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艺术的意义与价值——兼及“丝绸之路艺术学”刍议
时间:2024/11/28 06:11:22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 作者:程金城 点击:次
内容提要: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丝绸之路艺术以特殊的言说方式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民心相通理念,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和价值。丝绸之路艺术不仅仅是丝绸之路各门艺术的简单相加和组合,也不仅仅是沿线国家艺术现象与成果的静态呈现和归纳,更重要的是人类在丝绸之路上创造、交流、融汇、相互影响所生成的新的艺术样态和存在形态,这是人类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重要现象。丝绸之路艺术研究的纵深拓展,有可能形成新型交叉学科一“丝绸之路艺术学”。 关 键 词: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艺术学/艺术人类学/学术交流 作者简介:程金城(1953-),男,甘肃泾川人,博士,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文艺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甘肃 兰州 73000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丝绸之路中外艺术交流图志”(16ZDA173)。 古丝绸之路,是人类进行跨际交流的伟大实践,是世界历史最辉煌的篇章之一,自古至今,绵延不绝,影响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导和建设,从时间上沟通了古今,从空间上拓展了新的领域,将揭开全球化时代人类历史的新篇章,其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将日益显现。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丝绸之路艺术以特殊的言说方式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和民心相通的理念,在呈现历史、参与现实和启迪未来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和价值。丝绸之路艺术研究的纵深拓展,有可能形成新型交叉学科——“丝绸之路艺术学”,并逐步建成世界一流学科。 一、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重识丝绸之路艺术的特殊意义 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艺术与人类相伴而行。艺术以特殊的语言和直观形象的方式,沟通着人类的审美情感,表达着人类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 丝绸之路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艺术、织物染缬和服饰艺术、乐舞艺术、陶瓷及其他器物及工艺美术,民族民间艺术,口传文学等艺术类别,它们反映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和国家的艺术及其相互交流与影响的整体风貌。不少艺术形态,正是因为丝绸之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才得以创新、生成、变异、传播而发扬光大,进而构成丝绸之路艺术的新样态和多姿多彩的新景观。人类艺术史上许多重要现象和概念范畴都与丝绸之路艺术发生联系,比如古印度艺术、犍陀罗艺术、波斯—阿拉伯艺术、欧洲艺术、东方艺术、敦煌艺术等大的艺术体系及其交流影响;比如舞蹈、戏剧、乐器、丝绸纹饰、织物染缬、地毯挂毯,比如彩陶、瓷器、玉器、青铜器、木雕、石雕、漆器、玻璃器皿、玛瑙工艺等,比如宗教艺术中的佛教艺术——洞窟寺院建筑、佛塔造像、彩塑壁画、飞天造型、乐舞再生艺术;比如伊斯兰文化艺术和基督教文化艺术的东传及本土化,与之相关的清真寺与教堂建筑艺术,以及墓葬绘画、手稿写本,乃至影视作品、创意产品等现代艺术,它们构成了人类有史以来延续时间最长、延展空间最大的具有共同体特点的艺术世界和审美对象。 在人类跨越时空、跨越地域和民族的交流中,最深刻的交流,是人类的文化认同、情感交流、民心相通,这需要找到人类共同的语言,而艺术的交流和表达担当了这一重任,这就是艺术表达的魅力和独特价值。丝绸之路艺术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在于它所承载的精神内涵超越了国家、民族、地域界限而具有人类共同性。丝绸之路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壮举,也是人类精神文化交流的奇迹,它沟通和整合了人类在“轴心时代”形成的精神文化之源,汇成了世界文化巨流,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从人类发展史来看,人类的精神元典在轴心时代形成而各自发展,等待着历史契机进行交汇,丝绸之路则正好起到了这种桥梁作用。