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艺术评论 >

弘扬构建中华美学的民族精神和话语体系——评金雅《中华美学:民族精神与人生情怀》

http://www.newdu.com 2018-05-29 中国艺术报 朱鹏飞 孟群星 参加讨论

    20世纪初以来,中国美学既面临着西方美学的冲击影响,也面临着古典美学的转化更新,简单的“援西入中”和“援古入今”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美学亟须构建自己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话语,回应美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挑战。在这本《中华美学:民族精神与人生情怀》中,可以清晰见出金雅教授对相关问题的前瞻和洞见。全书分上、中、下三编,收入作者研究上述问题的论文34篇。上编为作者对中华美学基本原理和核心精神的研究,集中研讨发掘了民族美学的人生论精神,提出和阐发了“美情”“人生艺术化”等概念命题,试图挖掘、提炼、阐发民族美学的学理特质和精神传统。中编为对梁启超美学思想的具体研究,涉及趣味、情感、力、移人、生活的艺术化、三大作家批评、崇高美、文学革命、女性文学等重要概念和命题,以及梁氏美学思想的发展分期、基本特征和体系性、变异性、功利性等颇具争议的问题。下编主要展开了对梁启超和中国现代其他三位重要美学家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的比较研究,以及对王国维、宗白华、丰子恺的个案研究。全书视野开阔,有着极强的问题意识,所涉论题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几乎每篇论文都在相关领域有所开掘,且言之有物,论有所据,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读来颇多启发。
    一
    对人生论美学的精神阐发和理论建设,是全书颇具创新性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全书最为重要的理论贡献之一。作者对人生论美学的民族资源、核心范畴、重要命题、理论精神等进行了具有开拓意义的发掘和梳理。金雅教授认为,中华美学有着深厚的人生论传统,在20世纪初吸纳了西学资源后,逐渐形成一种自觉的精神追求和理论创构。她将梁启超的“趣味”、王国维的“境界”、朱光潜的“情趣”、宗白华的“情调”、丰子恺的“真率”等串连成一条线,逻辑地勾勒出人生论美学精神在中国现代美学思想中的主要脉络和基本风貌,深入挖掘了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论理论资源,并且结合当代语境,具有开拓性地建构提炼了人生论美学的民族学理特质与核心理论精神,有力地推动了人生论美学的学理和学派建设的理论自觉。金雅教授以大美观、美情观、美境观三维来架构人生论美学的基本理论内涵。她认为,大美观即审美艺术人生的动态统一,是人生论美学的理论基础;美情观即真善美的张力贯通,是人生论美学的理论核心;美境观即物我有无出入的诗性交融,是人生论美学的理论旨向。全书强调超越传统美学的善美论和西方经典美学的真美论,走向真善美的贯通,达成创美审美统一的美的实践,真正切入鲜活的生活和生存,是人生论美学也是当代美学发展的共同方向,在这个问题上,中华美学具有自己鲜明的优势和特色,需要进一步予以理论上的系统建设,在与世界美学的深入对话中推进和发展。
    二
    “美情”概念的提出及其阐释建构,是本书的另一大亮点,也是金雅教授的原创性理论贡献之一。在《论美情》一文中,金雅教授首次从美学理论上明确提出了“美情”的概念,并予以了基本的学理建构与辨析。论文认为,“美情”是中华美学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与精神特质之一。它与西方经典美学的“粹情”构成了两种不同的理论向度和学理品格。“美情”作为对“常情”的诗性建构与审美创化,集中聚焦为真善美贯通、创美审美统一等核心美学精神,具体呈现为挚、慧、大、趣等美质特征,也凸显了审美活动的人学向度。对民族美学“美情”思想的梳理研究和“美情”理论的自觉建设,是推动中华美学精神当代传承弘扬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中华美学贡献于世界美学和人类精神宝库的重要财富之一。
    《论美情》分为“问题的提出”“概念与可能”“美与真善”“审美与创美”“从‘常情’到‘美情’”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主要探讨了西方经典美学的学理特质,即粹美(情)的问题。认为这种研究存在着认识与价值、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深刻矛盾。第二部分“概念与可能”,主要探讨了中华文化与中华美学的诗性特质,梳理了“美情”概念的民族典籍资源和历史流变,着重总结了中国现代美学对“美情”理论建设的重要贡献,认为“美情”的命题及其展开是中华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之一。第三部分“美与真善”,着重探讨了“美情”概念的民族学理内核,认为其与康德为代表的西方经典美学的最大区别,在于突出了真(知)善(意)美(情)的贯通与勾连。第四部分“审美与创美”,认为西方式的“粹美”更多侧重于独立的静态的观照,偏于审美一维;“美情”的概念由真善美的贯通勾连而突出了审美的实践向度和人学意义,从而将审美与创美相连接,探入了知与行、出与入等的有机联系。第五部分“从‘常情’到‘美情’”,着重探讨了“美情”的基本美学特征,认为“美情”既区别于“粹情”,又是“常情”的美学提升,并总结了“美情”的重要美质特征。这篇文章逻辑缜密,思路清晰,行文流畅,虽是理论文章,但读来令人舒心畅意,是全书中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篇。
    美学离不开对情感问题的研究。“美情”的提出和建构阐发,对于人生论美学和中华美学精神的建设,都具有关键的意义,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当代中国美学建设的进展,其价值必将更加凸显。
    三
    全书对梁启超的美学思想、对中国现代重要美学家的比较、对中国美学如何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等研究和见解,都颇见功力,体现了作者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宏阔的理论视野、严谨的研究态度,及其对问题把握的精准和深度。如书中对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的系列论文,几乎都是迎难而上。如《梁启超“趣味”美学思想的理论特质及其价值》《论梁启超美学思想发展分期与衍化特征》《体系性·变异性·功利性: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中的三个问题》,均抓住了梁氏美学思想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解决了学界长期存在的一些争议。而《“趣味”与“境界”:梁启超、王国维人生美学旨趣比较》《“趣味”与“情趣”:梁启超、朱光潜人生美学精神比较》《“趣味”与“情调”:梁启超、宗白华人生美学情致比较》三篇,则将四位中国现代美学大家的核心美学概念予以比较辨析,不仅揭示了他们之间的异同,也体现了对民族美学精神的深入挖掘。相信该著作对中华美学精神的研究,中国美学史、美学基本原理、中国现代美学的研究,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