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舞蹈学 >

佾舞始源考


    内容提要:本文旨在阐明韩国文庙释奠表演的佾舞始源。长期以来人们常认为“佾舞”是一种舞蹈的名称,但是,从严格意义而言,它应该被界定为一种舞者排成“行”与“列”形成的舞蹈形式,而考察这种形式形成的根源,对于追溯该舞蹈始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为此,本文将通过考察古代中国的舞蹈与舞蹈形式研究佾舞的始源。
    关 键 词:六代大舞/祭孔舞蹈/佾舞
    作者简介:林鹤璇,韩国成均馆大学舞蹈系,首尔 林鹤璇,女,教授,韩国成均馆大学舞蹈学科导师,儒家艺术文化研究所所长,国际释奠学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韩国古代祭礼舞,文庙佾舞研究与编创
    在韩国有两种佾舞,分别为宗庙佾舞与文庙佾舞。宗庙佾舞为祭拜朝鲜王朝历代君王,是在宗庙表演的舞蹈,而文庙佾舞则是祭祀孔子及其继承者等优秀先师们,在文庙祭礼表演的舞蹈。其中,后者因为在文庙表演而得名为‘文庙佾舞’,始源于古代的中国,于高丽睿宗11年(1116年)传入韩国以来,由成均馆继承其传统至今。在文庙分为文舞与武舞两种舞蹈表演,并且,两种舞蹈分别使用舞具籥翟与干戚。另外,中国的曲阜孔庙的“祭礼乐舞”在表演文舞时双手持籥翟,表演武舞时双手持干戚,宋代以后,武舞被取消,这一点与韩国是不同的。但归根结底,在韩国称为文庙佾舞的舞蹈,与孔庙的祭孔乐舞可谓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在韩国长期以来人们通常都认为“佾舞”仅仅是一种舞蹈的名称而已,而严格地说,“佾舞”应被界定为一种舞者排成“行”与“列”形成的舞蹈形式,而考察这种形式形成的根源,对于追溯佾舞的始源乃至舞蹈的始源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追求神人合一的古代祭仪作为艺术胎动的始源,以伴乐(乐歌舞)为原则。“舞”的部分由文舞与武舞组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六代大舞”。六代舞是为了象征古代中国的黄帝、尧、舜、禹王、汤王、武王的功德而编成的舞,因而采用象征最高礼仪的“八佾”形式表演。关于在祭祀孔子的释奠中表演的佾舞,本文将追溯到六代大舞去探求其始源。笔者认为,这一研究在掌握“佾舞”原理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因此,笔者将从历史观点出发,对在六代舞中采取的古佾舞痕迹与舞位分析研究,以考察始源。
    一、佾舞的概念
    (一)佾舞
    在释奠大祭(孔子祭祀)中表演的文庙佾舞,长期以来被视为代表儒教祭礼舞的一个代名词。但严格地说,“佾舞”并非一种舞蹈的名称。“舞列也”为《论语·八佾》中的记载,由此可知“佾”这一字代表“舞蹈之列”。因为以队列形式表演舞蹈而称为佾舞,笔者此前也曾说明“佾舞”本身“并非舞蹈的名称,而是舞蹈的形式。”[1]29在舞蹈形式上,根据社会地位不同,舞蹈队列的数量也不同,如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等。因此,代表舞蹈队列数量的“佾”可视为身份等级的象征。与舞蹈的队列数量相关,按照《左传》中的记载,舞蹈必须以八人为一个队列。实际上,“佾舞”中以“八”为舞蹈标准,是因为遵循“八卦原理”,并且与“八音”、“八风”、“八方”也有着深层的关系。即舞蹈必须协调八音、符合八风,还有调节八音形成和谐,才能形成乐①。另外,与周易的《系辞传》中的“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相关,八卦形成列,“象”在中间也有着深层的关系;在《判宫礼乐全书》中表示为了“六爻的变化”编成的舞蹈就是“佾舞”。
    综上,“佾舞”是追求一定形式的协调效果的舞蹈,其根本是遵循了体现自然规律以阴(--)与阳(—)的符号呈现的八卦的原理。
    前文已述,“佾舞”的列数象征身份的高低,因此,遵循与“八卦的列”相同的原理,以“八”作为舞蹈的标准,根据职位等级表现为八、六、四、二。从天子到士的阶层每隔一个阶层就减少两列,以此体现等级差异,这是因为“佾舞”是一种追求阴阳平衡的结构特点的舞蹈。其实,由多名舞员排成队列表演的舞蹈,从夏、殷(商)、周三代之前就存在,但是,直到周代才具备了舞蹈的形式体系。当时的等级制度规定从天子到下级阶层存在严格的等级划分。如象征古代中国连续六个朝代的皇帝,黄帝、尧、舜、禹、汤、武王等六个皇帝的六代舞,采用了最大规模的八佾的表演形式。“佾舞”为社会身份与地位的一种体现,明确地划分了高低尊卑的等级,尤其在周代作为反映社会等级制度的一种规范存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