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清明上河图》研究述评(4)
时间:2024/11/28 07:11:01 来源:《史学月刊》(开封)2008年 作者:张显运 点击:次
其三,研究方法尚需改进。不少研究者拘泥于传统的史料考证,过分强调作品的真实性而忽视其艺术性。对画中的边边角角都企图以史籍或地图证实,难免把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品考证得索然寡味,尽管专家们的研究颇有成果,但却偏离了绘画艺术的本身。因此,研究方法要敢于革新,才能科学地拓展和深化《清图》研究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孔宪易.《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J].美术,1981,(2). [2]邹身城.《清明上河图》的命名[J].河南大学学报,1986,(2). [3]孔庆赞.对邹身城的《清明上河图》论点质疑[J].河南大学学报,1988,(1). [4]周宝珠.《清明上河图》的命名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1987,(1). [5]周宝珠.《清明上河图》所绘为汴京风物说[J].河南大学学报,1988,(1). [6]周宝珠.《清明上河图》的“清明”是清明坊吗?[J].河南大学学报,1988,(4). [7]苏宁.近年《清明上河图》研究概述[J].史学月刊,1988,(1). [8](日)伊原弘.解读《清明上河图》[M].日本:勉诚出版,2003. [9]萧琼瑞.《清明上河图》画名意义的再认识[A].中国艺术文物讨论会论文集·书画[C].台北故宫博物院,1991. [10]张明华.河南大学宋代研究特色[J].河南大学学报,2006,(3). [11]周宝珠.《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12]王守志,王博祥.《清明上河图》新释[J].学术月刊,1997,(12). [13]孔庆赞.张择端和他的《清明上河图》[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98,(2). [14]宁恩宝.《清明上河图》真缺了后半部吗[J].美与观察,1996,(1). [15]张笑非.我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J].美与时代,2003,(10下). [16]周宝珠.从《清明上河图》看宋廷的腐败统治[J].史学月刊,2005,(4). [17]刘益安.《清明上河图》旧说疏证[J].河南大学学报,1987,(4). [18]周宝珠.《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J].河南大学学报,1995,(3). [19]王开儒.《清明上河图》新考[J].荣宝斋,2003,(2). [20]庄辉明.大运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1]何延喆.中国绘画史要[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22]包柏成.对《清明上河图》的四大追问[J].荣宝斋,2007,(3). [23]孔庆赞.《清明上河图》题名质疑[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0,(3). [24]徐书城.《清明上河图》和北宋宫廷审美观念[A].2005年10月故宫博物院举办的《清明上河图》及宋代风俗画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25]单炯.千里江山——宋代的绘画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26]孟元老著,邓之城注.东京梦华录注·序[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7]郭天昊.试论宋代的专营店铺及其招牌广告[J].史学月刊,1995,(5). [28]彭景荣,肖红.从《清明上河图》看宋代的商业广告[J].史学月刊,1996,(4). [29]郑传斌.论宋代店铺广告的装饰艺术[J].史学月刊,2003,(11). [30]谢洁.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广告行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3,(4). [31]朱家溍.关于《清明上河图》中的“解”字招牌[J].故宫博物院刊,1960,(2). [32]刘坤太.《清明上河图》中的“解”[J].河南大学学报,1987,(1). [33]李合群.再释《清明上河图》中的“解”字招牌[J].中州学刊,2007,(2). [34]河浚.盐店与当铺子——也谈《清明上河图》中的“解”字招牌[J].开封文博,1994,(1). [35]孔庆赞.释《清明上河图》中的“解”字场景[J].开封大学学报,1998,(3). [36]李祥林.从饮食角度看《清明上河图》[J].中国食品,1994,(11). [37]韩顺发.《清明上河图》中的酒店[J].河南大学学报,1986,(4). [38]沈天鹰.《清明上河图》中的店铺经济[J].中州今古,2000,(6). [39]柯宏伟.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东京酒店建筑的特色[J].河南大学学报,2004,(4). [40]刘顺安.从《清明上河图》谈北宋东京的药铺[J].河南大学学报,1993,(4). [41]计光辅.《清明上河图》中的诊所和药铺[J].家庭中医药,2006,(12). [42]崔延和.《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与艺术特色[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5,(2). [43]王雪丹.两宋界画风格比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7). [44]邵慧良,王浩辉.繁华的汴梁集市——《清明上河图》[J].东南文化,2000,(12). [45]李忠海.源于生活的范本——重读《清明上河图》与当代现实主义绘画[J].美术大观,2006,(8). [46]杨光.试析传统中国绘画中运用透视法的特点——观《清明上河图》有感[J].自贡师专学报,1997,(2). [47]袁武.《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意蕴[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6,(3). [48]王元元.试析《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4). [49]杨佳黎.《清明上河图》中‘隔’在空间转换上的功能研究[J].上海艺术家,2007,(3). [50]马新宇.寓春意于画理画趣之中——与《清明上河图》“秋景说”及“四季景说”商榷[J].郑州大学学报,2004,(2). [51]周峰.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看宋代风俗画[J].东岳论丛,2002,(3). [52]郝大微.由《清明上河图》看市肆风俗画的艺术成就[J].美与时代,2005,(8下). [53]刘远修.试论《清明上河图》的情节艺术[J].东南文化,2005,(5). [54]彭清深.《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与历史文献价值[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6,(1). [55](英)韦陀.张择端之《清明上河图》[J].紫禁城,2006,(Z2). [56]孔庆赞.略论台湾、北京、美国的三本《清明上河图》[J].史学月刊,1994,(3). [57]唐寰澄.《清明上河图》上汴水贯木拱虹桥[A].2005年10故宫博物院举办的《清明上河图》及宋代风俗画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58]孔宪易.张择端非宋人辨[J].史学月刊,1988,(1). [59]周宝珠.关于《清明上河图》与汴京城图的若干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1994,(4). [60]张震.重识经典——故宫博物院举办《清明上河图》及宋代风俗画国际学术讨论会[J].美术观察,2005,(11). [61](美)刘和平.从风格演化到王安石变法:《清明上河图》与11世纪北宋宫廷绘画[A].2005年10月故宫博物院举办的《清明上河图》及宋代风俗画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当代舞台设计中的平面绘画因素①
- 下一篇:回归主体的美术教育——美术教育之潜意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