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舞蹈学 >

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发展路径


    内容摘要:在古今中外的多方影响下,中国古典舞的发展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路,并逐渐确立了自己的艺术本体,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无论如何创新,中国古典舞都不能丢掉中国传统舞蹈的基础,更不能丢掉传统文化之“根”和“脉”。以当代审美视角重新探索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与发展,在提振文化自信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关 键 词:中国古典舞传统当代性舞蹈理论
    作者单位: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中国古典舞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西方芭蕾舞剧和“五四”以来的现代舞剧共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舞蹈样式。中国古典舞发展到今天,历经了从无到有、从稚嫩的萌发探索期到今天硕果累累的成熟期,其中既有成功经验,也不乏缺憾、教训。认真总结中国古典舞走过的道路,对于更好地发展中国古典舞是十分有益且必要的。
    一、回应时代文化精神需求:当代中国古典舞的生成背景
    因为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完整保留下具有传统意义的古典舞蹈,现代中国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十分渴望创建一种具有民族代表性的舞蹈种类,以彰显中国舞蹈艺术之形象。中国古典舞正是带着这样一种历史任务开始了艰辛而曲折的发展之路,找寻那种具有根脉意义的典范性中国古典舞蹈。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几代中国古典舞的先辈运用“以我为主、多元吸收”的方法开辟出了一片舞蹈艺术的蓝天。我国专业古典舞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古典舞与戏曲相融合,又叫做戏曲舞蹈。由于早期的发展条件所限,并没有专业的古典舞形式流传下来,只能在戏曲遗存中探寻。中国古代的民族舞、宫廷舞、武术动作、戏曲舞蹈等都是当代中国古典舞的成长沃土,舞蹈艺术家们在中国戏曲艺术的基础上,融入多元的舞蹈元素,并将它们创新融合,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尤其是戏曲形式的碰撞和兼容吸收中,自然地导入了中国特质,形成了一种崭新的舞蹈形式,这一新的舞蹈形式在当时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界定,甚至没有一个固定明确的称谓,但它是一种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独特舞蹈形式。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时代氛围为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在向传统戏曲寻求借鉴的同时,中国古典舞作为独立艺术门类发展的自我意识逐渐强烈,最终由欧阳予倩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中国古典舞”的概念。这一概念主要是相对于外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而言的,指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中国古典风格特色、中国品格的舞蹈。兴起之初,深受中国古典戏曲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戏曲舞蹈”一词覆盖了中国古典舞的内涵和外延。甚至有人通俗简单地说中国古典舞是“戏曲去掉唱”的舞蹈。确实在其萌发初期,中国古典舞的创作理念、审美趋向、动作素材、故事题材、结构方式,甚至服装化妆、舞美、道具都取自戏曲。然而,伴随着民族舞剧《鱼美人》《宝莲灯》《小刀会》的成功,逐渐形成的独特的古典舞动作神韵,以及相对规范的表达方式,比之戏曲还是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的。这三部民族舞剧可以称得上是早期古典民族舞剧的经典之作。现在我们再来欣赏这三部作品,不难看出它们明显是“戏曲不带唱”的,舞蹈的本体性不够强。在借鉴西方芭蕾素材上过于随意,缺少民族审美的思维逻辑。如《鱼美人》无论从动作的运用,还是从舞剧结构的处理上,都吸收和引用了芭蕾舞的创作理念,其民族属性不明确。“在当代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意识确立过程中,人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正是他们在思维和心理方面的选择性差异,造就了其在发生学角度上的历史现实。”[1]总之,这时期的作品,“基本上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总体模式——时代印迹。囿于当时的思想观念,创作者似乎很怕自己的作品,距离生活原型或原生态的民间舞蹈太‘远’,对题材、体裁的选择以及舞蹈动作的加工,一般持慎重态度并趋向于同性。因此在创造辉煌的同时也存在着某种雷同化、模式化的倾向”。[2]这也是当时创作中存在的弊端与不足。
