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名家对话 >

程民生:《清明上河图》的文化效应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光明日报 程民生 参加讨论

    宋徽宗时代的宫廷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为市井风俗画作品,绢本,水墨淡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画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再现了北宋开封城市生活的面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且为“故宫百宝”之首。
    《清明上河图》问世不久,即在靖康之难中被金军掠夺至北方。其流传颇具传奇色彩,虽然历经坎坷,但其光芒从未被泯灭,产生的巨大影响出现了奇迹:一是其影响随时间推移越来越大,二是其范围远远超越了绘画、艺术领域。
    引发模仿热,推动市肆风俗画发展
    该图感染力强,欣赏价值高,内行人能看出大门道,外行人能看到大热闹,深受世人的广泛喜爱,因而自古以来临摹该图之风就很盛行,形成一股《清明上河图》热。早在明代,沈德符就说:“今《上河图》临本最多。”晚明李日华提及:“京师杂卖铺,每《上河图》一卷,定价一金,所作大小繁简不同”,正是当时北京市场的记录,足证临摹《清明上河图》已经产业化、商业化。又如清代苏州画家黄彪,以擅长临摹《清明上河图》闻名:“摹仿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几欲乱真。”其摹本恐非一幅,当属商业行为成就的名气。
    不计其数的摹本外,更有仿本、臆造本,许多本子有所创新,把宋代开封、明清的江南市景、北京风貌等,都以《清明上河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将市肆风俗画不断推向高潮,正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之后,南宋开始流行起记载城市生活的“梦华体”一样。这一艺术价值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其意义就是该图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供世人任意挥洒,成为市肆风俗画的源头。
    众多仿本中,最著名的有两种:一是明代著名画家仇英本,采用青绿重彩工笔,重新创作了一幅全新画卷,风格与宋本迥异,描绘了明代苏州热闹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风情,十分精美,被称作后世众仿作的鼻祖,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二是清院本,由清宫画院的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五位画家在乾隆元年(1736)合作画成,是清廷官方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长之作品,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现今在世界各地大博物馆所藏各种版本的《清明上河图》多达30余种,仅2000年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的“《清明上河图》特展”上,就有7件藏品呈现在观众面前。该题材的绘画在社会上产生的持久效应可见一斑。
    我们要明确的是,《清明上河图》不是个简单的概念:狭义的《清明上河图》,专指北宋末期张择端创作的反映东京开封市井生活的作品;广义的《清明上河图》,泛指有前者启示派生的一系列景致、时代、地区、风格不同的城市生活作品。
    风俗长卷的代名词和市井繁华的形容词
    《清明上河图》热不仅表现在模仿画作,更成为风俗长卷的代表和代名词。清人阮元在欣赏王振鹏《江山胜览图》时写到:“山峰多用云头细皴,墨色淡冶,钩画精细。山水云树极多,其中又多人物布景,仿佛《清明上河图》,而山水多耳。”明明看的是《江山胜览图》,偏要用《清明上河图》这一代表来衡量。
    《清明上河图》因其独特性和知名度,从一幅画的名称变化成为形容词。例如市井繁华景象,就常用“清明上河图”来形容。如清代蒙古族人崇彝记载北京道:“三月初一至初五日,为东便门内南河沿蟠桃宫庙会。沿堤摊棚林立,百戏杂陈。自崇文门以东至此三里之遥,车马喧阗,人烟杂沓,有《清明上河》风景。”清代满族人震钧在北京东便门内太平宫也看到:“地近河堧,了无市聒。春波泻绿,堧土铺红。百戏竞陈,大隄入曲。衣香人影,摇颺春风,凡三里余。余与续耻菴游此,輙叹曰:‘一幅活《清明上河图》也。’”清代苏州名胜狮子林,“每当春二三月,桃花齐放,菜花又开,合城士女出游,宛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也。”甚至在南国广州,也有其名气:“顺德龙江,岁五六月斗龙舟……又曰大良龙凤船,舟极华丽,设轮而转,作鞦韆戏,仿彿《清明上河图》所有,尚为升平盛事。”《清明上河图》早已不再是一副图画的名称,而是风俗画和长卷的代称,甚至成为市井繁华的别称、形容词。
    到现代,把《清明上河图》作为形容词来使用更为广泛。比如评价《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的一篇文章,标题就是《在静默中构建当代文学的“清明上河图”》:“该书勉力追求的,正是这样一幅当代文学的‘清明上河图’、一部由一个个被‘复现’的历史场景勾连而成且具有某种历史动感的当代文学史。”《清明上河图》又成了全景式、纪实式研究作品的形容词。
