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打造铸辉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舞剧精品感思
时间:2024/11/28 06:11:14 来源:《舞蹈》(京)2007年第11期 作者:洪霁 点击:次
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下称“精品工程”)。自2002—2007的5年间,国家财政投资2个亿打造了50部精品剧目,其中舞剧创作有9部之多,约占五分之一。尽管这些“舞剧精品”可能还存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但这毕竟是我国舞蹈界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体现出我们舞剧编导“潜心打造铸辉煌”的操作功力和心性定力。 一、打造舞剧精品要有建设思路更要有积累意识 “精品工程”不是舞台艺术的评奖。它通过一定的资金投入,对有一定基础的舞台艺术作品进一步加以打造,使其在各美其美的同时精益求精。“精品工程”的选拔对象,是上一 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舞台艺术佳作。我们知道,自1991年起,文化部开始了舞台艺术“文华奖”的评审。在这一舞台艺术政府奖迄今为止11届的评审中,荣获“文华大奖”的舞剧有《阿诗玛》、《丝海箫音》、《春香传》、《土里巴人》、《边城》、《阿炳》、《红梅赞》、《闪闪的红星》、《风雨红棉》和《瓷魂》等9部。这其中后6部参加过“精品工程”的选拔和打造,而最终成为“精品剧目”的仅有杨威的《红梅赞》1部。这足以见得“精品工程”的要求之高和选拔之严。“精品工程”实施5年间,除《红梅赞》外,先后获“精品剧目”称号的还有陈维亚的《大梦敦煌》、王新鹏(后经王媛媛等进一步打造)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门文元和高度的《红河谷》、丁伟的《妈勒访天边》、张继钢的《一把酸枣》、张弋和刘小荷的《风中少林》、门文元和刘军(在舒均均一、二稿和张建民三稿基础上打造)的《二泉映月》、门文元和高度的《筑城记》。从上述9部作品来看,打造舞剧精品一要有建设的思路,二要有积累的意识。就建设的思路而言,要考虑创作的条件也要突破条件的局限。甘肃搞《大梦敦煌》、河南搞《风中少林》、山西搞《一把酸枣》等就是从本地的创作条件着眼,就是想从本地题材中形成舞剧语言的地方特色。但地处江苏的无锡歌舞团却着眼于舞剧故事的性格冲突,选择了发生在西南藏区的题材《红河谷》。当然,《大梦敦煌》依托历史文化宝库,《风中少林》借鉴中华武术精粹、《一把酸枣》溯寻晋商人生苦旅,也都体现出各自的建设思路。但《红河谷》体现的建设思路显然更开阔,这也是一个称职的舞剧生产单位应当尝试的举措。否则,我们不仅没有《红河谷》,也不会有中央芭蕾舞团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辽宁芭蕾舞团的《二泉映月》和空政歌舞团的《红梅赞》。相对建设思路而言,我以为积累意识对于舞剧精品的打造也十分重要。上述舞剧精品,几乎每一部都在大量的演出实践中反复地修改加工,许多作品都经过了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打磨推敲。本来,一部舞剧的创作就需要编导旷日持久的艺术积累,而舞剧精品的生产则更需要文化主管部门强化积累意识。强化积累意识,一要勇于继往开来,不要只关注自己任内的“政绩”;二要敢于开门改戏,要在服务大众中不断提高;三要善于与时俱进,要使“创新”成为文化积累的重要构成。在此,特别值得提及的是辽宁芭蕾舞团的《二泉映月》,总编导换了3茬,大模样改了4遍,终获成功。 二、打造舞剧精品要拓展手段更要强化本体 最近一个时期,对于舞台剧“大制作”的批评屡现于报端。毋庸讳言,上述舞剧精品没有哪部能说自己是“小制作”。我曾撰文分析舞台剧“大制作”的原因:一是现代都市剧场本来就大大地大于乡间戏台,剧场的舞台作为舞台剧的展示空间和演出环境必然对舞台剧提出与之相匹配的要求。二是现代舞台科技的发达,使场地的运动和声光的效应都成为舞台剧的重要表现构成,这既为舞剧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为其设置了陷阱。舞剧艺术因不能有语义确切的言说,且也不用顾忌戏曲在悠久乡村文明中建立的表演程式,需要也可以在本体之外拓展手段。《红梅赞》具有深刻象征意蕴的舞美设计,《妈勒访天边》在迷蒙中给人憧憬的灯光编码,《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让舞者去穿破门棂、去打花影壁,还有《一把酸枣》中舞者手持“驼铃”的跋涉和《风中少林》中舞者身系“威亚”的腾飞……但是,精品之所以是精品,就其对内容的表现而言,不仅是努力拓展着种种表现手段,更注意在强化本体上下功夫。门文元和刘军对芭蕾舞剧《二泉映月》的提高,突出体现为泉哥的独舞及其与月儿的双人舞的编创,其间体现出人物情感与芭蕾美感的高度融洽。张继钢在《一把酸枣》中的群舞编创,举手投足的形式美亦恰切地构成了戏剧冲突的境遇化。杨威在《红梅赞》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更是强化着本体的开拓,从日常生活动态的捕捉中完成了江姐、华子良等人物性格动态的艺术升华。