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五代”电影的社会意义及价值(3)
时间:2024/11/28 09:11:38 来源:《民族艺术研究》 作者:张会军 点击:次
“第五代”电影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国家的电影体制,沉浸在原有的体制和机制下,一旦拍摄开始,没有经济和市场的压力和负担,他们就可以在文化探索和历史回顾的路上狂奔,这是“第五代”电影产生的社会原因,是“第五代”能够“肆无忌惮”地进行艺术探索的重要动力。更为重要的是,思想和社会的改革,牵动了人们对文化的渴求。国家改革和思想解放,在整个“第五代”电影创作中,起到了支持的作用,起到决定性的保证和推进作用。这种作用是一种强硬的、非市场化的,是一种文化精神上的支持。所以,任何一个时期的电影,经济不是其中的决定因素,而其决定的因素是政治、社会、历史、体制、文化,是社会历史阶段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的思考与尺度。 “第五代”电影人对中国电影的贡献,今天我们还无法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应该是由后人来予以评说,任何的赞美、指责、批评并不能使“第五代”电影人产生什么动摇。这些批评性意见对“第五代”电影人将是是一个非常好的提醒和督促;这些批评,在某种程度上永远提醒和成就了“第五代”。“第五代”导演在早期电影创作的格局中,没有明确的使命责任,他们仅仅是想使自己学到的东西得到运用,想表达自己的电影观点,有十分鲜明的个人色彩,就是要确立自己或者是群体在电影界的地位,为了以后可以接着拍片子。 今天,我不认为“第五代”电影已经成为了经典,只是成为了历史,社会发展太快,“第五代”电影的成绩、经验、艺术、积累和教训可以留给后人去学习和评说,也可能“第五代”电影是一个永远被批评和批判的“靶子”,研讨会、批评会不会终结“第五代”电影,终结“第五代”电影的是其作品本身和“第五代”电影人本身。 关于中国“第五代”电影的社会意义及价值,我认为最具代表性的是:其具备一种新的电影叙事观念、影像风格和造型形式,成为对“十七年”中国电影的突破和在改革开放环境下的文化“宣言”。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意识,无所谓现代和非现代,“第五代”电影的出现和中国电影理论界关于“电影语言的现代化”观念的讨论几乎是在相隔不久的一段时间内发生的,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第五代”电影是中国现代电影教育的产物,是“学院派”电影的开端。[3]西方理论界在研究任何艺术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都会将其冠以“现代”概念,以此为参照形成一种新的理论来对应旧的理论。但是,新理论与旧理论的关系也不过是所谓的相对关系。我们不想在对“第五代”电影的理论论述过程中过于拔高其学术地位,我们只是希望在真正意义上认识到“第五代”电影与以往电影的差异,其对于中国电影在艺术、美学、制作、技术、市场、产业方面的贡献,其关键问题在于要弄清楚“第五代”电影一词所包含的极为复杂和丰富的含义,其对我们今天发展电影产业和进行电影创意的意义以及其与“现代意识”的差异与联系。 而恰恰需要我们意识到和研究的是,未来“第五代”电影人要解决好三个问题:第一,如何保持自己电影的个人和群体风格?(群体风格已经不存在了),让自己的电影战胜自己的年龄,面对市场的变化和商业的压力。第二,“第五代”电影怎么样保持自己电影的影响和建立起品牌效应,适应今天信息化、网络化、媒体社会的环境,转变、转换思维进行电影创作。第三,“第五代”电影在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格局中,应思考怎么样来平衡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怎么样进行新的创作方向抉择和个体作品创作的选择。 我们意识到,对“第五代”电影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在谈论“第五代”电影的发展过程和其作品所折射的思想和文化上,还是在对其整体作品的研究中,没有比研究“第五代”电影所表现出来的现代性更为重要的了,这些都说明“第五代”电影具有内在的意义。我们更多的是评价他们作品的电影观念、文化品位,判断他们的艺术价值。即便是在今天的“第五代”电影中,我们也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在影片中仍然坚持本土特色,坚持文化意义,坚持个人追求和坚持历史思考。 “第五代”电影的历史作用,已经用了30年的时间来验证。现在的结果是,它作为中国电影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确立和巩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它拉近了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世界电影与中国电影的距离,也加速了中国电影进入世界电影潮流和改变世界电影格局的进程,[4]与此同时,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繁荣,它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原文参考文献: [1]王志敏.第五代电影对中国电影的主要贡献[J].当代电影,2005,(3). [2]郭晓.实现中国电影强国梦再创中国电影的传奇——访北京电影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会军[J].艺术教育,2013,(9). [3]朴宰亨.论“第六代”导演的电影创作[D].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9-04-28.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