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观点 >

“历史与田野:中国礼俗仪式音乐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研讨会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项江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北京民族音乐研究与传播基地、《中国音乐学》杂志社五家单位联合主办的“历史与田野:中国礼俗仪式音乐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来自音乐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历史、宗教、区域文化、地方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视角,围绕“中国礼俗仪式音乐”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赵塔里木指出,“历史与田野”,显示了音乐史学观深刻的转变,体现出精英与民众共同创造的史学观。“史料视野”,指明音乐学研究需要从纸本史料向文物、口碑史料拓展。其通过对两首民歌的对比、互证研究,揭示了民歌是反映时代的一面镜子的内涵,并认为任何一个文化现象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无论其是否被记录在文献中。民族音乐学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共时研究积累的同时关注现象的历史轨迹,其目的在于揭示无文献记录的民众参与历史创造的事实。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项阳在主题发言中纵贯把握中国传统礼乐体系,以“礼俗——礼制——礼俗”的发展演化脉络,深入阐述了传统礼乐体系两个“节点”的意义。他认为,前一节点把握部落氏族方国阶段乐从俗到礼,进而以国家礼制形态为用的过程,形成了影响中国三千年礼制仪式用乐的主导脉络;后一节点把握因雍正时期禁除贱籍导致国家礼制仪式用乐向民间礼俗仪式用乐的转化过程,辨析曾经的官属乐人由于生存方式改变使其承载的国家礼制仪式及相须为用的乐向民间礼俗转化,这对礼乐文化下移造成决定性影响,国家礼制用乐具“俗化”意义。项阳提出,学者应重新研读文献,以新的学术理念努力把握历史文化大传统中的用乐内涵,力图回到历史语境中去认知,整体把握乐的存在而不是单一视角、或称只从音乐本体上认知,如此会逐渐揭示出属于中国传统的音乐话语体系。
    中央音乐学院张伯瑜教授在《论村落结构中的民间乐社》的发言中提出,中国的村落结构研究一直是人类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村落结构是老百姓生活中的控制力量,这种力量同样建构中国农村的社会与生活,其中既包括社会权力,也包括社会生产力等,它们构成了传统村落结构的基本框架,其中,音乐会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地方音乐会社为对象来探讨其在传统村落中的作用,以及随着村落结构的变化所遇到的问题在新时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意义。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杨民康从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的角度,以仪式化音乐表演为对象和路径,藉以观察和揭示人们在其音乐表演活动中,如何经由和利用仪式表演行为,将观念性音乐文化深层模式转化为音声表象的过程和结局,并辅以必要的阐释性分析和文化反思。他认为,该类课题研究尤其关注定点、定时的聚合型仪式或仪式化表演文化活动和在场的、即时性的仪式表演行为过程;对于聚焦式田野考察活动中采用观摩、摄录方式所获取的原生性音声资料也给予特殊的重视,同时兼采通过参与、融入考察方式所获取的随机性、原生性音乐资料。在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拓展至跨界族群音乐文化比较研究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运用以个案为中心的长期定点考察和以线索为中心的长短结合的换点、多点音乐民族志考察方法。
    天津音乐学院教授郭树群认为由“历史”伸向“田野”应彰显时代色彩,从“田野”探向“历史”需呼唤史学涵养,这是“礼失而求诸野”学术传统的当代延伸。这需要应用多角度、多途径、多种阐释方式;寻求多重证据之间的内部有机联系;以求进入“释古”研究的新境界。
    本次研讨会旨在积极践行“把传统文化讲清楚”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现实意义。与会者认为,会议进一步拓展了“礼乐文化”“礼俗文化”“仪式音乐”等论题的研究视野,加强了对“中国音乐”文化内涵的整体把握,促进学界对于“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深入思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