    十分可惜的是,恰逢中国古典舞创作繁荣初期,“文革”开始,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基本陷于停顿。改革开放后,老一辈舞蹈创作者积蓄多年的创作热情喷薄而出,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金山战鼓》《醉剑》等就是当时的典范之作;随着古典舞的发展,在舞蹈创作实践基础上,舞蹈艺术家对中国古典舞的探索和研究逐渐有了更深的理解,“身韵”的出现使中国古典舞有了独特的艺术特征,基本确定了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内核;同时中国古典舞的运动系统也逐步形成,在理论研究的支撑下,一套相对完整的教材体系也基本建立,中国古典舞已经在戏曲的原型上有所升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舞种。
    20世纪末以来,中国古典舞进入了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繁荣期。在“身韵”理论指导下,东西方文艺思潮的触发下,当代审美意识的影响下,中国古典舞创作思路大开,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舞蹈剧目如雨后春笋般呈现于舞坛,大型舞剧、舞蹈小品均有不凡力作,似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触发创作者们的灵感,琴棋书画、高山流水、雾雨雷电无不成舞,更令人感叹的是,这些舞蹈均深深浸透着中国魂,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舞蹈作品越多,越能感受到他们灵魂上的统一,审美趋向的一致,那种根植于悠久文化积蕴上的写意,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历程,终于在今天趋于成熟了。舞蹈理论家资华筠对中国古典舞的概念内涵曾这样归纳:在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上、在优秀传统舞蹈基础上,在当代社会思潮影响下,基于民族审美意识,创作整理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舞蹈作品。
    中国古典舞是一种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形式。说其年轻,它自萌发至今不过百年历史。说古老,是因其根植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之上,借鉴吸收了西方古老经典的艺术精髓。作为一个新舞种,它的萌生和发展丰富了中国古典舞的种类,建立了一个新的舞蹈美学范畴和艺术体系,其艺术经验不仅对舞蹈创作、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对整个中国艺术界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找到“身韵”:中国古典舞 “艺术独立”的转折点
    舞蹈是以人的肢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文化特点的舞蹈。舞蹈的形式多种多样,所展现的文化、精神与审美意识大有不同,但共通的是舞蹈对情感和美好事物的表达。古典舞在每个有历史的国家都存在,它代表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与风格,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典范。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文化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民思想的觉醒,中国古典舞有了其发展的土壤,并不断进步、成长。中国的舞蹈家们将中国古典舞进行了深入的整理和研究,创作出了具有“形、神、劲、律”谐和统一的中国古典舞蹈。
    在中国古典舞中,我们会看到中国古代舞蹈、戏曲、杂技、武术、书法等很多传统艺术之美,所以说中国古典舞有着深厚的文化与历史内涵,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学习中国古典舞,最为重要的是对“身韵”的学习,中国古典舞中讲的“身韵”相当于书法中的笔体。中国古典舞是历史文化发展累积与进步精神的一种艺术表现,它来源于历史艺术,成长于历史文化,发展于当代社会。中国的民族舞、宫廷舞、武术、戏曲舞蹈等都是中国古典舞成长的土壤。“身韵从摆脱戏曲的行当、套路出发,从中国的大文化传统,包括书法、武术来探索它的‘形、神、劲、律、气、意’的审美规律,提炼它的元素,总结古典舞运动的路线、法则和阳刚、阴柔、节奏的内涵,从而使之不再有戏剧化、比拟化、行当化的痕迹,走向了舞蹈的主体意识和动作符号化的抽象功能。”[3]