丝绸之路延伸的范围,涉及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希腊文明等。这些文明中的精神元典是人类自我意识觉醒、思考人类终极问题的集中体现,随着时代发展经过反复阐释,至今影响着世界。丝绸之路通过长期的物质活动和人员交流,沟通了这些文化源头,激发出新的文化精神,它促进了人类时空概念的改变,使人类在东西方文化差异性中获得智慧,影响了人类的历史进程和文化思想。而艺术是这些文化现象的最重要的载体与表达方式。在丝绸之路漫长的时空中,艺术表达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在神秘的体验中同‘精神实在’发生着交往”(汤因比语)的过程和结果,它影响了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文化、哲学、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丝绸之路艺术提供给了把握世界的新的态度、目光和解释系统,展示了人性的丰富性,在人类文化史上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当下,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不同文明必须学会在和平交往中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新时代,丝绸之路精神文化交流的历史遗产在当代的意义,除了以博大开阔的胸怀继续对外开放,吸收人类一切有益的文化营养之外,还要从人文精神层面揭示丝绸之路的潜在价值。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艺术交流,以艺术方式表达文化信念和价值取向,倡导在全球化背景下,坚持和平与发展,尊重差异,和而不同,彼此融通,消弭隔阂,维持世界的公平公正,造福人类。艺术将在这一伟大实践中发挥特殊的作用,取得其他途径和方式达不到的效果。 二、艺术是文化的载体和肖像:发掘丝绸之路艺术的潜在价值 艺术是文化的肖像和构成部分,也是丝绸之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是艺术地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促进民心相通的极佳方式。 丝绸之路艺术,不仅仅是丝绸之路各门艺术的简单相加和组合,也不仅仅是沿线国家艺术现象与成果的静态呈现和归纳,更重要的是人类在丝绸之路上创造、交流、融汇、相互影响所生成的新的艺术样态和存在形态。丝绸之路艺术研究虽然离不开对具体国家民族艺术的关照,但是,它的主旨是要研究这些国家民族因为丝绸之路而激活、创化出的新的艺术现象,发掘“交流”的重要价值。所以,它又是超越国家、民族、宗教和文化模式而侧重揭示人类共同性的艺术研究。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当然离不开对具体艺术领域的分类探索,但是重在研究各艺术领域因为丝绸之路这一“外部”刺激而产生的“内部”变化。丝绸之路艺术本体是人类在丝绸之路上的艺术活动及其共同创造的具有超越性和共融性的艺术现象和结果,是真正具有“实体”性质和具体载体的“人类艺术”。 丝绸之路艺术的潜在价值之一,是以特殊的方式表达和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丝绸之路上的艺术创造和交流,不管是自觉的还是自发的,都源于人的精神需求,都是求真向善达到自由境界的产物,它潜藏着人类情感相通性、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因子,蕴蓄了可资借鉴的资源。丝绸之路艺术疏导、抚慰、滋养、激励、平衡着人类在物质活动和相互交流中的精神困惑,安顿着人们的心灵。形象地、情感地、想象地、审美地表达不同文化精神,不仅带来艺术的新奇感和审美性,还因为可以突破单维度的国家民族、宗教和生活的局限,有可能给当代人类建构一种新的精神家园和心灵皈依,一种通过艺术化解时代难题的范例,一种表达共同情感、增强互相了解、理解的心理场域,一种通过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手段不易达到的目的,一种无目的的目的,一种无功利的功利,一种“无用”的大用。这是其他领域和表达方式所不能做到的[1]。 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部叙事体世界历史》的最后一章《抚今追昔,以史为鉴》中说:“我们对过去事情的相互关系、对它们相应的重要性、对它们意义的看法,都因现实的瞬息万变而不断改变”[2]524。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虽然是过去的事情,但是站在今天的时代和认识高度,它依然对我们人类有巨大启示意义。贡布里希从斯特拉达的《新发明》版画中看到诸多历史文化信息,发现从东方传入的罗盘针、火药、印刷、丝绸、马镫、风车、糖、纸和阿拉伯数字等东方的发明在艺术中的表现,从而引发他对艺术与历史关系的思考,发表了东方的影响和西方的反应的演说,由艺术表达而反思东西方文化和历史的关系[3]。