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舞蹈学 >

宋代舞蹈商业化发展探究(2)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 史桂花 参加讨论

    (三)舞蹈演出场所的多样性
    在宋代,市场化的个人精神消费进一步流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娱乐在舞蹈方面已经走出了宫墙与豪宅。宋代舞蹈的演出场所多种多样,在城市主要有瓦舍勾栏、茶馆酒肆,在乡村主要有神庙戏台、节庆庙会等集市场所。
    1.瓦舍勾栏——专业型演出场所
    伴随着城市市场的繁荣发展,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他们与以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生活完全不同。他们不但追求物质享乐,更加注重精神生活和文化需求。以前那些流动叫卖式的演出和周期性的集市舞蹈节目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精神生活需求。于是,通过市肆的供给,专业性质的舞蹈市场应运而生。在宋代耐得翁的《都城纪胜·诸行》中记载:“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13]可见,城市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兴盛带来了市民商业性文化娱乐活动的空前繁荣。因此,勾栏瓦舍应运而生。勾栏瓦舍作为娱乐表演场所,是北宋时期独有的文化现象,它成为宋代舞蹈的商业化发展必不可少的演出场所,它为舞蹈商业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舞台和空间。
    2.茶馆酒肆——固定型娱乐场所
    随着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与都市娱乐生活更趋丰富,宋代的酒楼、茶肆等,作为一个城市繁荣的象征,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数不胜数的酒楼为贵族、官僚提供了饮酒、享乐、观舞的温床,也为歌舞伎们提供了展示才艺、维持生计的场所,更为宋代舞蹈市场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我们从《全宋词》宋代词人们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当时酒楼歌馆歌舞活动兴盛程度。而在词人的笔下,更多地记录了歌舞伎女作为“饮伎”、“酒伎”的商业性行为。如柳永的《荔枝香》一词:“甚处寻芳赏翠,归去晚。缓步罗袜生尘,来绕琼筵看。金缕霞衣轻褪,似觉春游倦。遥认,众裹盈盈好身段。拟回首,又伫立,帘帏畔。素脸红眉,时揭盖头徽见。笑整金翘,一点芳心在娇眼。王孙空恁肠断。”这是写酒席上歌舞伎的美妙姿态。刘天迪在《凤栖梧》中这样描述到“一翦晴波娇欲溜。绿怨红愁,长为春风瘦。舞罢金杯眉黛皱。背人倦倚晴窗绣。脸晕潮生微带酒。催唱新词,不应频摇手。问把琵琶调未就。羞郎却又垂红袖。”唐以前的伎人大都是家伎、营伎、官伎,活动在上层社会,而宋代活动于歌馆酒楼中的歌舞伎人,改变了以往依附于豪门的传统地位,服务对象发生了变化,主要以歌舞伴宴,变成了在市井中以卖艺谋生的行业。
    3.节庆庙会——集市型演出场所
    宋代是我国民俗活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宋代各个节日的活动是接连不断、异彩纷呈,有节气性的节日、宗教性的节日、统治阶级规定的节日等等。每年的大小节日包括元旦、除夕、上元节、中秋节、清明节等等,在一年中循环往复几乎遍布每一个季节。而舞蹈是这些节日里不可或缺的重要娱乐项目。但是,在宋代,由于组织乐舞表演的教坊机构的取消,在节日里的娱乐表演在性质上发生了变化,宫廷不再采取包揽的政策,权利发放给民间艺术团体,由民间自发组织“舞蹈”表演,地点也由原来的宫廷舞台变成走街串巷的流动性演出场所。政府只是派遣一些士兵维持秩序而已。于是,宋代民间的“舞队”、教坊百戏、歌舞等娱乐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万街千巷,热闹非凡。而宋代统治阶级对民间乐舞的大力支持,以及宋代民俗节日的繁荣发展,对舞蹈的商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既为舞蹈的商业化发展搭建了物质平台,同时又在舞蹈艺人、舞蹈的受众以及舞蹈的演出场所中留下了深深的商业化烙印。
    二、商业经济下宋代舞蹈文化的特点
    宋代舞蹈商业化的大发展必然会导致宋代舞蹈自身特点的转变。因此下面我们从宋代舞蹈艺术创作的目的、艺术创作的内容以及艺术创作的风格三点上来看宋代舞蹈文化的特点。
    (一)舞蹈创作的目的:娱乐消闲、迎合大众
    随着宋代舞蹈商业化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舞蹈演出成为艺人一种维持生计的方式和谋生的手段。观众是他们的衣食父母,观众的满意程度和审美眼光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计。于是,在演出过程中,舞蹈演员对不同的演出场合和不同的受众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入新的东西。创作者与观众之间随时可以进行交流,观赏者利用舞蹈艺术这种形式从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消除城市生活的紧张和压力,在娱乐之余振奋精神,对生活燃起新的希望。如:源于敦煌莫高窟宋代61窟壁画“维摩诘变”中的舞人形象(见图1),表现的是舞者在酒馆中娱宾起舞的场景。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舞者的服饰如同日常生活的服饰,动作比较随性,风格显得比较生活化,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为了消遣娱乐、迎合大众。
    (二)舞蹈创作的内容:贴近生活、反映现实
    与传统的宫廷舞蹈内容相比,商业化发展中的舞蹈内容大多贴近生活,通常是现实中普通市民生活的一种投影,同现实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题材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中最平庸、最琐碎的细节,其描写的多是小商小贩、市井小民、娼妓等等不起眼的小人物。虽然内容粗俗、平庸,但是都充满了对人情世俗的玩味,对荣华富贵的渴望等等,为了配合大众的接受能力,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且不去刻意追求人物的性格而是注重故事情节的合理性、完整性以表现世俗化的情感,使观众的欲望得到宣泄。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院画(原图为《大傩图》)中的一位民间舞蹈艺人,舞者身上的装饰很奇怪,全身缀满了各种装饰品,有螺、鳖、蛤蜊等等,头顶类似于簸箕的生活物品,手执笤帚,躬身踢腿,手舞足蹈,无论是道具还是身上的装饰品都是普通百姓日常的生活用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傩舞者由过去的驱鬼逐疫的狰狞形象变得更加充满生活情趣和民间色彩。
    
