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木家具的发展时间、风格流派、地域特色等,加上皇家、宗教、文人、工匠等多方的人文影响,都使得漆木家具成为华夏家具之宗。大漆家具、紫檀、黄花梨家具均属漆木家具里的一个分支,且都是精良之作。 笔者认为,当前古典家具领域存在一些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如何正确理解明式家具的定义,二是怎样对漆木家具进行定位。笔者1984年接触到第一件古代家具后的10年间,所见到的家具也多以紫黄(指紫檀、黄花梨,下同)为主,所以当时笔者的择物标准及审美取向也完全定格于此,认为黄花梨家具的制式最美,紫檀家具的雕工最好。这直接导致笔者在此后由紫黄家具逐渐涉及漆木家具的过程中,无论是择物还是定位等方面都出现了问题。 黄花梨制式家具只是明式家具的一部分 1995年以前,河北青县、大城一带可以说是北方最大的明清紫黄家具市场集散地和发源地。1995年以后,河北威县军寨、马庄等地则是全国较有影响力的漆木家具市场和集散地之一。 1998年,笔者开始反省并重新认识家具。慢慢地,笔者发现,黄花梨制式以外其他材质的明代、明式家具颇有存量。 古代家具博大精深,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很大的精力才能得窥一二。就以笔者收藏的明式黄花梨四出头椅、明代榆木黑大漆四出头椅与明式黄花梨翘头案、明代榆木黑大漆云头案为例,它们的材质、工艺各不相同,造型制式也存在差异,但它们同为明代制器。而大明万历年制造的大漆螺钿剑腿桌和明代红漆彩绘戗金方角柜,都是明代制作的器物,但它们的制式绝对有别于黄花梨家具的制式。 同为明代时期制作的大量漆木家具,除少部分造型制式与黄花梨家具雷同外,大部分的家具造型异彩纷呈,美不胜收。有的虽然是在宋元制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但融入了大量的明人审美标准,可说有宋元之风,亦可称为明式。所以黄花梨制式的家具实际上只为明式家具的一部分,明式家具的定义应更为宽泛。 明式家具认知偏差几大主因 是什么导致人们对“明式家具”一词理解有误,对明式家具定义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呢?业界观点不一,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和大多数的从业者有关。上世纪80年代初进入这个行业的行家,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和教育。后来的年轻一辈,学识、审美等也许优于老一辈,但所见实物较少,一时难以贯通理解。 第二,收藏爱好者这个群体水平不一,鱼龙混杂。古典家具行业的兴起及收藏相对于其他门类时间较短,收藏路线、方向、定位、体系等都处于摸索阶段。收藏者中既有真正的收藏人士、研究者,更有一大批附庸风雅和投机的人,造成了盲目的跟风现象。 第三,无论是收藏热度还是市场行情,紫黄硬木家具均先行了一步。自打“明式家具”一词问世,学者及藏家共同掀起一股热潮,喜闻乐见的紫檀、黄花梨等成为时代宠儿,大漆家具的研究和收藏因此落伍。笔者认为,要把大漆家具弄明白,需要比紫黄家具具备更深的文化修养。 第四,王世襄的研究成果在古典家具领域无人能及,对行业的推动和贡献极大。但王世襄在肯定明式黄花梨家具的同时,也曾明确提出“明式家具有广狭二义”,同时他也指出:“从全国范围看,对传统家具的调查研究做得太少了。” 就存世古代家具的现状等方面综合而论,明式黄花梨家具以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明代、明式家具,其中更是不乏珍品——大漆家具。 大漆家具是明式家具又一珍品 漆木家具的发展时间、风格流派、地域特色等,加上皇家、宗教、文人、工匠等多方加诸的人文影响,都使得漆木家具成为华夏家具之宗。在这个大家族中不乏一批造型漂亮、工艺讲究、艺术性强、文化承载丰富的精良制品,这就是大漆家具。大漆家具、紫黄家具均属漆木家具里的一个分支,且都是精良之作。 黄花梨家具造型简约,线条优美流畅,材质较好,又深受宠爱。但黄花梨家具造型制式的规范和程式化,发挥到一定程度就会受到制约。拿椅子制式为例,无论四出头、圈椅、官帽椅等,只要是坐具类的,除去椅子的尺寸、造型及局部制式特征,如果椅子坐面为软编做法,那这张椅子用料99%就是黄花梨;如果不是软面而是木质硬面的,那这张椅子99%就不是黄花梨。“不是那种制式就肯定不是黄花梨”,就是这么绝对和有规律。这一案例更加印证了程式化与美学之间的相互矛盾,黄花梨家具制式确实漂亮,但标准美很难超越常规达到大美无限之境界。 大漆家具的制作与审美标准另有不同。首先,大漆家具不以材质而论,选材择料要因需而定,要顺木性而为,廉价的杉木和名贵的金丝楠木都是大漆家具最佳选材之一。纹理的适度、耐腐的强度、稳定的木性是制作大漆家具的基础和保障。大漆家具的制作工艺多样,做法考究,如描金、彩绘、雕填、镶嵌、剔红、剔犀、沥粉等丰富多彩,再有制作骨胎时不用惜材,可以制作多次、推敲改进,直至理想达标。同时漆灰工艺、技术的熟练发挥等共同而为,铸就了大漆家具的艺术辉煌。可说,大漆家具观赏的是形制,讲究的是工艺,呈献的是艺术,品咂的是韵味。 综上不难看出,紫黄家具和大漆家具各有所长,有的以材优而取胜,有的则以工艺见长;有的赏心悦目,有的经久耐看。它们同属古代家具长河中的璀璨之星,本无高低之分,却有了偏见之论。其实,艺术价值的体现,文化的承载才是其中关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