沿着这一思路,我们可以发现,在宗教文化的传播和本土化过程中、在犍陀罗艺术中、在敦煌壁画中、在唐三彩和雕塑等等艺术作品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它表明,人是精神文化的主体和艺术的创造者,也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和艺术的传播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即历史,艺术即文化,艺术即情感交流。丝绸之路艺术中体现着人类时空观念的变化,艺术思维方式的变化,心灵世界的变化,体现出人类在东西方文化差异性中获得的智慧。在全球化背景下,在人类因为文化冲突而导致各种尖锐矛盾与面临精神困境的时候,重新认识和估价丝绸之路艺术在表达人类共同体意识方面的价值,具有重要的当代性和启示意义。 三、加大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力度:倡议建立“丝绸之路艺术学” 丝绸之路艺术除了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之外,还有重要的学术创新意义和学科建设价值,有可能逐渐形成有特色的一流学科。对此,笔者倡议建立“丝绸之路艺术学”,并对其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并希望学界共同切磋。 (一)建立“丝绸之路艺术学”的必要性 自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概念以来,德国、法国、瑞典、日本、俄国、美国、印度等国家的专家学者与中国学者对丝绸之路的研究方兴未艾,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学者对丝绸之路的研究向纵深推进,成果丰硕。丝绸之路研究已经是一个跨越时空具有世界性的学术现象。丝绸之路研究的各种资料整理、学术专著、图册典籍等数量巨大,内容涉及东西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交流各个方面,包括沿途国家关系、民族迁徙、丝绸之路变迁、交通与交流史、草原丝绸之路与中亚文明、丝绸之路宗教文化、丝绸之路贸易史、丝绸之路史地、丝绸之路艺术、丝绸之路内陆欧亚考古与历史等领域。这些研究成果促进了考古、文献、历史、地理、民族、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语言文字、文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发展,其中如敦煌学、吐鲁番学、“汉学”等成为新的学科增长点。围绕丝绸之路进行研究的国内外专家队伍蔚为壮观,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成就斐然[4],彰显着一个跨越时空、超越国界、交叉融合的重要学科——“丝绸之路学”的诞生和发展。“丝绸之路艺术学”则是其渐趋成熟的一个分支和学术领域。 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已有丰厚的成果,一批学者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某些分门别类的研究有较高水平,特别是各类图册的出版已经很多,这为丝绸之路艺术学的建立打下了重要的史料基础,也提供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和理论支持。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其一,除个别著作之外,大量的是按地域、国别、门类等局部进行的研究,这些研究有各自的价值,但缺乏对丝绸之路艺术整体把握的意识,特别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实证分析与理论抽象相融通的综合研究较弱;其二,以研究者个人学术兴趣和积累进行选题,孤立化、随意性较大,重复比较多;其三,就研究成果来说,既有比较多的图册的出版,也有不少理论专著甚至丛书出版,但是这些研究由于其“局部”性,特别是研究思路和范式的单一,研究深度有限,学理性不强;其四,缺乏比较的视角,从而割裂了丝绸之路不同时空中同类文化艺术形态的有机联系与交流融汇,影响了对丝路文明的有机认知。由于缺乏综合性的、相互关联的整合研究,“丝绸之路艺术”及其内涵依然没有学术上的总体抽象概括和有深度的学理阐释。由此,突破以往研究局限,加强学理性和实证性,整合和提升丝绸之路艺术研究水平,已经是当务之急,而且条件已经成熟。 (二)建立“丝绸之路艺术学”的学理依据 丝绸之路艺术学作为“人文学科”,与一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标准有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是普遍性、规律性、可检验性、内在完备性、预见性,而“人文学科”更侧重于根源性、历史性、差异性、综合性、经典型、非实用性和悟性。不能将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等量齐观。