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京剧现代戏为何存活率低
时间:2024/11/30 08:11: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艾莉 点击:次
近年来的京剧现代戏,多是命题作文,且成活率低,让人很遗憾。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选材不当,因为不是所有的题材都适合用京剧来表现。京剧与歌剧、舞剧有某些相通的地方,即剧情及人物不易太复杂,一些历史大事件不好处理。比如《西安事变》,话剧及影视都表现得很好,剧情曲折,主要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揭示得很充分,相比京剧就显得很单薄,从剧情到人物都不是很精彩。京剧《青衣》也是如此,远不如小说中人物揭示得深刻,其震撼力也就大打折扣。 再就是一些人物传记类的,比如《孔繁森》《程长庚》《梅兰芳》《裘盛戎》以及《奚啸伯》。但表现一个名人,只突出哪一方面是不够的,特别是京剧名家,要着重介绍艺术成就,但其为人、性格以及个人魅力,一场戏好像不容易全部容纳进来,因而不易感人。 此外,京剧人物就要用京剧表现,我觉得也可商榷。这些人物传记剧一般多用戏中戏的方法来表现,既表现了人物,也展示了其代表剧目,但这种片断式的展示却是破碎的,既让人感觉不过瘾,又不足以概括人物的艺术成就。 二是程式。传统京剧有着严格的程式,但现代戏却没有。没有了水袖,人物内心的矛盾、斗争就无法外化,只能像影视那样直接表演。现代京剧《骆驼祥子》中的“拉车舞”曾让人眼前一亮,《华子良》中“下山”的一段也颇受赞誉,名导余笑予先生曾用踢踏舞来表现敲电脑,也很巧妙,但这都只是个案,没有像老戏那样形成固定共用的程式,更没有系统化。现代人的开门、关门、行路、跑车乃至打电话等日常生活手段,也无法用程式表现。这种程式的研究或开发,现在好像只凭导演的处理。但说实话,现在的很多导演,尤其是知名导演,全国各地接活甚多,好像也没有时间去琢磨新程式,多是套用老的程式。比如国家京剧院的《党的女儿》,田玉梅与七叔公的摸黑行路一段,唱的是【高拨子】,动作更是让人联想到《杨门女将》中的“探谷”。感觉不如上海京剧院同题材的《映山红》中的处理好,剧中田玉梅借助藤蔓飞身上崖,让人感到很新颖,也很符合剧情。 三是音乐、唱腔。样板戏为什么流传广,很大程度上是唱腔设计得好。如今的现代京剧唱腔难度太大,不易学唱,也就无法流传。音乐上感觉近几年新的很少,多是套用老的板式,只是搞些不同的转换而已。像《梨花颂》这样的唱段很少,有人说它是京歌,但它至少流传下来了。那么多的京剧新戏,却没有唱段留下来,真的是太遗憾了。 四是剧目成活率低。样板戏之后,除了《江姐》,我不知道还有哪些京剧现代戏成为其所在剧院团的保留剧目,能够在演出季或节庆时演出。其实有些剧目基础是不错的,就其本身而言也许不无亮点,如多加打磨应该能传下来,但却没有这样做,造成艺术生产的极大浪费。 时下艺术形式多样,娱乐方式也很多元。京剧已成小众艺术,如果要排演现代戏,那就从剧本、导演到作曲、主演各方面都力争完美,排出一台能成保留剧目的现代戏。否则演过即收,如同“狗熊掰棒子”,可谓得不偿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