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像、史境到形象史学(2)
时间:2024/11/28 09:11: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作者:郑岩 点击:次
人物肖像侧重社会生活 与《招隐》的气氛不同,大都会印象派展览的展厅内,则是人头攒动,一派浪漫优雅。最早看重印象派画作的是美国人,他们对印象派的热情似乎延续至今。“时尚”毫无疑问是当下的高频词,“现代性”这个学术用语也由“摩登”派生而来。 与《招隐》相似的是,该展览的重点不是一种艺术流派的风格特征,其主要线索是时尚的类型。笔者被墙壁上莫奈的笔触所吸引,此外,穿插在莫奈、莫里索、雷诺阿、卡萨特之间的,还有当年铜版套色印制的时装画报、发黄的老照片、制造淑女的紧身胸衣与折扇,以及成就绅士风度的手杖和帽子……平面的图像与有形的实物融为一体。这样,我们也就明白了莫奈1866年的《卡米尔》作为一幅肖像画为什么不再是《莫娜·丽莎》式的格局,而取人物的背侧面,因为它不只是一幅人物肖像,同时也是时装的肖像,画家在服装上所费功夫,远远多于人物的面部。对面那件形式相同的束腰长裙保存尚称完好,亭亭玉立,黑色和墨绿相间的条纹,与画布上的色彩彼此映照,也让我们回想起初唐的花间裙。 艺术作品与历史相映照 这两个展览的共性在哪里?笔者认为,二者都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博物馆收藏、展览的理念,也突破了美术史学科的藩篱,既展现了艺术家对于社会独有的表达方式,也试图寻求艺术、历史与当下有机的关联。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收藏家都以其天下无双的藏品为骄傲。美术史的写作与收藏的观念互为表里,辨别出一件件杰作,塑造了一代代艺术英雄,展现这些成就的博物馆也俨然一座座不朽的圣殿。而这两个展览所传达的,却不只是大师和杰作的历史。其策展人均为美术史家,近几十年对美术史研究影响巨大的艺术社会史、物质文化、视觉文化的理论与方法,都在展览中留下清晰印记。时光使得充满反叛精神的印象派成为高雅的过去,深山野渡间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文人画也转化为传统精神的主流。但展览并没有接着讲述一种新经典的故事,它们既关注作为传统艺术形式的绘画,又生动亲切地提醒我们,这些作品原本是历史、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与今天密切相关。而要做到这一点,策展人就不能只局限于艺术形式本身,他们还必须同时关心17世纪中国的政治风云、地域文化、书画润格,关心19世纪巴黎的工商业、饮食和气候。 (作者单位: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莎士比亚的10个秘密
- 下一篇:弹幕鼻祖乾隆皇帝的弹幕山水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