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受西方传统学科分类观念的影响,有一种现象值得思考,或者需要讨论,这就是一方面积极倡导推进学科建设,另一方面创建新的学科常常被看做“离经叛道”或“违背常识”;一方面提倡学科交叉融合,另一方面学科壁垒森严,新学科难以被认可。当然,学科的形成不是随意的,它是学科内涵的变化而引起学科结构变化的结果。不仅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不同,而且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综合学科的情形也不同,应该具体分析。 学科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功能单位的学科,一种是作为科学领域或科学分支的学术分类概念,在后者的意义上,学科就是分化的学科领域。它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严密的逻辑化的知识系统(概念、原理、命题、规律等)和学科知识的生产方式即方法论。“丝绸之路艺术学”首先是一个学术分类的概念。丝绸之路艺术是由各类艺术的特殊性与传统形态构成的知识体系,其发育虽然历史悠久,但仍不成熟,与“科学”尚有差距,却具备“学科”雏形,包孕艺术知识体系的科学化趋势和因素,是“科学”展开的基础,正因为如此,它作为新型交叉学科才有巨大发展空间。相对于已有研究,丝绸之路艺术学将对以往的研究思路和范式有重大突破。它将在重新认识和理解丝绸之路艺术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借鉴新的理论与方法,突破以前局部、地域、类型研究的格局,跨学科、综合性、多维度地展示丝绸之路中外艺术交流和相互影响的整体状况,凝练丝绸之路艺术研究的理论成果,提升学术水平。具体来说,揭示丝绸之路艺术发展的有机联系和深层结构,反映国与国之间的横向交流影响,历史时期之间纵向的继承创新,艺术门类之间的互相渗透,以及这些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对艺术历史信息的发现,还原历史场景与艺术创造的语境,解释各类艺术渊源,从微观到宏观,展示丝绸之路辉煌的艺术发展全景及其丰富的精神意蕴。进而以“丝绸之路艺术整体观”的原创性研究为总体思路,以中国与沿线各国艺术的互相交流和影响为切入视角,以揭示艺术的民族差异与相互促进为着眼点,展示人类在丝绸之路这一广阔的时空中的艺术面貌,四大文明的交汇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及其艺术表达,体现综合性和跨学科的特点。 (三)丝绸之路艺术学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人类在丝绸之路这一广阔的时空中的艺术发展,通过怎样的交流、融合、相互影响而出现新的艺术样态和现象?丝绸之路艺术作为一个整体,怎样艺术地、多样地表达了人类几大文明的交汇及其精神情感,其宏观、中观与微观变化的演进过程和结果如何?有哪些值得总结和珍视的艺术现象和经验?在当时具有怎样的积极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丝绸之路艺术交流的丰富性及古今相通性,可以为当代人类艺术的发展提供怎样的借鉴?可以为艺术学的学科发展和学术领域的拓展提供怎样的学理依据?可以为新丝绸之路的建设发挥怎样的作用?这些重大问题的提出和研究,也是丝绸之路艺术学的现实基础和学术基点。 在学术思想和理论方面,由于丝绸之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巨大跨越性,它是汇聚世界四大文明的通道,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聚会地,而艺术作为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和特殊的表达方式,对其交流和相互影响的整合研究,不仅对于厘清丝绸之路艺术交流史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从中概括、抽象出重要的艺术理论观点,总结出有文献资料发现和新的理论成果支持的艺术学的学术思想和范式。在实践价值方面,丝绸之路艺术学科的设立,可以开展集学术性、史料性、知识性和审美性为一体的研究,为今后丝绸之路艺术研究搭建新的知识平台和拓展新的研究空间。其成果也将为开启丝绸之路新的研究阶段,以中国话语体系传播、扩大丝绸之路艺术国际影响打下基础。通过丝绸之路艺术交流和相互影响的研究,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全新文化体认,为文化相通、民心相通提供历史借鉴与现实启示,进而对中国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新定位,为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形成中国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四)丝绸之路艺术学的学科创新性与前瞻性 “丝绸之路艺术整体观”是丝绸之路艺术学的核心观点。丝绸之路艺术本体是人类在丝绸之路上的艺术活动及其共同创造的超越地域、国家、民族、宗教、文化界限的艺术现象和结果,它是真正具有“实体”性质和具体载体及样态的“人类的艺术”。