    中国古典舞中的“身韵”包含了身法和韵律。身法是外部的动作,是人的形体肢体的表达符号,这里的形体动作不是一般的人体动作,而是有专业技法、系统规范的动作,这些动作是从各个领域、不同艺术中提炼加工演化而来的;而韵律则是中国古典舞的精神内涵,是一种内在情感的表达与升华,是中国古典舞肢体动作的生命力。所以“身韵”是中国古典舞思想与灵魂交融的支点,它将中国古典舞外在舞蹈形体表现和内在情感及舞蹈的韵律和节奏的整体把控融为一体。中国古典舞讲究的是身法与韵律的和谐统一, “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对中国古典舞中“身韵”最为贴切的表述,是中国古典舞发展的内核。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是核心,劲与律是强化“身韵”的方式,“形、神、劲、律”是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标准,也是中国古典舞中的四个基本要素:形在外,完美的形体与动作才能创造出唯美的视觉享受;神在内,是舞蹈的神韵与舞者的心相统一的情感泄露;劲为力,舞蹈动作和情感的力度要刚刚好,力度的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都要恰如其分,才能有非常好的艺术处理效果;律为动,是中国古典舞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其运动规律是要依动显律,依律促动。
    中国古典舞蹈中的这四大审美要素是相互统一的关系,只有它们的高度融合,才能将中国古典舞所要展现的内容、表现的思想、传达的民族文化等因素完美的展现在舞台之上。赋有当代意识的中国古典舞代表作《黄河》,编导就充分利用了“身韵”中的“云肩转腰”等元素,创作出了气势磅礴的舞蹈形象,给人以振奋向上的情感冲击,体现出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舞蹈者用拧倾的肢体形态和肢体上下翻滚起伏再现黄河波涛汹涌的意境,营造出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舞蹈者的身体运动幅度特别大,动作挥洒自如,表现极具张力与激情,舞蹈中的“形、神、劲、律”完美统一,细腻圆润、刚柔相济。古典女子群舞《小溪•江河•大海》的编导通过新编对中国古典舞的民族审美传统进行了一次当代阐述,将舞蹈本体与音乐相融,编导抛开了情节、人物,执着的追求舞蹈本体,单纯地设计动作,潜心地用心灵去感知音乐,在旋律中体味、把握音乐意象,在创作上高度重视作品的意境之美。《小溪•江河•大海》充分利用和整合了“水”之形态,编导极其巧妙地将古典舞“身韵”元素融入、内化到这部作品中,使其舞蹈本体体现出了由“水滴”向“水汪”的形成过程,动作自然流淌而出,如同行云流水,清新自然,使舞蹈与音乐水乳交融,相映成辉,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舞所特有的形神互彰、虚实相交、气韵相生的整体优长之美,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审美享受。该舞蹈是一个“成功地创造了审美意象的好作品,是客观物象和舞蹈艺术审美过程中人之主观创意互动、互为的结果”。[4]作品《黄河》《小溪•江河•大海》的成功是必然的,是中国古典舞历史积淀的结果,是中国古典舞蹈文化发展到新时代的转变。此后,中国古典舞将呈现出一派崭新的发展局面,成为世界舞林炫丽的瑰宝。
    有人说,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好像一直在为他人忙,在抢别人的路。这些话听起来固然偏颇,但从积极意义上看,也有一定道理。为了有积极的思想意义,在题材上殚精竭虑,而在叙事上又与戏曲争路。一路走来,中国古典舞背负了太多不应背负的压力。“身韵”的出现使这一切获得解放,以肢体语言抒发情感的舞蹈艺术自有其独立的艺术体系和美学理念。
    任何艺术门类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不是随随便便地改变其原有的艺术本体,而是需要守正、创新。戏曲理论家、剧作家阿甲先生曾说过,当我们谈论继承传统,保留自己的特点的时候,并不是意味着墨守成规。任何特殊的东西,既固定又常变化。戏曲何独不然。它总是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变化的,但又保留它自己的特点。一定要把中国古典舞放到当代的社会背景中去评价,既要立足于传统,又要面向当代的审美追求,寻求传统与当代的交叉点。
    三、在多元中守正创新:中国古典舞的创作趋向
    美学家把人们对于事物、景象的感受、认知、欣赏,对于美与丑的辨别,称之为审美活动,是人类从精神上把握现实的一种特殊方式。舞蹈作为特定的艺术形式之一,其审美原则也符合这种艺术审美。只是舞蹈作为一种“用肢体表达”的特殊艺术表现形式,其创作和欣赏的对象除了具备艺术审美所共有的形象性、感染性和典型性以外,还有自身的特殊性,那就是人体作为舞蹈的呈现载体,一定具有多姿多彩的动态性和对情感因素的直接感触。中国古典舞创作最重要的是要遵循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规范与审美原则,始终把中国古典舞的“核心属性”放在第一位,紧密的与时代接轨,但也不能因为发展而丢失了传统的优秀本质。
    美国学者贝尔曾提出,创新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在中国古典舞领域也有几位潜入森林的革新者,他们看到了古典舞创作现存的问题,并不断地思考与学习,在古典舞编创的过程中打破固有模式,甚至达到了舞蹈本体开发和运用的极致,使其更具有独立言说功能。胡岩是中国古典舞革新者的代表,创作出了《孔乙己》《钟馗》等舞蹈界耳熟能详的作品。他将创作的重心转移到内容上来,着眼于人物的塑造、情感的表达。为了带给观众新的认知,把炫技和动作优美的要求摒弃,尝试使用全新的艺术表现手法。
    1. 在反思中寻找出路
    当代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和历史传承如果没有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支撑就会失去生命力,在充分认识中国古典舞的基本特征的同时,要对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和传承赋予重要的时代意义,那么就不得不在“反思”中寻求出路。