    衍生品层出不穷,形成文化产业
    《清明上河图》热在当代更加火爆。其影响超出自身的生存时空,提升到一种带有文化意义的高层面,特有的文化价值远远超越了绘画界,也远远超越了艺术界乃至文化界,衍生品层出不穷,形成文化产业。如前所言,早在明代,绘制、销售《清明上河图》就已经产业化,现代的红火则是明代望尘莫及的。由于该图的广泛、巨大影响,早已达到妇孺皆知的地步,各种材质、各种表现形式的《清明上河图》不断涌现。既有纪念币、邮票、火花、电话卡、明信片、扑克牌、香烟盒等,又有瓷画、鼻烟壶画、烙铁画、漆画、拼贴画、油画、剪纸、纸刻、沙盘、麦秸秆、钱钞等,至于雕刻如微雕、木雕、石刻、砖雕、根雕、铜雕、竹雕、骨雕、瓷雕、银雕、玉雕等,刺绣品如汴绣、苏绣、蜀绣、鲁绣、湘绣、发绣、十字绣等,壁挂如有挂毯、竹帘壁挂、大理石壁画、铜版画等。其蕴含的无穷魅力不断得到发掘,成为一种系统的文化产业,源源不断地创造出了巨大财富。另有以此命名的歌曲、电视连续剧、歌舞剧、大型舞蹈诗、大型交响音画、动画片、二胡曲、小说等文艺作品,也是层出不穷。在中国以及世界绘画史上,一幅图画能有如此众多衍生物的现象是绝无仅有的。
    更为突出的是其犹如神话般地走出画面,将其复原,使之活化,在许多地方落地生根,再现辉煌。
    最早将《清明上河图》落地建设、展示利用的是香港宋城。这是1979年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仿照北宋首都开封建成的一座旅游城,坐落于九龙荔枝角荔园游乐场旁边,占地5500平方米。经营10余年,曾红极一时,1997年结业(拆除)。
    1996年建成开园的杭州宋城旅游景区,位于西湖风景区西南,基本依据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卷,按照宋代营造法式再现了宋代都市的繁华景象。由《清明上河图》再现区、艺术广场区、九龙柱群区、瀛洲仙山区和南宋皇宫区等部分组成。在号称人间天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遍布的杭州,这座仿古新景点借助名画的魅力很快便成为杭州极具人气的主题公园。
    在江苏无锡影视基地,中央电视台为拍摄大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投资建造了又一个影视拍摄基地水浒城,1997年正式开放。主体景观分为州县区、京城区、梁山区三大部分,京城区的重要建筑“清明上河街”,就是根据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虹桥至街市城门内外的布局建造的。
    1998年,在浙江金华横店影视城又建了一处占地500亩的清明上河图景区。也是参照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同时对开封市进行考察,对宋代建筑和绘画资料进行了全面研究,并结合影视拍摄需要,耗巨资历时一年而成。气势恢宏、风光旖旎。
    1998年,在《清明上河图》的原型地、创作地开封,建成一座大型宋代文化实景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该园坐落在开封市龙亭湖西岸,严格按照张择端的写实画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设,占地600余亩,其中水面180亩,大小古船50多艘,房屋400余间,景观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形成了中原地区最大的复原宋代的建筑。
    2012年,张择端的故乡山东诸城不甘落后,在诸城的城市核心区,潍河岸边建成又一座清明上河园,遂成为山东最大的水岸公园步行街。项目总规划310亩,总建筑面积20万平米。由书画文化主题商业街和滨河主题公园两部分组成,包括张择端故居、万古塔、鎏金阁、清明上河图动画展示馆、非遗传人艺术作品馆、文化一条街、酒吧一条街、大型超市、电影院、商务酒店、餐饮美食街、娱乐城等18种业态。
    河北唐山麻龙湾的《清明上河图》泥塑文化园,始建于2007年,是一座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的大型泥塑艺术园林,占地200亩。它以精湛的泥塑艺术,把《清明上河图》中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按真实比例立体的、全方位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游人穿行其间犹如身临其境。
    以上主题公园,多产生了数以亿计的经济效益。此外,更多地方还有“清明上河街”。如广东东莞凤岗龙凤山庄投入3000多万元建造的大型古典建筑清明上河街,2011年正式对游客开放。它以《清明上河图》为雏形,融入现代灯光及科幻元素打造而成,集观光、购物、美食、表演于一体。2006年北京朝阳区东郊市场建造的名为“清明上河街”的步行街,经营来自56个民族的特色商品。河南漯河东方大市场中也有清明上河街,属于商铺商业街。至于以《清明上河图》为招牌的楼盘小区就更多了,如马鞍山的清明上河城,芜湖的清明上河城等等。其卖点显然都是《清明上河图》中体现的宜居,该名称又成了舒适、和谐、典雅的代表。
    总的来说,都是以《清明上河图》搭台,旅游经贸唱戏,将其全方位的产业化,成为经典的文化产业链。
    学术研究持续发展