人类的艺术在总体上是相互影响的,和而不同的,促进丝绸之路艺术生成发展的要素是:人类的物质交流和文化交流及其产生的精神需求是其动因,艺术与人的价值关系的重建是其核心,“交流”“融合”“激活”“影响”是其方式和途径,各类艺术新样态和新的存在方式的出现是其载体和感性显现。这将为艺术人类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学术支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世界艺术史”。 “丝绸之路艺术学”通过研究体例和范式的创新,突破以往广而泛的研究局面,以有限规模来整合和把握丝绸之路艺术交流和相互影响的总体面貌和深层关系;将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突破与艺术史观的突破和学理性的突破结合起来,以具有历史价值和说服力的资料的搜集、发现和阐释,推出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利用艺术形态学、图像学、符号学、文献学、人类学、历史考古学、比较文化学等理论和方法,阐释丝绸之路艺术的价值意蕴。特别是引入“知识考古学”“阐释学”“东方学”等新的理论和方法,重新解读丝绸之路艺术相互交流与影响的现象。通过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关联性,艺术类型之间的独立性与渗透性的研究,追寻散落或被时间淘汰归于沉寂的丝绸之路艺术印迹,梳理人类艺术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历史,揭示日常艺术现象或者艺术定论背后的历史信息和精神轨迹及其艺术表达方式,通过新的分析工具和图像的对比,揭示丝绸之路艺术现象的事件相关者,各种力量的较量,外部与内部关系,因果关系,价值链等等内涵,为当代艺术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借鉴。 (五)“丝绸之路艺术学”话语体系的突破和创新 以中国视角和学术立场,以国际视野和人类意识,创新艺术观念和话语体系:其一,对丝绸之路艺术概念解释话语的创新,提出,艺术表达是丝绸之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丝绸之路的艺术交流和相互融合,构成了人类有史以来延续时间最长、延展空间最大的具有共同体特点的艺术世界和审美对象。其二,对丝绸之路艺术范围和对象的阐释话语的突破,提出,作为研究对象的丝绸之路艺术,具有较确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也有较明确的研究对象,它不是丝绸之路各门艺术分类研究的简单相加和组合,也不是沿线国家艺术成就的静态研究和归纳,而是在“丝绸之路”上发生的人类艺术创造、交流、融汇、相互影响的现象及结果。这一阐述话语体现了思维方式的变化,避免了在同一平面低水平重复,而向新的研究高度迈进。其三,丝绸之路艺术研究新的目标的确立,强调通过图像的“所指”来揭示隐蔽意义,使丝绸之路艺术精神转换为可理解的“语言”;研究多重意义结构,分析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将问题的零散研究系统化、学理化;探讨对于具体历史情境中的艺术现象的解释,如何将还原历史语境与揭示相互影响进行科学的表述。这些话语创新与方法突破,构成了丝绸之路艺术研究新的话语体系,反映出当代人文科学研究领域各门学科之间相互交流、渗透和融合的趋势,以及建设中国特色人文学科特点的要求。 丝绸之路艺术学的建立,将促进艺术学研究基本趋势的转变,提高中国艺术科学研究水平和理论的原创性;将以具体的实证研究反思中国现代形态的艺术研究,一定程度上改变长期以来长于理论层面探讨而弱于整体实证分析的格局,改变以概念和范畴为核心的抽象推衍的艺术研究倾向,促进艺术学研究趋势的转变,提高中国艺术科学研究水平和理论的原创性。 丝绸之路艺术学,将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以新的艺术理论观点和认知方法,在重新理解丝绸之路的艺术表达对于人类精神文化传播的重大意义的基础上,动态性、跨学科、综合性、多维度地展示丝绸之路中外艺术交流和相互影响的整体状况,反映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实在”的感性显现和形象表达。要通过合理的学科结构和范式建构,从微观、中观到宏观,厘清丝绸之路艺术各领域的渊源关系和来龙去脉,探讨丝绸之路艺术发展的系统特征、要素关系及表层和深层结构。丝绸之路艺术学的倡导和建设,有可能打破国际社会长期存在的“中心—边缘”观念和“边缘依附中心”思维定式,发现和挖掘各民族在丝绸之路上的艺术表达的特点和成就,重建丝绸之路艺术精神和美学风范,部分地改变对世界艺术格局的认识,重写世界艺术史。 原文参考文献: [1]程金城,马硕.艺术表达在丝绸之路文化中的独特价值[J].西北民族研究,2015(4):22-27. [2]阿诺德·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部叙事体世界历史[M].徐波,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范景中,编选.艺术与人文科学:贡布里希文选[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