    古典舞、古典音乐、古典文学都属于古典艺术的范畴。我们需要古典艺术就像我们需要营养一样,因为它是我们民族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动力。因此,创造一个中国古典舞蹈系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古典舞的特殊性与其他古典艺术不同,由于舞蹈艺术形式具有随机性和多变性的特点,使得古典舞不可能像其他艺术一样通过文本、壁画和古碑等形式记录和传承。在这样的特殊性下,中国古典舞的创立经过了漫长的争论,争论主要是基于对“古代”和“古典”概念及其关系的不同理解。比较合理且认同度高的理解是这样的:古代舞蹈一般指的是历史上每个王朝和在那个王朝形成的舞蹈;古典舞蹈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具有代表性和典范性,可以概括出那一历史时期的审美特征。所以,我们应该在文化层面上对中国古典舞蹈进行研究。艺术对人的影响是难以察觉的,可以肯定的是被唤醒的精神会激励中国人民的斗志,激发人们复兴中华民族的信心,这就是古典舞蹈存在的价值和历史使命。
    2. 在继承中拓展出路
    中国古典舞质量的提高能够让我国舞蹈在世界领域具有独特的影响和地位。我们要深刻地进行反思,敏锐地发现问题。秉持保护传统艺术的基本态度,以传统艺术的发展为目标,注重历史经验价值的重要性。
    第一,热爱传统艺术是基本的态度,发展传统艺术是我们的目标,扎根于传统艺术是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有效手段。中国古典舞不具备完好保存的条件,只能进行重建,所谓重建就是用当代的视角去重新构建当时的古典舞。所以对传统艺术,我们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获取什么、放弃什么、如何促进中国古典舞更好发展”等问题。这势必会留下当代人的痕迹和特征,它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必然会因人为因素而发生变化。所以,为了更好的继承传统,还要进行发扬。发扬需要从各个方面更广泛地吸收营养和资源,但广纳百川的目的也是让传统被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努力保存传统的优秀部分,因为传统文化特征的本质是无法改变的。
    第二,我们应该注意历史经验的重要性。具体来说,在古典舞出现之初,是没有“学科建设”这个概念的。人们的目标更实际,是要探索和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教材,为了培养相关人才,从而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人们对舞蹈事业的新要求。关于培训和实践问题方面大致上有三种观点:一是倡导中国传统戏曲的滋养;二是倡导使用芭蕾的形式;三是充分展示民族特色,继承中国戏曲舞蹈的优秀传统。在没有其他中国古典舞历史研究的时候,有必要发展传统,以传统为基础建立适应舞蹈艺术特点和专业舞蹈的教学。
    在一系列反思的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中国古典舞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追求民族特性的认同。中国古典舞建设的科学理念得到了加强。一是人们开始认识到,功能是基础训练的主要方面,这也体现了舞蹈表演的特点;然而,功能训练的解决方案必须与审美风格、舞蹈属性、艺术表现、身体技巧和语言特征的整体性一起考虑,以便具有统一的主题。二是扩展传统的继承性。多种多样的古典舞创作实践体现了中国古典舞对传统文化和审美特征的追求,这是一种超越基础训练的新延伸,应该成为古典舞蹈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必须努力理解传统,把握传统的审美特征。人们深知中国古典舞的混杂风格难以短时间解决,所有人都在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案。当然也深深地体会到,扎根于传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能力的缺乏阻碍了人们的热情。无论人们的理解和观点有多么不同,共同目标是扎根并发展传统。为了贯彻这个目标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开展研究工作要有计划、有组织;其次,研究工作、教学改革和科学实验应紧密结合;再次,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培养专业的接班人。
    中国古典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的新的舞蹈学科;重建并不是捏造出来的,而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虽然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积淀,但要使中国古典舞成为独立艺术形式并不简单,需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详细的方法。虽然我们的思想多年来已经发生变化,但在过去的50年里三个基本思想认识一直保持不变。一是中国古典舞要具有民族特色、体现传统文化的审美特征。二是中国古典舞要坚持舞蹈的本质,中国古典舞蹈来自戏曲、武术等艺术,我们必须研究它并提取独特的语言使其赋有当代性的表达。三是中国古典舞要科学、系统地发展,要对培训方法赋予科学性,还要建立低高浅深的教学系统。
