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产生于民间,戏剧艺术也是如此。在戏剧产生之前存在泛戏剧样态。“泛戏剧”是相对于“纯戏剧”而言的一个概念。纯戏剧是对泛戏剧的复合和提纯,是一种融唱、念、做、打等诸般技艺于一体的成熟艺术形态,即王国维所谓的“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泛戏剧是包含纯戏剧中某些元素的一种 “戏剧”形态,可以分为歌舞、假面表演、说唱等类型,其各形态之间相互影响和融合,渐渐产生纯戏剧的艺术形式。戏剧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泛戏剧先于戏剧产生,且在戏剧产生之中和之后仍然广泛存在,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样态,反映了百姓民俗生活一个重要侧面。 泛戏剧根植于民间,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演进中,民俗与泛戏剧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根同源,互动互进。江南民俗丰富多彩,涉及经济、社会、信仰、游艺等各个方面,在各种民俗活动中普遍存在泛戏剧现象,有以表演、装扮见长的驱傩、台阁、童子做会等,有以偏重说唱的弄参军、落地神书、门叹词等,有以舞蹈为主的跳灶王、跳乌龟、舞狮子、跑旱船等,泛戏剧现象在民俗活动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江南节日习俗名目繁多,其中也融入了多种泛戏剧样态。杭州地区春祈秋报民俗由来已久,明代张瀚在《松窗梦语》记载:“杭人增设迎春之仪,集优俳诸人,饰以冠带,被服乘马,效古人云台诸将、瀛州学士之类,多至数十队。又令倡妓绚装环佩,童子衣被锦绮,令坐台阁中。又制彩亭数十,罗列市肆诸物,备极繁华。……至秋,霜降祀五纛之神,先期亦罗列将卒,盛陈兵器,如行师队伍,旗帜剑戟,精光蔽天,而金鼓铙角,喧填盈耳。杭人亦聚观之,以为盛事。”其中俳优、倡妓、童子装扮绮丽,整个场景富丽堂皇、热闹繁华。类似的情形在江南很多地区的端午、中秋、元宵、春节等各个节日里也同样异彩纷呈。按月演剧也是一种习俗。在浙江余姚地区,正月有灯头戏,二月有芦城庙庙会观音戏,三月有东岳巡游庙会戏,四月演出“甲戏”,五月是关帝神庙会戏,六月是龙王戏,七月演昏戏(即《目莲戏》),八月潮汛之时,搭河台演戏祭海神,九月迎城隍演出,十月山庙演庙会戏。冬至以后,天气寒冷,演剧活动移至室内,故而名曰堂戏,这些演出中都融入了各种泛戏剧样态。 江南地区重视人生礼俗,在生辰、结婚、丧葬等礼俗中,伴随着丰富多彩的泛戏剧现象。在孩子出生三天有“洗三”仪式,唱《洗三歌》,满月要办满月酒,还会演戏庆贺,给孩子剃胎发要唱《孩子满月理发歌》。尤为盛大的是所谓“关煞”,有百日关、四季关、阎王关、五鬼关等三十六关,各关都有煞神镇守,所以要给孩子“度关”,度关仪式一般由道士主持,分为“文做”和“武做”。在寿辰、丧葬习俗中,往往要请童子做会。童子可为病人“审替”、为老人“添寿”、为死者“度关”,其间融合了说、唱、演等技艺。在结婚礼俗中,除了伴随锣鼓、舞蹈、祝歌等形式,在江南吴方言区还有宣卷“做会”,其间有磐铃、木鱼等乐器伴奏,演唱卷本为《观音得道》《目莲报母》等,宣卷将说唱和宗教故事融入民间礼俗。此外,人们在种植、建房、畜牧、经商、宴集等重要活动中,也常常伴有泛戏剧形态。 江南民俗中广泛存在着形式多样的泛戏剧现象,民俗的传承和泛戏剧现象相得益彰。民俗为泛戏剧提供了生长的土壤,泛戏剧根植于民俗中,承载着人们各种民俗事项的诉求。民俗事象与泛戏剧形态形影相随。泛戏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其特性有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