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舞蹈学 >

仪式学视阈下的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


    内容提要: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以高度综合化的艺术形态包含了“仪式学”考量所需的种种元素,其本身就是仪式的载体,其表演过程就是仪式的展现过程。在“仪式学”的研究视阈中,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的主体构成要素舞蹈和音乐可以转换为“行为”与“音声”的概念,这种转换拓展了对民间歌舞艺术的文化视角观察。以“仪式学”的研究视角切入对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的观察和研究,不仅是对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研究思维的新探索,而且有利于从更加深广的学术视角挖掘地域性民间歌舞艺术的文化内涵,从不同的角度给予音乐学研究以新的补充。
    关 键 词:仪式学/民间歌舞/豫西南/音声/行为
    作者简介:刘杰(1978-),男,河南省鹤壁市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音乐史教学及传统音乐理论研究,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标题注释: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豫西南民间歌舞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2012BYS011。
    “歌舞是人们最早创造和运用的音乐载体之一,在我国有着极古老的历史渊源……”[1]民间歌舞艺术是民族音乐学研究中极具综合形态的艺术种类,其本体内涵是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艺术凸显出三个方面的构成主体,即:行为主体、音声主体和人文主体。既然民间歌舞艺术的构成主体和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那么单一地从某一方面对其解读就会有失偏颇。“仪式学”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话语体系,涉及历史、社会、文化、仪式、宗教、生态、体验、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内容,可以为民间歌舞艺术的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参照系和语境,从方法论上讲,也不失为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从“仪式学”的视角来对地域性民间歌舞艺术的实体考察和解读则是这种实践注重对“微观性”个案研究的必要方式,也是达到对宏观的概括与比对的最佳途径。
    一、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所具有的“仪式学”结构
    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由于豫西南处于不同文化的交冲地带,受楚地文化影响,其民间歌舞艺术不同于典型的中原歌舞之豪放粗犷,反而具有明显的南方民间歌舞秀美及阴柔美的艺术特征;而且这里历史上的灾荒、兵乱较少,盆地的气候和环境使人和自然的相处更为和谐和稳定,因而其歌舞艺术又形成了固定的地域性特色。
    首先,在“行为主体”的层面,其舞蹈表演多用道具来强化歌舞的观赏价值,通过虚拟化、节奏化、程式化的表演模式,体现表演技巧,渲染情感氛围,美化艺术形象。克里夫·吉尔兹(Clifford Creetz)对“仪式”定义的第一要素说:“仪式是符号体系的扮演者。”在这里,“符号”是用来表示任何作为概念载体的物体、行动、事件、质量或者关系的,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中的道具手段本身就具有“仪式学”的概念属性,其行为本体的过程,也往往是借助道具来实现。如,流传在淅川县的[狮子舞],这是体现当地一种叫做“卸降”①民俗的歌舞形式,这一歌舞中,舞狮者需要借助虎头灯、绣球等道具,按照民俗中的讲究,以某些固定的歌舞形式完成具有风俗性内涵的歌舞仪式。虚拟化、节奏化、程式化的表演模式也是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行为主体”的一大特点。虚拟化主要体现在舞蹈动作和场景布置两个方面,舞蹈动作通过意指的“虚拟”和动作主体(人)之间达成一种“默契”——这种“默契”由于歌舞艺术的流传已为当地群众所意会和认可,把无限的生活内容用有限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把生活的真实性和艺术的虚拟性统一起来。而场景布置的虚拟性则是利用道具模拟歌舞故事中的真实场景,这些“虚拟化”的特征和中国戏曲中的“虚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节奏”和“程式”使歌舞艺术的结构性更加明显,并以相对固定的方式形成了稳定的表演程序,这也恰恰符合了“仪式”的概念要求。
    其次,在“音声主体”的层面,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主要体现为“声乐”和“器乐”两种形式。在器乐形式上多用打击乐来伴奏,也出现了以管乐和弦乐加入伴奏的歌舞,但是极为少见。打击乐的伴奏可以增强舞蹈的观赏性,渲染现场气氛,并对声乐有伴奏效果。音乐元素帮助歌舞艺术本身获得了有力的、令人信服的持久情绪和动机,并在歌舞艺术的场景转换(固定的“场景”也是“仪式”的必备构成)中烘托了歌舞艺术所传达的传统概念的真实性,可以将之视为仪式场景转换过程中有效的过渡手段。
    最后,在“人文主体”的层面,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是当地人民群众社会精神的“艺术化”展现,是这一地域生活方式真实状态的投影,在人们的心中得到了情感上的认同。豫西南地区传统文化底蕴浓厚,特别是汉文化的影响深远,汉代乐舞百戏对该地区民间歌舞艺术的影响颇深,这些从南阳发掘出的汉画像石上的乐舞画像也可见一斑;豫西南地区大概有32个民族聚居,多民族保留、传承的信仰风俗文化都成为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传统文化元素的多元构成,是从“思想”到“行为”的“仪式学”角度考察的内容所在;豫西南地区浓郁的宗教文化也是其歌舞艺术中“仪式化”要素的关键所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基督教堂就曾达85处之多,佛寺、道观星罗棋布,著名的河南佛学院就坐落在境内的桐柏县,豫西南民间的多神信仰、巫术、神鬼观、报应观等等都在民间歌舞艺术中有所展现。可以说,豫西南民间歌舞以高度综合化的艺术形态包含了“仪式学”考量所需的种种元素。正像涂尔干认为:“仪式是一种媒介,人们通过这种媒介激发和体验了集体信仰和意识,并通过集体确认它是真实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