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晋文:中国电影的发展及转型升级(2)
时间:2025/09/18 06:09:5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作者:薛晋文 点击:次
然而,电影中的商业元素必须掌握好度,过度商业化就会吞噬艺术性,变成资本的傀儡和奴隶。许多商业电影其实是被资本绑架和利用的受害者,电影热映结束后,幕后操纵者各分一杯羹,然后扔下空皮囊逃之夭夭,至于艺术追求和电影反响,已经无人问津。中国电影市场目前就面临着种种尴尬处境,许多影片在国内市场风生水起,在国际市场却寂寞无聊,很多作品还未等走出国门就已经夭折。因为经过几年市场检验后,一些“短命”影片造势圈钱的伎俩已人尽皆知,粗制滥造、格调不高的作品,不仅令国内观众不满,更让国外观众提不起兴趣。在观众看来,中国的电影行业一直都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界,财富大亨可以投资电影,主持人歌手可以导演电影,相声小品和综艺节目也可以拼凑一部电影,赚了货币输了情怀的影片不胜枚举。相反,一些专业人才迫于资金和技术等局限,只能臣服于市场法则,艺术理想被逻辑资本无情绑架。 高瞻远瞩:在全球坐标中确立自身话语优势。当然,回首近年的中国电影,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如《战狼2》《老炮儿》《狼图腾》《烈日灼心》等即是代表,这些作品文化品位与国际视野兼备,无论在叙事方式,还是主题价值方面,都远胜于同期上映的其他电影。有了优秀的故事文本,中国电影的内容品质才能得到根本保证,也能经得起国际市场的检验。在如今开放的市场格局下,再固守“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已然过时,优秀的作品不能只逗留在自我圈子里孤芳自赏,不能只在自家门口鼓捣热闹场景,应在国际的沧海横流中显本色,不仅在文本内涵与表现形式上要面向全球诉求,而且应通过科学合理的市场运作手段,将电影推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在比较取舍中赢得自身尊严,在剧烈竞争中方有大舞台。所以,中国电影须内外联合发力,才能在当今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 中国电影要想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首先必须规范电影的生产体系,在电影策划生产初期就应有高标准的定位,将视野放眼于全人类,不要拘囿于小情感、嬉笑怒骂、小圈子话题等浅水区。同时,优秀的电影作品还应做到社会效益最大化,在最大传播中赢得自身话语权,主动的话语权是电影创作良性发展的基本保证。除了定期参加世界各大电影竞赛外,还可以与国外电影制作团队合作,一方面,在国内发掘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时代服务,而不是没完没了地兜售一些复古的庸俗故事;另一方面,借助国外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地缘条件,让优秀的电影有机会走出国门,让更多海外观众认同中华民族崛起的当代价值。近几年,中国电影虽然取得了不俗的市场反响和票房成绩,但它的市场体系与创作机制并不健全,尤其是在人才资源、传播策略和话语地位方面,存在明显的提升空间。在中国电影再次陷入困顿的局面之时,及时为中国电影寻找转型升级对策,实现中国电影可持续稳步发展,是中国电影实现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 客观而言,国产电影还需要更多有良知的电影人,继续为中国电影续写辉煌,潜心酝酿走心之作。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影视艺术系)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侯敏:中华造型艺术与丝绸之路的渊源
- 下一篇:简圣宇:当代美学发展与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