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观点 >

杭州戏曲的经与纬——评郭梅的《杭州戏曲史》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王永恩 参加讨论

    杭州,是历史悠久的文化之都,这里不仅名胜古迹众多,更有延绵不绝的鼎盛文风,至今仍滋养着这座城市。杭州,也是戏曲之都,早在宋代,这里就是南戏创作演出的重要场所,此后的元明清至今,杭州从来都是戏曲史中不可被忽视的城市。这里曾是剧作家云集之地,关汉卿、马致远、高濂、洪昇、李渔等戏曲大家都在此生活、创作;这里是戏曲活动的重镇,不计其数的各种演出在此轮番登场,竟日的丝管凤箫、婉转歌喉为山明水秀的杭州增添了迷人的魅力;这里诞生了数量可观的以杭州为背景的剧目,无论是白蛇、梁祝的传说,还是李慧娘、冯小青的遭遇都发生在杭州,久而久之,剧中的人物已和杭州合为一体,成为杭州不可分割的文化组成。
    戏曲之于杭州,是杭州的文化名片和文化见证;杭州之于戏曲,亦是如此。从戏曲诞生以来,杭州的戏曲活动就从来不曾消歇,剧种、演员、剧目、演出、创作等构成了杭州的戏曲风貌,但将这散金碎玉的戏曲活动串联起来,系统翔实地描述杭州戏曲的发展历史却并非一件易事。杭州师范大学郭梅新近撰写的《杭州戏曲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用洋洋60万字勾勒出了杭州戏曲的发展历史。和其他的区域性戏曲史相比,该书别具一格。
    《杭州戏曲史》以资料搜集齐全取胜,作者下了很大的功夫把与杭州相关的戏曲资料尽可能地收集齐全,并进行了分类。作者占有了丰富的资料,既有案头的也有场上的,这就和以往大多只关注戏曲创作的戏曲史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现存的杭州戏曲资料是很不均衡的,有的偏少,有的偏多,有的时代留下来的以案头创作为主,有的则以演出为主,这就很难将各时代的戏曲活动按照统一的方式来表现,作者因材而作,不拘一格,开创了戏曲史的新写法。如“元代杭州戏曲”这一章,由于演出资料比较少(其实整个元代的演出资料都少,不独杭州如此),作者便把写作重心放在对剧作家的研究与分析上。
    作者将元代的戏曲作家分为两类,一类是流寓杭州的曲家,一类是杭州籍的曲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等虽不是杭州作家,但都在杭州生活过多年,作者对这些作家在杭州期间创作的作品以及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由此可以看到在元代后期,全国的戏曲中心已经由大都(北京)转移到了杭州,元杂剧的创作受到了南方文化和南戏等艺术形式的影响,这就为明代江南戏曲中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明代杭州戏曲”这一章中,作者的研究重点虽仍在案头,但视线却不仅限于案头。在这章中,除了对高濂、卓人月、徐士俊、来集之等杭州剧作家的创作进行研究外,还用了较多的篇幅来论述沈泰。沈泰并非剧作家,而是一名戏曲选家,他编选的《盛明杂剧》将明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品尽收其中,至今仍是研究明代戏曲的重要参考资料,其影响可谓深远,作者将此人归于戏曲史内,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可见其眼光不凡。
    在“清代杭州戏曲”这一章里,作者不仅对杭州剧作家洪昇、李渔等戏曲大家的创作与作品的演出作了详细的论述,同时还格外关注女性剧作家和剧评家。元明时期,创作戏曲的女性作家屈指可数,到了清代后期,女作家的数量稍有增加,出现了如吴藻、刘清韵、陈小翠等人,这些作家都生长于江南,她们的创作与当时江南地区文化的发达和女性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她们的出现对于杭州戏曲乃至中国戏曲的发展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作者在这一章中搜集了很多珍贵罕见的一手资料,如对陈小翠的研究便是如此。对于很多读者而言,陈小翠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作者对她的介绍和研究补充了戏曲史的空白。在这一章中,作者还列专节论述了吴吴山三妇的戏曲评点。吴吴山三妇指的是清代戏剧家吴人早夭的未婚妻陈同和前后娶的两位妻子谈则和钱宜,这三人虽素未谋面,但却同为《牡丹亭》的爱好者,她们先后写下了对《牡丹亭》的评论,见解不凡,为近世《牡丹亭》研究所瞩目。
    在“民国时期的杭州戏曲”一章中,作者的写法较前几章有较大的变化。杭州作为戏曲演出中心,各种剧种都汇聚于此。作者在这一章里侧重表现的是杭州戏曲演出的繁盛局面——当时在杭州演出的有京剧、昆剧、越剧、杭剧、目连戏和三脚戏等,演出市场十分热闹,作者对不同剧种的演出情况进行了梳理,使读者对当时杭州的戏曲演出一目了然。
    “新中国成立后的杭州戏曲”一章的写法又有变化,作者认为,在这一时期,杭州戏曲最有特色、成就斐然的是剧团的演出,尤其是越剧团的表现更是令人称道。于是,作者便将笔墨集中于杭州本地剧团的演出活动,着重论述了浙江越剧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杭州越剧团、余杭小百花越剧团等的创作与演出状况。从全书来看,根据不同时代的情况,对当时的戏曲活动进行描述,既有概括性的介绍,也有对重点问题的展开论述,显得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杭州戏曲史》的创新之处不仅在于资料的全面和论述关注点随时代的变化而转移,还在于匠心独具的结构。《杭州戏曲史》是从两个维度来对杭州戏曲的发展历史进行描述的。一个维度是就某一时间段里发生的事件来写的,这是杭州戏曲发展之“经”;另一个维度则是按照时间的递进来写的,时间跨度很大,这是杭州戏曲之“纬”。作者在书中选择了数部很有代表性的剧目,如《梁山伯与祝英台》《雷峰塔》《红梅记》《西园记》《占花魁》《杨乃武与小白菜》《苏小小》以及若干岳飞戏、小青戏和秋瑾戏等,对它们的历史演进和演出情况进行论述。舞台艺术与文字不一样,作品诞生以后,在演出中还会不停地被修改,同样的一出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如同样是以“三言”中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为蓝本的《雷峰塔》和《白蛇传》就有明显的区别。即使是在同一时期,由于演员不同,舞台表现出来的情状也各不相同。正因为此,这些不断在舞台上被加工的戏很难将之归于某一个具体的时期,于是作者采用了另一种写法,以追溯的方法将这些杭州戏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在写作中,作者还特别注意到这些作品中散发出的浓郁的杭州气息,故事在杭州发生,杭州的风物人情又成为戏曲中的重要元素。此外,作者还专辟一章爬梳杭人戏曲笔记和杭州演剧史上的习俗,将历史上的戏曲笔记和演出习俗作了一个全面的回顾,这仍然是以“纬”的观念写成的,是杭州戏曲发展的有力佐证。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