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大相国寺:北宋的书画交易市场
时间:2025/09/18 03:09:4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杨军 点击:次
汴京大相国寺作为皇家寺院,非同于一般的佛教寺庙,在北宋许多官方事务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时,作为京师最大的书画交易市场,它在北宋经济和文化交流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北宋汴京大相国寺号称“皇家寺”,位居汴京四大寺院之首,建筑最为宏大。大相国寺在北宋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北宋时期最大和最活跃的书画交易场所。 集佛寺与集市于一身的皇家寺院 北宋时期,汴京大相国寺的规模和建筑艺术均发展到了顶峰,“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太宗皇帝至道二年,命重建三门,为楼其上,甚雄”。相国寺“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并且四方汇聚京师的商品都在此进行交易,规模非一般寺庙可比。北宋历代君主对相国寺都特别推崇,相国寺额由皇帝亲自书写。 北宋诸帝多次巡幸相国寺。据不完全统计,从宋太祖以降,北宋皇帝巡幸相国寺共有近四十次之多。宋代相国寺规模宏大,僧侣众多,当时国外僧侣远来中国,相国寺常作为招待的场所。每有国外使节到京师,亦常被引自寺中行香。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大辽使人朝见讫,翌日诣大相国寺烧香,次日诣南御苑射弓。”不止辽使,高丽使使宋也常至相国寺行香。哲、徽二宗时为侍从的慕容彦逢即曾撰写过 “赐高丽使人相国寺烧香”之类的口宣。如当时的印度王子曼殊室利也曾随中国僧人到东京。太祖命其居于相国寺,他精于戒律,轰动东京,受到热烈的欢迎。 大相国寺位于当时汴京内城的南部,处于全城最繁华的区域,且又南临号称当时全国交通运输大动脉的汴河,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加上寺内规模宏大,庭院宽阔,游客如云,因而逐渐成为了当时汴京乃至全国的商业贸易和文艺娱乐中心。集端庄肃穆的佛寺和热闹熙攘的集市于一身,可以说是汴京大相国寺的最大特点。当时在京师的寺院、道观林立,庙会繁多,汴京的瓦市,多伴随着庙会而开设,是市民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 汴京大相国寺的壁画更是辉煌瑰丽,举世无双。相国寺自唐代以来已经留下了不少名画家的手迹,如吴道子的《文殊维摩像》、石抱玉的《护国除灾变相》、车道政的《北方毗沙门天王》等。五代战乱期间,相国寺的壁画绘制亦未间断。北宋建立后,宋廷又不断征集名手,重绘相国寺壁画,因此大相国寺也是汴京壁画最为集中的地方。 汴京大相国寺作为皇家寺院,非同于一般的佛教寺庙,在北宋许多官方事务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时,作为京师最大的书画交易市场,它在北宋经济和文化交流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书画交易活跃 汴京大相国寺的商品交易是一项定期开放的活动,类似于后世庙会。《燕冀贻谋录》云:“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按《梦粱录》中的解释:“瓦舍者,谓其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易聚易散也。”宋代相国寺每月开放数次,来此交易的商人均系临时集合,很少经常坐贾。“瓦市”一词正点明了相国寺的庙会性质,是谓买卖双方来时成市,去时则市不复存在。 《东京梦华录·相国寺内万姓交易》详细记录了相国寺繁荣的商业盛况: 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庭中设彩幕露屋义铺,卖蒲合、蕈席、屏帏、洗漱、鞍辔、工件、时果、腊脯之类。近佛殿,孟家道院王道人蜜煎,赵文绣笔,用及潘谷墨,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仆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后廊皆日者货术传神之类。寺三门阁上并资圣门,各有金铜铸罗汉五百尊、佛牙等,凡有斋供,皆取旨方开三门。左右有两瓶琉璃塔,寺内有智海、惠林、宝梵、河沙东西塔院,乃出角院舍,各有住持僧官,每遇斋会,凡饮食茶果,动使器皿,虽三五百分,莫不咄嗟而办。大殿两廊,皆国朝名公笔迹。 这段文字,把汴京相国寺瓦市的商业特色,基本上反映出来。除一般的商人、手工业者参与交易外,可以看到罢任官员及道士、师姑之类,也一起卷入商品流通的旋涡之中。相国寺庙会上出售的货物品类繁杂,货物种类大致可分为书籍、玩好、碑帖、字画、笔墨、药品、食品、杂物等,这些商品分别在寺内的不同地点设肆经营。所出售的艺术品应有尽有,“技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四方珍异之物,悉萃其间”,甚至连许多珍贵的文物都能在此买到。 北宋大相国寺的碑帖书画市场非常繁荣。当时著名的金石学家赵明诚经常到寺内选购书籍碑帖,时有收获。李清照在 《金石录后续》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妇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时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米芾也曾在相国寺买到徐熙真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