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的哲学基础与文化特质——宗白华书法美学思想及其学术意义重审(2)
时间:2024/11/28 11:11:23 来源:《文艺研究》 作者:张兴成 点击:次
二、“生命之象”与中国艺术的形而上精神 宗白华是从生命哲学的高度来体认中国艺术之美的。宗白华的生命哲学观念主要来自于中国的《易经》、庄子哲学、宋明理学和西方的柏格森等。通过中西哲学和中西艺术的比较,宗白华对生命精神获得了独特的理解:“宇宙生命是以一种最强烈的旋动来显示一种最幽深的玄冥;这种最幽深的玄冥处的最强烈的旋动,既不是西方文化中向外扩张的生命冲动,也不是一般理解的中国文化中的消极退让,而是一种向内或向纵深处的拓展;这种生命力不是表现为对外部世界的征服,而是表现为对内在意蕴的昭示,表现为造就‘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的境界。”⑥这种生命境界是中国艺术的终极追求,中国艺术的价值在于将人最内在的生命情调与外在的无限宇宙打通,有限的生命因具有了与无限的宇宙“同情”的结构和节奏而永恒。因此,根植于艺术家活跃心灵与宇宙律动的“生生的节奏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源泉”⑦。 宗教、哲学、道德和艺术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决定了中西方文化和艺术精神特性的不同。宗白华认为,中国“本之性情,稽之度数”之音乐为哲学象征(后来书法代替了音乐),而西方哲学的象征是数学、几何学。他指出,中国的易学思想中亦重视“数”,不过中国之“数”为“生成的”、“变化的”,充满象征意味和意义性、价值性,故此“数”非空间形体平行之符号,乃生命进退流动意义之象征,“中国之数,遂成生命变化妙理之‘象’矣”⑧。“象”是自足、完形、无待、超关系的。“数”是依一秩序而确定的,在一序列中占一地点而受其决定。“象”与“数”皆为先验的,“象”为情绪中之先验,“数”为纯理中之先验。“象”之构成原理是生生条理,“数”之构成是概念分析与肯定⑨。因此,西方人重推理作用,形成一个概念的世界和“理化的宇宙”观,而中国人重通感作用,形成一个象征的世界和“神化的宇宙”观。西方人爱将感性的形式抽象为确切的数理,而中国人认为感性形式就能直接呈现意义和本质。以感性的“象”而非理性的“数”来表现和理解这个世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质。 “‘象’是法象,是‘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是天则,懿德之完满底实现意境。”⑩“象”贯通形下之器与形上之道,“宗教的、道德的、审美的、实用的溶于一象”⑩。音乐、绘画、书法、建筑、工艺、礼器,无不是“法象”,无不是“天则”。尤其书法,“这字已不仅是一个表达概念的符号,而是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书家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了”(12)。这“象”有中国文字的“象形”的含义,但更多的是指“气象”、“意象”、“象征”,象征生命之“生生条理”,象征宇宙之秩序节奏,也象征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意识。如同西方美学从建筑中抽象出美的规律,如均衡、比例、对称、多样统一等,中国美学可以从书法中找到中国人的审美规律,如虚实、向背、避就、穿插、呼应等,这些既是艺术之形式法则,亦是人生之伦理道德规范(法象),更是天道之大化流衍(天则)。 科学和哲学很难直接言说生命本体,而艺术形式可以直接象征、呈现生命本体,因此哲学必须借助艺术之象(如庄子之寓言、柏拉图之神话),或通过阐发艺术来言说生命本体。宗白华正是通过阐发中国艺术的形上境界,完成了哲学和科学所难以直接完成的终极追问和人生安顿,也解释了艺术何以在现代可以代替宗教的原因。因为中国人认为的终极理想和最高关切不必通过抽象的逻辑来论证,而是存留在他们创造的艺术和日常器皿的美中,“我们已见到了中国古代哲人是‘本能地找到了宇宙旋律的秘密’。而把这获得的至宝,渗透进我们的现实生活,使我们生活表现礼与乐里,创造社会的秩序与和谐。我们又把这旋律装饰到我们的日用器皿上,使形下之器启示着形上之道(即生命的旋律)。中国古代艺术特色表现在他所创造的各种图案花纹里,而中国最光荣的绘画艺术也还是从商周铜器图案、汉代砖瓦花纹里脱胎出来的呢”(13)。也正是基于这一原理,后来熊秉明称“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因为书法是中国人“从形而上的抽象思维落实到具体生活的第一境”,中国传统哲学家的终极目的不在建造一个庞大精严的思想系统,而在思维的省悟贯通之后,返回到实践生活之中,“书法写的仍是抽象思维所运用的符号,可又已是活泼生动的具体精灵了”(14)。书虽小技,亦通大道,宗白华把艺术研究视为理解中国人形而上思想和终极关怀的最好途径。宗白华本人的美学即是形而上之哲学,其形而上的哲学亦是美学,“现代中国哲学的各家学说中,宗白华的中国形上学最具美学意味”(15)。“中国哲学正是这样在感性世界、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中去寻求道德的本体、理性的把握和精神的超越”,这就是“中国的智慧”(16)。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中国美术现代性的起源
- 下一篇:中国当代美术范畴体系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