    图1敦煌莫高窟宋代61窟壁画
    (三)舞蹈创作的风格:雅俗共赏、雅俗通融
    在宋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种生产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商业城市的大规模兴起以及市民阶层的崛起,使得艺术作品中的通俗性、世俗性有了高度的发展。艺术作品在“雅”的基础上,选择人们所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和内容。因此,“雅俗通融”的审美特性笼罩于整个艺术领域,舞蹈亦如此,其宫廷舞蹈的庄严肃穆、纲常伦理与市民风味相融合;其舞蹈的功能兼顾政教性和娱乐性;其审美理想由唐代的雍容华贵、雄肆舒展转变为舒展自如、纤柔袅娜。因此,宋代舞蹈创作的风格逐渐使贵族化的倾向与民间乐舞相结合。特别是南宋时期教坊罢黜,大批宫廷乐人流入民间的瓦舍勾栏,宫廷舞蹈与民间舞蹈进一步融合,使舞蹈文化的雅俗通融色彩更加浓烈,呈现出“雅俗共赏”的可喜局面。
    敦煌莫高窟宋代61窟壁画中的三位舞伎形象,(见图2)所表现的是宫廷宴享时表演的独舞场面。与唐代敦煌莫高窟172窟《观无量寿经变》图(图3)中的舞人形象相比较,风格更加接近于写实,宗教色彩淡化;服饰和动态也更加生活化,和前代壁画中的那种充满浪漫情调、华丽雕琢的风貌有明显的差别。这既反映了唐宋两代舞蹈的区别,也反映了在商业化影响下,宋代宗教壁画里的舞蹈渗透着世俗化的元素,充满了人间世俗的气息。它们以世俗的情感与性格再现商业化对舞蹈发展的影响,表现出宋代舞蹈反对浮华,追求平易隽永、淡泊含蓄、言简意尽的美学情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