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观点 >

[摘编] 中华面具艺术的哲学阐释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3期发表蓝凡文章《天人合一:中华面具艺术的哲学阐释》。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华面具:精神世界的独特神秘性;第二部分,面具的审美性:“天人合一”的哲性想象;第三部分,礼仪生活:面具背后的生活逻辑。
    文章指出,面具作为艺术,既表现在静态的面具造型之中,又表现在动态的各种面具艺术活动的表演之中。这是面具艺术独特性格的双重性。面具表演,顾名思义,指的是戴着面具的表演活动,包括假面舞和面具哑剧(哑杂剧),以及中国的跳神、社火、傩祭、傩歌、傩舞、傩戏等。换言之,面具的艺术性存在于静态的面具造型和动态的面具表演之中,是具体的人类行为中的造型性表达。从另一方面说,面具是人的生存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中介”。
    一、中华面具:精神世界的独特神秘性。作为艺术的一种,面具创造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且是一种神秘的精神世界。中华面具艺术的艺术性,也就存在于这种独有的神秘性——“天人合一”的叙事之中。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中华面具艺术的独特神秘性,也就是独特的“天人合一”性。中华面具艺术的特殊性,是一种独特性格的神秘性,它建筑在两大基础上:一是艺术创造的写意基础;二是宗教习俗的混杂基础。中国人在艺术创作上的写意原则,是形成中华面具艺术特殊性格的最基本原因,它建筑在自身独有的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的哲学观念上的——“天人合一”的哲性想象上。
    二、面具的审美性:“天人合一”的哲性想象。中华面具艺术的“天人合一”性,表现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时空观念和生活态度。中华面具艺术的“天人合一”性,指的就是这种人神统一的一元性。其具体表现为:
    其一,一元而非二元:中华面具本身不“化身”为神鬼。“天人合一” 的哲性想象,是“面具”维度上的想象——依据人的生存世界想象出来的非人的“神鬼” 世界。“天人合一” 的“面具” 维度的哲学,是“替天行道” 的哲学。以“面具”的角度思考,就是脱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在“替” 天说话行事——天与人在这里得到了非对立性的统一。
    其二,表演而非装扮:中华面具与参与者的身份无关。中华面具在本质上不是“隐藏” 和伪装身份,也不存在欺骗和虚假,它与参与者的身份无关。
    其三,钻进跳出:中华面具的艺术性就是表演的合一性。中华面具的艺术性是造型-表演的艺术性,造型性深嵌在表演之中。当表演者戴上面具“表演” 时,不管是引吭高歌、跌打翻滚,还是铿锵亮相、嬉笑怒骂,都是一场“钻进跳出” 的表演,他透过面具“表达”的是对“天” 的敬仰,观演者透过面具看到的也是对“天” 的崇拜。但“天事人定”,天的好恶喜悦,由人来完成。
    其四,中华面具在世俗中的“天人”一致性。中华面具在世俗中的“天人” 一致性,的是“天”与“人”界线的合一性。面具作为艺术,在娱神与娱人的功能上是“天人合一”的,具有人神一元的统一性。而傩舞、傩戏的题材内容,很多用的是民间故事,或者历史事件甚或历史故事,如三国故事、水浒故事等,也从另一方面表明了,傩面具的叙事主要是民众生活的“同在” 叙事,而非神鬼的对立叙事。这是其艺术内涵中的一元统一性——— “天人合一”的一致性。
    三、礼仪生活:面具背后的生活逻辑。中华面具艺术的造型-表演性,背后隐藏的生活逻辑是一种礼仪的生活逻辑,换句话说,面具背后的生活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礼仪生活,中华面具的“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礼仪”精神。这是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终极目标,也是中华面具艺术的终极功能。
    原文作者: 蓝凡,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标题:《天人合一:中华面具艺术的哲学阐释》
    原文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3期
    (中国社会科学网 胡子轩/摘编)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