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峰:西方近代“美的艺术”概念
时间:2024/11/28 08:11:39 来源:艺术学人 作者:李心峰 点击:次
现代西方语言中的“艺术”一词,英语、法语为art;德语为 Kunst。英语、法语中的 “艺术”(art)概念,来源于拉丁语ars,它的原意,是指一种广义的技能、本领。这个词的辞源,可以追溯到希腊语中的“techne”,它的原意,也是指一种技术、技艺。 英国现代美学家柯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对古拉丁语和古希腊语中的“技艺”一词的含意有这样一段解释:“古拉丁语中的Ars,类似希腊语中的‘技艺’,意指完全不同的某些其他东西,它指的是诸如某种木工、铁工、外科手术之类的技艺或专门形式的技能。在希腊人和罗马人那里,没有和技艺不同而我们称之为艺术的那种概念。我们今天称为艺术的东西,他们认为不过是一组技艺而已,例如作诗的技艺。依照他们有时还带有疑虑的看法,艺术基本上就像木工和其他技艺一样;如果说艺术和任何一种技艺有什么区别,那就仅仅像任何一种技艺不同于另一种技艺一样。” 德语中的“艺术”(Kunst),根据日本著名美学家竹内敏雄主编《美学事典》“艺术”辞条,它“是从具有‘掌握’、‘会做’意义的‘Konnen’发展而来,指能够巧妙解决任何难题的特殊的熟练技术。因此,这些词既包括艺术也包括工艺技术(Handwerk,handicraft)这类其他实用技术。特别是‘Kunst’一词,在古代还含有学问、知识、智慧等意义。” 西方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概念,它的起源是相当晚的。可以说基本上是在18世纪才得以形成。美国学者P.克里斯特勒指出:“大写的‘艺术’和近代意义上的‘艺术’[Art]一词和相关的‘美的艺术’[Fine Arts](Beaus Arts)一词很可能起源于18世纪。”竹内敏雄主编《美学事典》“艺术”辞条则明确认为:“被限定为美的意义上的kunst即艺术的观念,在进入18世纪以后才开始流行起来。为了使艺术和一般技术区别开来,人们开始有意识地使用schone kunst,fine art,beaux arts(美的艺术)来进行表达。” 严格地说,西方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概念的形成,是以“美的艺术”的概念的出现及流行作为标志的。 “美的艺术”(Beaux Arts)概念早在18世纪之前,已经出现。这一术语最初产生时,专指视觉艺术,但也有一些人喜欢用这一术语指称音乐或诗歌。这样,“美的艺术”(Beaux Arts)这一术语的含义,开始由专指视觉艺术、造型艺术向指称包括诗歌、音乐等非造型艺术在内的所有“美的艺术”的含义转移。例如,法国诗人、童话作家和批评家查尔斯·佩罗(Charles Perrault,1628-1703)于1690年,便写过一篇文章《美的艺术陈列馆》(Le Cabinet des Beaux Arts,又译《美术陈列馆》)。他这里的“美的艺术”,包含有八门“艺术”,即修辞学、诗歌、音乐、建筑、绘画、雕塑、光学、机械学。其内涵与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概念的含义已经比较接近了。 真正确立了近代“美的艺术”的概念的是18世纪法国艺术理论家巴托(Charles Batteux,1713-1780)1746年的《统一原则下的美的艺术》(Les Beaux arts reduits aun meme principe)。 这部名著不仅在确立近代美的艺术体系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概念形成的重要标志。因为,他为现代意义上的艺术确立了一个全新的、统一的“原则”,这就是将它们统一到“美”的原则之下,以此来取代古希腊的“模仿”原则。 巴托所确立下来的美的艺术观念和美的艺术概念,为德国《百科全书》派的作者们所接受下来,并通过他们的宣传,使美的艺术的概念和观念,广泛地传播于整个欧洲。“通过一些出版物,美的艺术这一观念得到普及和稳固,……从前被忽视的术语‘美的艺术’[Beaux Arts]和‘艺术’[Art],以新的词义进入法语辞典。” 后来,“美的艺术”(schone kunst,fine art,beaux arts)概念的含义,逐渐由它的简化形式“艺术”(Art 或 Kunst)来承载。这样,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概念便最后确立下来。(选自:《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主题史》,辽海出版社。编辑:张心柯。) 作者:李心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