戏曲类重要期刊如《戏剧艺术》《戏剧》《戏曲艺术》《戏曲研究》《中华戏曲》等;知名院校学报如《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中山大学·社科版》等;其他中文类核心期刊如《文学遗产》《文艺研究》《艺术百家》《艺苑》《文史知识》《文艺评论》等,截止目前共见3篇专门研究孤色的文章:朱东根《杂剧中的“孤”指称什么人物》,《文史知识》2002年第11期;张本一《宋杂剧与金元院本中的“装孤”新解》,《四川戏剧》2008年第1期;唐雪莹《戏曲中的“孤”与“装孤”》,《文史知识》2008年第4期。如若疏漏,恳望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③元鹏飞该书为目前最新的研究中国古代戏剧脚色的专著。其对孤色脚色性质的看法见该书第189页。
    ④本文所引戏曲剧本分别出自徐沁君《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华书局,1980年12月;北京图书馆藏《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古本戏曲丛刊四集》,商务印书馆,1958年12月,第二、三、四、五、六、七函;王季烈编《孤本元明杂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12月,第一、二、三、四册。如果该剧同时存在元刊本和脉望馆本这两种版本,则采用徐沁君校对后的元刊本;如果该剧同时存在“脉望馆”本和“孤”本,则采用王季烈校对后的“孤”本。以下不再说明。
    ⑤《窦娥冤》之《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中并无孤色出现,第三出内扮演“楚州州官”的是“丑”脚。该剧其他两个明代版本《酹江集》本和《元曲选》本的第二折内皆出现了“净扮孤”的字样,扮演昏官“桃杌”的乃是净色而非孤色。
    ⑥王国维释“孤”名之由来曰:“孤者,当以帝王官吏自称孤寡,故谓之孤。”见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60页。“驾”集中见于元剧。明代因宫廷禁毁的原因“驾”逐渐消失在杂剧中。
    ⑦本文涉及的孤色图像包括《文艺研究》2009年第11期后的附图。黄竹三、延保全《中国戏曲文物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年12月,第70,72-84,226,227页。延保全《山西蒲县宋杂剧石刻的新发现与河东地区宋杂剧的流行》,《文学前沿》2002年第2期,第138页。车文明《20世纪戏曲文物的发现与曲学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7月,第202,204,211,212,213,273,274,275,277页。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义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义马金代砖雕墓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93年第4期,第88页。北京图书馆藏《古本戏曲丛刊四集》第一函第1册,关汉卿《温太真玉镜台》第四折内插图;第一函第2册,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内插图:第一函第2册,关汉卿《金线池》第一出内插图;第十三函第1册,乔吉《两世姻缘》配图一和配图二;第十三函第1册,《韩飞卿》剧内配图;第十三函第1册,《甄月娥》配图一和配图二。以下不再说明。
    ⑧车文明《20世纪戏曲文物的发现与曲学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7月,第200-215,271-278页。按该书只统计到2001年的戏曲文物出土情况,故本文减去这一年后出土的含孤色文物数量才得出34%的比率。
    ⑨见车文明《20世纪戏曲文物的发现与曲学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7月,第204页。图像见黄竹三、延保全《中国戏曲文物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年12月,第247页图284-24。
    原文参考文献:
    [1]俞为民、孙蓉蓉.历代曲话汇编·唐宋元编[Z].黄山书社,2006.
    [2](元)夏庭芝.青楼集[M].孙崇涛,徐宏图笺注.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3](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4]董每戡.中国戏剧简史[M].商务印书馆,1949.
    [5]冯沅君.古剧说汇[M].作家出版社,1956.
    [6]任半塘.唐戏弄·卷下[M].作家出版社,1958.
    [7]廖奔、刘彦君.中国戏曲发展史·2卷[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8]刘晓明.杂剧形成史[M].中华书局,2007.
    [9]彭隆兴.中国戏曲史话[M].知识出版社,1985.
    [10]康保成、孙秉君.陕西韩城宋墓壁画[J].文艺研究,2009(11).
    [11](宋)周密著,李小龙、赵锐评注.武林旧事[M].中华书局2011.
    [12]姚品文.太和正音谱笺评[M].中华书局,2010.
    [13]黄天骥.“冲末”、“外末”辨析[J].中山大学学报,1964(2).黄天骥.从“引戏”到“冲末”——戏曲文物、文献参证之一得[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5).
    [14]元鹏飞.戏曲脚色名义辨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2008(1).
    [15]王青.孤本元明杂剧外色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硕士论文,2011.
    [16]胡忌.宋金杂剧考(订补本)[M].中华书局,2008.
    [17]宋俊华.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研究[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8]延保全.宋杂剧演出的文物新证——陕西韩城北宋墓杂剧壁画考论[J].文艺研究,2009(11).
    [19]张庚、郭汉城.中国戏剧通史·上册[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