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籍从中国本土不断流向世界各地,构成了文化传播意义上的书籍环流。随着近年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海外汉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众多在中国本土散佚的版本的发现与研究,引发了对诸多学术问题的重新认识。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的发现与研究,即是其中一个例证。 早在明代,中国曲籍便已东渡日本,日积月累,为数颇丰。明治维新之后,随着西方文学观念的引入,现代意义上的戏曲小说研究,最先在日本学术界得到展开。至二十世纪,盐谷温、神田喜一郎等日本学者先后影印、排印出版了《娇红记》等多种孤本戏曲,使日本成为域外收藏中国戏曲最多的国度而深受关注。同时孙楷第、傅芸子等中国学者也先后赴日本调查,披露了大量珍稀版本。本世纪初,黄仕忠先生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全面掌握了日本各藏书单位中国曲籍的相关信息,著成《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一书,又与日本学者合作编选《日本所藏稀见中国戏曲文献丛刊》,分两辑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2016年先后影印出版,包含了新发现或新公布近百种珍稀戏曲文献,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研究。 东京大学藏署名云槎外史的《桃园记》稿本的发现,让我们知道清代最著名的满族女词人顾太清,还是一位重要的戏曲作家。同时,也使我们关注到河南省图书馆藏的另一个剧本《梅花引》。这两个剧本关涉到顾太清(1799 - 1877)与多罗贝勒奕绘(1799 - 1838)早年相恋过程及坎坷经历,具有自传的性质。作为罪臣之女的顾太清与奕绘相识甚早,却因结合无望而各自嫁娶,后二人历经磨难、终成连理。然夫唱妇随十余年后奕绘去世,太清及子女随即被逐出家门,太清于困顿之际创作了《桃园记》《梅花引》,追忆其与奕绘相恋结合之往事。剧作的发现不仅为了解顾太清的生平提供了可信的材料,丰富了清代女性文学的研究,而且对于考察晚清旗人的戏曲活动也具有特殊的价值。 晚明思想家李卓吾的“童心说”,是明代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理论观念。李贽自称是因对“龙洞山农”的说法不满而提出此说,今人却多以为“龙洞山农”为李氏假托。而据内阁文库藏万历十年合刻本《西厢记》《琵琶记》,其中李贽“童心说”所针对的“龙洞山农”的观点,即出现在《西厢记》的序中(此本中国本土已佚)。据大谷大学藏《四太史杂剧》的序跋,可知“龙洞山农”即晚明理学名家焦竑。焦竑(1541 - 1620),应天府江宁人,曾任太史一职,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主顺天乡试,遭诬劾贬福宁州同知。《四太史杂剧》为焦竑遭贬谪后选取与自己有类似遭际、同样作过太史的四位作者的杂剧作品,嘱门人孙学礼合集刊印而成。李卓吾正是因为受到了焦竑的影响,才萌生了为戏曲小说作批评的想法,进而掀起了晚明戏曲小说评点的热潮。又据京都大学藏汪廷讷自刻本《狮吼记》(此刊本中国本土已佚)序,可知汪氏正是在焦竑的建议下将原先七出的杂剧扩充成三十出的传奇《狮吼记》。联系到万历三十年(1602年)刊陈所闻编《南北宫词纪》也由焦竑作序,可知焦竑作为万历中后期南方思想学术界的代表人物,同时也积极参与了戏曲小说的校刻、批点,并对晚明戏曲小说的兴盛产生了重要作用。 与为数众多的历史剧不同,大谷大学所藏《育婴堂新剧》是一部反映“当代”真人实事的剧作,且未见诸各家曲目。该剧又被称为《育婴堂柴善人传奇》,“柴善人”指的是中国最早开设育婴堂以收养弃儿的山阴人柴世盛。该剧以十六出的篇幅对柴世盛和育婴堂的故事加以敷演,为我们了解柴世盛其人和育婴堂的历史提供了材料,对于研究清初善会活动史也别具意义。 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从多个侧面深化了已有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我们对于中国戏曲发展史的认识。同样,其他领域海外汉籍研究的深入,也在新材料发掘的基础上,推动着学术研究的新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