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户是陕西地方剧种之一,也称为“陕西曲子”,唱眉户也称为“念曲子”。因产生于陕西的户县(今西安鄠邑区)和眉县两地而得名,又因其曲调缠绵委婉,使人入迷,故又称为“迷糊”。从音乐史上考证,眉户曲子源于元代北曲,是明代的文人们学习借鉴北曲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音乐形式。关于眉户曲子的演变以及与民间音乐的结合,有人说“吕光入西域,在龟兹采其乐声,带至河西走廊,以后又流传到中原,北朝、隋唐时风靡一时”。眉户的剧种丰富多彩,以反映劳动群众的日常生活、劳动、爱情、婚姻等内容为主,代表性剧目有《十二把镰刀》《金碗钗》《夫妻识字》等。 眉户曲子这种形式,在农村十分实用。由于它乐器简单,人员可多可少,又不需要搭建舞台,主人家开支较小,有的只是管一顿便饭即可,深受人们的欢迎。红白喜事可用,丰收场上可用,农闲季节可用,纳凉广场,老碗会上,冬季的热炕上都可随意采用。眉户音乐的主要素材源于陕西的民歌、情歌、牧歌、樵歌、渔歌以及民间小调和童谣,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现在这种以套曲为形式的戏曲音乐。眉户剧的演唱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唱到底,很少说白的演唱形式;另一种是有白有唱有表演的舞台演出形式。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板胡、海笛为辅助乐器。 眉户曲子的曲调有岗调、五更、戏秋千、一串铃等,音乐优美动听,委婉细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眉户曲子现已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眉户曲子虽然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作了许多发掘、抢救、传承、弘扬工作,活动开展良好,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随着电视、网络等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使眉户曲子的吸引力大大减弱,喜爱眉户的观众愈来愈少。特别是红白喜事的新事新办,眉户曲子班的演出市场越来越小,仅能以自娱自乐的形式出现。一些颇有造诣的老艺人因年事已高,将逐步退出舞台,有不少相继谢世,有些绝艺难以得到传承。特别是眉户曲子一般不收徒,后继乏人的现象更加严重。绝大多数年轻人或热衷于新的东西,或出外打工谋生,因而学眉户的人越来越少,几乎处于断代断层。 (宋达昱 整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