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那您认为昆曲保护的关键在哪里? 柯军:昆曲保护的关键在于传播。要通过向大众介绍昆曲这门艺术“美在哪里”,才能让大家去了解,之后才会有认识,方懂得欣赏,便自然会产生台上台下的共鸣,最后才能得到认可与尊重。因此,我们当前要做的工作就是让大家懂昆曲,否则再过十年,就没有人去学、没有人去传唱,昆曲就会消失。 在昆曲保护中也有让人困惑之处。千百年的传唱中,昆曲并没有留下艺人的名字,但你会记住汤显祖,可以知道《牡丹亭》,却不记得是哪位演员出演的。与之对应,在京剧史上,你能记住梅兰芳,你能记住《贵妃醉酒》,但却记不得是谁写的,因为京剧是艺人的艺术。而昆曲则不同,它是艺人的艺术,更是文人的艺术,文人有精神上的自由和品格上的独立,假如一味迎合大众文化,那么昆曲就会丧失了风骨。 《中国社会科学报》:杭州越剧团推出《简·爱》,您也曾自导自演《浮士德》、《余韵》和《藏》等新概念昆剧,能否谈谈实验昆曲对昆曲发展的意义吗? 柯军:按照传统戏的表演程式,演员只要一登台,就要把自己化成角色,替古人代言,而艺术家对艺术与人生的感悟欲望却被压抑。 2003年,应台湾“当代传奇剧场”的邀请,我有幸尝试实验昆曲,《余韵》就是这样诞生的。其实,“原创实验”并非是要颠覆传统,而是要探索一条昆曲与时代同步发展的艺术之路。昆曲作为遗产需要保护,需要守卫;昆曲作为艺术则需要发展,需要突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