    3. 立足当代,发扬时代精神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已经进入新时代,时代精神赋予文艺工作者新的理念,作为文艺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舞蹈艺术一样需要在守正创新上有新作为。中国古典舞的血脉和根在民间、在基层。推动舞蹈艺术的发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至关重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及其文化,是当代中华民族创造的人类奇迹,不仅属于全体中国人民,也是世界现代文明的重要成果,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重要体现,更是对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值得当代艺术工作者本着高度的文化自觉悉心传承。舞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舞又是舞蹈文化不可或缺的分支,也是中国舞蹈文化宝库的明珠。这颗明珠不仅闪耀着过去的光芒,同样需要结合新时代的社会文化语境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古典舞当前的创作应立足时代背景,顺应艺术发展规律,更好地承接传统、兼具当代审美特征与时代精神。未来,有必要系统地整合现有的舞蹈语言体系;并对中国古典舞的发展进行及时的总结和概括,这同样也是中国古典舞传承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古典舞必须通过这种形式迅速实现程式化和规范化发展。一方面,继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分析,努力找到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更广阔的艺术视野,研究和分析戏曲和武术的同时,对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进行梳理理解,充分发挥舞蹈艺术家的创作精神,创新和积累舞蹈语言和表达形式。另外一个方面,要时刻用发展的眼光来考查艺术以及注意现实环境对艺术发展的影响,使中国古典舞的未来更具时代特色。过去的历史提醒我们,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如果过分强调时代色彩就会很容易失去古典舞的艺术特色,最终影响中国古典舞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在当今世界舞蹈艺术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古典舞应该更加积极地吸收和整合优秀的当代舞蹈元素,使它们实现有机的协调。
    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其发展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因此,我国必须充分重视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和弘扬。积极应对现阶段古典舞的弘扬和传承中所面临的困难。在媒体技术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下,当今社会的知识信息传播变得越来越广泛和方便。为了促进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媒体技术来广泛宣传其艺术形式和文化价值,使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古典舞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古典舞也在不断的发展。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古典舞不断面临着挑战和机遇,不仅要保持之前自身的舞蹈性、时代性和民族性,还要与时俱进。通过研究者不停的变换、探索、创新,让古典舞蹈紧跟时代的发展,让新形式的中国古典舞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所以,要十分重视中国古典舞的研究,尤其是在剧目的创新与创作、形式特色、审美取向、舞台的意境布置等方面。任何艺术品种都有它发生、发展和衰亡的历程,而能否在浩瀚的艺术长河中有所造诣,就要看从事这一事业的人是否能把握机遇,留下传世的作品,成就当代的辉煌。
        注释
    [1]罗斌:《中国古典舞蹈的“和”品格》,吉林美术出版社,2005年,第181页。
    [2]资华筠:《中国舞蹈》,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129页。
    [3]唐满城:《唐满城舞蹈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1993年,第81-82页。
    [4]冯双白:《新中国舞蹈史》,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年,第105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