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降魔篇》刻画的人物形象富有想象力 随着电影技术和特效的发展进步,现在我们完全有能力塑造出我们所能想象得到的任何事情或任何画面。因此,出色的特效可谓是一种想象力的成功。周星驰先生在这部电影中塑造了一系列精彩的画面,一开始是鱼妖,后来是猪妖,最后一只神猴将这部电影推至高潮。影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富有想象力,影片制作精良。 主人公对大爱的追求而放弃浪漫情怀和小爱被描述的很好,直到影片结尾,出于某种原因,周先生不再通过戏剧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是对它进行了阐释。孙悟空最终皈依佛主这一情节是在预料之中的,因为我们知道,在这部电影传达思潮中或世界上大多数影片所要传达出的精神中,我们都相信善良会战胜邪恶。同时在影片结尾,出现了一个相当繁冗的解释:世间本无大爱小爱之分,大爱小爱皆是爱。因为这点道理已经在电影中获得了很好的期待和解释,因此影片这样的结尾是反高潮的,这点令人失望。但是,在迈向结尾的过程中,影片中充满了精彩纷呈、极富想象力的情节,尤其是周先生对浪漫爱情所出做的精彩争论。有关影片中对浪漫爱情发表的争论可谓精妙绝妙,最终英雄选择精神上的大爱,我感觉我们的英雄犯了一个伟大的错误。如果我们的英雄接受了浪漫的爱情,当它被提供时,或许这会让人更加欣慰。 对我来说,很难相信影片最后10%的精神升华剧情能真正的打动观众,或者更好给予更多的精神启示。因为首先,周先生在表达升华到爱情这一主题时运用了过多的讽刺手法。其次,当你用魔法来处理精神层面的问题时,这就变成了一个幻想的世界。影片中运用到的能力都是一种神力。幻想和神力都是为了给这部影片增添趣味性,从而幻想出我们在一个奇妙的、具备超能力的国度。然而,我们知道,现实中并不存在这样的地方。所以,幻想类型的电影必须表达一些现实的事情以及关注这个现实的世界——我觉得这是一件义不容辞的事情。如果你想要去创造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世界,你仍然需基于人类世界中的现实事物来表达这种超越于现实的东西。 所以,总的来说,这个故事的有效性还是值得争议的。可能,周先生以这样一种沉重的禅语似的结尾仅仅是因为必须要给这个故事安插上一个结局。他并没有想到要编写一个更加现实的结局。影片结尾,作为一个人毫发未损的人类,英俊而又纯朴的男主角这样说,“我受尽了磨难,便从中吸取教训”。看着他,我就在想,“即便你遭受了磨难,你身上也没有留下任何伤痕。”他对大爱和小爱的领悟,即大爱小爱皆有相同的价值这一观点,我并不能苟同。 《西游·降魔篇》具有喜剧影片的核心精神。喜剧的一大原则就是,所有的事物都不会受到真正的伤害;在电影屏幕上,人可能会爆炸,可能会被肢解,也可能会遭受各种可怕的折磨,观众会笑着说“太好了,但他没有真正受伤。”因为这是电影,里面的情节都是戏剧性的,我们会觉得电影中的喜剧主角受伤了,但其实他并不是真的受伤。所以,当电影主角说,“……历经过磨难后,我也从中吸取了教训”我坐在那儿就在想,“并不是在这部喜剧电影里——我并没有为之动容。” 喜剧为我们撕下那些虚伪的面具,揭露了这个世界的真相,真相永远都会有消极和积极的一面。它不会是其中简单的一种。如果出现倾斜,就会产生消极的结果,因为人的本性在精神层面大部分并不慷慨。最多只是善和恶中的一个平衡。具备喜剧思维的人都了解这一点。所以,当喜剧以一种纯粹的理想主义匆匆结尾时,就会让人感觉很假,因为喜剧精神就推动打破理想主义,从而揭示真正的原因和真正的人性。 一直以来,《功夫》是我最喜爱的电影之一。我已经反复看了好几遍了。每次看这部影片时,我都会大笑不已,完全陶醉其中。影片结尾,主角也是以某种方式实现了自己的升华。但是,他是真的获得了精神上的升华。在描述他的成长和变化的高潮情节时,影片充满了一种喜剧性,电影人在调侃,我们从这整个想法中获得了乐趣。但是在《西游·降魔篇》里不是这样的。《西游·降魔篇》是认真的,说教的。电影人眨眨眼睛说道,“这一切也不完全是这样的”——这样的味道在电影里缺失了。 毫无疑问,影片中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是女主角段小姐。她是伟大的,因为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她身上并没有什么升华的价值观。她理解爱情,并希望能收获真正的爱情,所以她不断为此做出牺牲。她是影片中唯一一个纯朴的、现实的和平衡的人物。喜剧就是对这种空虚的理想主义的抨击。她爱他,即使他是一个天真的理想主义者。最终,当女主角消失在他生命里和这个故事里,电影也就此终结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