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艺术鉴赏 >

故宫馆藏元代陶瓷欣赏(三)


    
    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
    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 高2.3cm,口径17.8cm,足径11.4cm。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胎骨坚细洁白,内外施釉,釉层较厚,呈失透状,釉面莹润,釉色白中泛青,恰似鹅卵色泽,故名“卵白釉”。足内露胎无釉。
    盘外壁刻划变形莲瓣纹一周,共16瓣,莲瓣纹尖部划一道弦纹。盘内有阳纹印花装饰,盘心是一龙戏珠,龙,张口露齿五爪,身体舞动,异常骄猛,衬以朵云和火珠。盘内壁为缠枝莲托八吉祥纹,花间对称印有“太禧”二字。八吉祥的顺序,从“太”字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肠、螺、轮、盖、花、珠、鱼、伞”。
    卵白釉瓷是元代景德镇窑在生产青白釉瓷基础上新创烧的一种高温釉,经科学测试,卵白釉中氧化钙的含量较青白釉低,约为5%,而氧化钾、氧化钠含量增多,致使釉的高温粘度增大,烧成温度范围变宽。釉中所含微量的氧化铁是导致釉色白中闪青颇似鹅蛋色泽的主要原因。
    元代卵白釉瓷器的造型以盘、碗、高足碗最为多见,装饰技法以印花为主,刻划花为辅。盘、碗之内壁往往横印缠枝花卉或云龙、云凤、云鹤、花鸟、缠枝莲托八吉祥等,有的器物在花纹间模印官府铭文或吉祥文字,其中最为多见的是“枢府”铭,因此,有时人们又将卵白釉瓷称作“枢府瓷”。除了“枢府”、“太禧”之外,还有“东卫”、“昌江”、“南水”、“福禄”、“福寿”、“白王”、“天顺年造”等铭款。“枢府”、“太禧”分别代表元代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和专掌宫廷祭祀的机构“太禧宗禋院”。《元史》卷八十七(百官志)记载:“太禧宗禋院……,掌神殿朔岁时忌讳日辰 享礼典。天历元年,罢会福、殊祥二院,改置太禧院以总制之。”由此可知,“太禧”铭卵白釉瓷的烧造年代应在太禧宗 禋院的设立之年天历元年(1328年)以后,其下限当在元末农民起义军占领浮梁地区的1352年。
    “太禧”铭卵白釉瓷器甚为罕见,已故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曾撰文指出传世的仅有三件,此为其中之一,弥足珍贵。
    
    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底部
    
    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局部
    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元,高27.5cm,口径20.4cm,足径19cm。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圈足,砂底。内外施白釉,外壁以青花为饰,自上而下用青花双弦线分隔成4个纹样带。颈上绘缠枝栀子花,肩部绘缠枝莲花,腹部绘缠枝牡丹,近足处绘仰莲瓣。
    这件青花罐造型饱满庄重。青花色调明艳,呈宝石蓝色而带黑色斑点,表明使用的是外来青料。画笔流畅,构图繁而不乱,每层纹饰之间因有弦纹相隔,既突出了主题图案,又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
    
    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底部
    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元,高23.5cm,口径4.7cm,足径7.3cm。
    壶直口,口下渐展,粗颈,垂腹,腹下内敛,圈足微外撇。腹一侧置上细下粗的长弯流,流上绘火云纹。另一侧置曲柄,上端有小系,柄上绘银锭、宝钗等纹饰。附平顶盖,有圆珠纽,盖上绘菊瓣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器身于青白釉下满饰青花纹样,腹两面均绘凤穿缠枝花卉纹,间以火珠云及竹石纹。
    此壶通体花纹满密,而主体纹样突出,繁而不乱。青花色泽浓艳亮丽,是传世的元代青花瓷器中少见的佳作。
    此器形为元代瓷器的流行样式,除青花器外,还见有龙泉窑青釉制品。造型源自阿拉伯民族使用的铜器。元代瓷器借鉴这种造型时,特别注意到吸取蒙古民族铜壶粗犷豪放的风格特点。
    
    青花飞凤麒麟纹盘
    
    青花飞凤麒麟纹盘俯视
    
    青花飞凤麒麟纹盘底部
    青花飞凤麒麟纹盘,高7.9cm,口径46.1cm,足径26.1cm。
    盘折沿,菱花式口,盘心坦平,圈足。通体施青白釉,底素胎无釉。盘内外绘青花纹饰多层。折沿上绘卷草纹,内壁青花网纹地上突出白色缠枝牡丹纹,盘心边缘环以卷草纹,中央青花地烘托麒麟、翔凤各一,空间衬以白色的莲花及朵云纹。盘外壁绘缠枝莲纹。
    此器青花发色纯正,构图严谨。盘心纹饰寓意“威凤祥麟”以示天地祥和。元代青花瓷器装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青花料直接在白色胎体上描绘纹饰。另一种是以青花为地,衬托白色花纹。这种装饰形式始于元代。留白纹饰都有凸起。此盘即为蓝地白花器之代表作。
    