正是因为本体的强化,舞剧精品的手段拓展才成为语言构成的内涵,才成为性格呈现的内质。 三、打造舞剧精品要有操作功力更要有心性定力 由于舞剧艺术生产的投资巨大,能获得舞剧主创机会的编导十分有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著名舞剧编导中,比如一直在主流文化中畅游的李承祥,能挂在口上的也就只有《鱼美人》、《红色娘子军》和《林黛玉》等为数不多的几部,并且大多是与人合作。又比如觅到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一职的舒巧,其最开心的事情便是有机会做了近10部舞剧,尽管她不得不面对“做一个丢一个”的票房选择。纵览“精品工程”的精品剧目,由舞界人士上手主创的其实还有杨丽萍的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有张继钢的民族歌会《八桂大歌》,有赵明和刘军的杂技剧《天鹅湖》,有丁伟的杂技歌舞主题晚会《依依山水情》……我们说打造舞剧精品要有操作功力更要有心性定力,首先是说舞剧编导一要充实学养二要摒弃浮躁。在此特别值得提及的是门文元与高度的合作,9部舞剧精品中他们就占了《红河谷》和《筑城记》两部;门文元还与刘军主创了《二泉映月》,门文元的《阿炳》也成为“精品提名剧目”……与之有别,才华横溢的赵明这几年主创的舞剧非常之多,继《闪闪的红星》之后,还有《霸王别姬》、《红楼梦》和《南风》,但其作品成为“精品剧目”的却只是杂技剧《天鹅湖》。其次,我们说要有操作功力更要有心性定力,还是说舞剧生产单位一要慧眼独具二要恒心常运。9部舞剧精品中,有不少起初多有瑕疵,是在三番五次、五番十次乃至十番百次的打造中才脱颖而出;而有些“精品提名剧目”,本来基础不错,但因种种原因敷衍塞责,以致名落孙山。近年来还有个别作品,比如中国歌剧舞剧院佟睿睿创作的《南京,1937》,因剧院面对市场票房的压力,甚至都不敢申报“精品工程”,殊为可惜。这当然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今后的资助、扶持机制的问题。 四、打造舞剧精品要抓产品开发更要抓基地建设 舞剧创作不容易,这是当下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已有舞蹈学者在若干年前就指出,我们已置身于一个所谓的“大歌舞”时代。这个“大歌舞”时代,起初是由政治类的“庆典歌舞”和经济类的“炫物歌舞”所组成,后来又在旅游大视野中炒作出“歌舞原生态”。实事求是地说,“大歌舞”时代的主题歌舞晚会也不乏佳作。政治类的《一个士兵的日记》(张继钢总编导)、风情类的《秘境之旅》(陈维亚总编导)、《大唐华章》(陈维亚总编导)、《楚水巴山》(刘震总编导)也都曾进入“精品提名剧目”。由杨丽萍任总编导的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也还跻身“精品剧目”。但越是如此,我们越应关注舞剧艺术的产品开发,以便舞剧产品在“大歌舞”时代既能坚守自己的领地又能顺应时尚的变化。就舞剧艺术打造的产品开发而言,我以为应当特别提及一直担任领导工作的李克同志。李克同志在许多地区担任的都是“一把手”的工作,但他极为关心文化特别是演艺文化的建设。他在担任广西北海市委书记期间抓了舞蹈诗《咕哩美》,在担任广西区委常委兼南宁市委书记期间抓了舞蹈诗剧《妈勒访天边》,在转任河南省委常委兼郑州市委书记期间又抓了舞剧《风中少林》;现在,他担任着河南省委常委兼常务副省长,仍然关注着郑州歌舞剧院(《风中少林》的创演单位)又一部舞剧《云水洛神》的产品开发。事实上,一直坚持开发舞剧产品的郑州歌舞剧院(由郑州市文化局局长齐岸青领导)已经有基地建设的意味了。但这方面做得更为自觉的是刘仲宝领导的无锡歌舞团。该团在以舞剧《阿炳》获第八届(1998年)“文华大奖”后,始终抓住舞剧创作不放松,数年后再以舞剧《红河谷》荣获2004—2005年度“精品剧目”,之后此剧又分别荣获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和第十届“五个一”优秀戏剧作品奖。最近,该团已被江苏省编委正式命名为“江苏省民族舞剧院”,同时又推出舞剧《西施》(门文元、高度总编导),这部舞剧也获得广大群众和业内同仁的一致好评。在此,我还想给新近由陈飞华出任团长的上海歌舞团一个建议:在合并上海青春舞蹈团之后,该团近年来已积累了包括《苏武》、《花木兰》、《野斑马》、《霸王别姬》在内的多部舞剧;不久前,又完成了舞蹈诗剧《天边的红云》和中华鼓舞《龙之声》的打造。我以为,该团可以引进王勇、陈惠芬的舞剧《藏羚羊》,使之与张继钢的《野斑马》相得益彰;再加上古典悲情的《霸王别姬》(赵明编导)、革命豪情的《天边的红云》(王勇、陈惠芬编导)和时代激情的《龙之声》(高度等编导)……将可能成为我国最强的、也是上海这一大都市文化建设最靓的中国民族舞剧生产基地。我相信,有更多的李克这样的领导抓产品开发,有更多的舞蹈团像无锡歌舞团(江苏省民族舞剧院)和上海歌舞团这样抓基地建设,舞剧创作将会有更大发展和繁荣。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视觉隐喻:抵抗舞蹈身体表达异化的策略
- 下一篇: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