    定窑白釉刻划花卉纹罐
    定窑白釉刻划花卉纹罐,元,高30.5cm,口径17.2cm,底径13cm。故宫博物院藏。
    罐唇口,短颈,溜肩,鼓腹,腹下斜收,平底。通体施白釉。腹部刻划花卉纹。
    
    霍县窑仿定窑白釉印花牡丹纹盘
    
    霍县窑仿定窑白釉印花牡丹纹盘盘心
    
    霍县窑仿定窑白釉印花牡丹纹盘盘底
    霍县窑仿定窑白釉印花牡丹纹盘,元,高3.2cm,口径13.2cm,足径14 cm。故宫博物院藏。
    盘折沿,弧腹,圈足。胎、釉均洁白,釉质光亮,施釉不及器底。里心模印阳文牡丹两朵,外壁刻竖线纹多道。
    模仿定窑白瓷是金、元之际山西霍县窑的主要特色之一。明曹昭《格古要论》卷下“古窑器论?霍窑”条载:“出霍州,元朝戗金匠彭君宝效古定折腰样者,甚整齐,故曰彭窑。土脉细白,与定相似,皆滑口,欠滋润,极脆,不甚值钱。卖古董者称为新定器,好事者以重价收之,尤为可笑。” 此盘造型规整,胎薄体轻,制作考究,装饰精细,与宋代定窑产品酷似。
    
    磁州窑仿定窑白釉水丞
    
    磁州窑仿定窑白釉水丞俯视
    
    磁州窑仿定窑白釉水丞底部
    磁州窑仿定窑白釉水丞,元,高4.5cm,口径2.6cm,足距4cm。故宫博物院藏。
    水丞敛口,鼓腹,下承以三足。胎体较薄,内外施白釉,釉色莹白。
    定窑瓷器以精湛的工艺和优美的装饰带动众多瓷窑烧造风格相似的产品。考古发掘所获得的资料证明,今日的河北、河南、四川、江西等地窑场在宋、金、元时期均曾烧造过与定窑风格相似的产品。其影响不仅表现在造型和纹样上,在薄胎器成型、覆烧法推广、煤燃料利用等技术方面,更有开创之举,推动了当时制瓷业的进步。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钵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钵俯视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钵底部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钵,元,高16.5cm,口径16.8cm,足径8.8cm。
    钵敞口微敛,深弧腹,近底处内折,圈足。里、外施天蓝色釉,内底无釉,外壁施釉不到底。釉色温润,釉面有开片。里、外壁分饰几处不规则的淡紫红色斑块。
    此器胎体厚重,足底无釉,胎呈土黄色,胎质较粗,底心有脐。
    
    钧窑天蓝釉菊瓣碗
    
    钧窑天蓝釉菊瓣碗俯视
    
    钧窑天蓝釉菊瓣碗底部
    钧窑天蓝釉菊瓣碗,元,高14.5cm,口径32.8cm,足径8cm。
    碗敛口,莲瓣形弧壁,圈足。通体内、外施天青色釉,外壁施釉不到底,足部无釉,胎呈铁褐色。此碗因烧成时的缺陷,与装烧的漏斗形匣钵粘连在一起而被遗弃在窑址,它直观反映出元代钧窑的装烧工艺,颇为难得。
    匣钵是瓷器焙烧时放置坯件并对坯件起保护作用的窑具。将装好坯件的匣钵层层相叠,按照不同的烧成要求摞放在窑炉内相应位置后,即可点火焙烧。用匣钵装烧可避免器物与窑内烟火、灰尘及窑顶落渣等直接接触,从而防止瓷器在烧成过程中被污染。另外,使用匣钵可使瓷器受热均匀,成品率得到提高,因此被视作制瓷工艺的一大进步。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菊瓣碗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菊瓣碗俯视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菊瓣碗底部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菊瓣碗,元,高9.5cm,口径23.7cm,足径7cm。
    碗呈菊瓣形。敞口,弧腹,圈足。通体施天蓝色釉,碗内有红斑装饰。
    用花瓣作为碗的造型,起源于唐、五代时期,宋、金时期兴盛,延续到以后各朝。这一成型技法的使用,对实用器起到了很好的美化作用。
    
    钧窑天蓝釉罐
    
    钧窑天蓝釉罐底部
    钧窑天蓝釉罐,元—明初,高19cm,口径14cm,足径12cm。
    罐唇口,短颈,圆腹,腹下渐敛,圈足。通体施天蓝色釉,近足处无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