    对《清明上河图》进行研究就一直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史学界、美术界、文物界、建筑界以及众多的业余爱好者等都在研究,都有大量论著。据不完全统计,直接研究《清明上河图》的专著有28部,论文有300余篇,间接以及涉及者不计其数。《河南大学学报》在20世纪80年代还专门开辟了“《清明上河图》研究”专栏还召开了学术研讨会。如2005年10月,北京故宫博物院召开了“《清明上河图》及宋代风俗画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和美国、日本、加拿大的历史学家、美术史学者、建筑学专家就该图的传承、著录、定名、作者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将《清明上河图》的研究推向高潮。周宝珠指出,从事《清明上河图》研究的人员早已不限于美术和历史学界,诸如文物、历史、绘画、文学、建造技术、医药卫生,饮食服务、民俗与服饰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诸多爱好者,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这是需要许多专门知识才能解决的。在这个研究热潮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问,应该称之为“清明上河学”。
    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符号
    《清明上河图》在海外同样有重要影响。世界各大博物馆存有各种版本的《清明上河图》约计30幅,其中宋代两幅,元代也有几幅,明清最多。《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画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现的对象是劳动者和小市民。……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树木、水流之间相互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此后历代绘制的都市风俗画,无不受其影响。”评价可谓中肯。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世界上最高级别的展览活动之一,被形容为人类文明的驿站。融合世界各国带来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文化于一地,世博会让全世界上千万民众前来开阔眼界,进行学习交流,产生思想碰撞,从而激发新的进步。上海世博会是历史上首次由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总投资和参观人数是世界博览会史上的最大规模。其中的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在馆内最核心、也是最高的49米层展区北面,主题是“智慧长河”,整面墙赫然是长128米、高6.5米的《清明上河图》投影版,并有时间变化和人物行动,成为最热门的镇馆之宝。闭馆之后在世界各地巡展,无不引起轰动。对河南馆来说,该“特产”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其镇馆之宝便是大型香樟木根雕《清明上河图》,为其引来了大批观众。
    由于《清明上河图》是不需要翻译的中国社会历史和城市模型,可以让广大外国人更容易地直接了解中国,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和历史城市符号。所以,西方汉学家教学时,常从它入手来形象地认识古代中国。在日本,几乎每个大学生都知道《清明上河图》。2012年1月,“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纪念展”之“国宝观澜———故宫博物院文物精华展”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举行,其中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首次在国外展出,极大地调动了日本参观者的好奇心。据闻观众参观《清明上河图》真迹时,排队等待时间长达5个小时,参观者超过10万人,盛况空前。真迹返还之后,欣赏摹本的兴趣依然不减,总计达到25万人次。
    非但如此,《清明上河图》在海外被当作未来城市的理想样板。著名美国城市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一书中,特别引用了《清明上河图》作为未来城市理想的说明图,并作说明:“如果生命得胜了,未来的城市将有(当然只有极少几个城市具有的)这张中国画‘清明上河图’所显示的那种质量:各种各样的景观,各种各样的职业,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各种各样人物的特有属性——所有这些能组成的无穷的组合,排列和变化。不是完善的蜂窝而是充满生气的城市。”这种充满生气的城市就是和谐城市的代表。《清明上河图》犹如一朵永不凋谢的鲜花,千年之前的城市建制、景观氛围,居然仍是未来城市神往的模本,其生命力之强大,非但张择端不敢想象,也实在出乎中国学界的意料。在越来越多的高楼空间挤压下,越来越多的浮躁中,该图仿佛是人类返璞归真的精神伊甸园。
    奇观是怎样产生的
    首先必须了解的是,在作为孕育这幅国宝的北宋京师开封,究竟发生了什么?
    西周以来的近两千年间,我国城市建置一直是市(商业区)与坊(住宅区)分设,唐朝长安城最为典型。城内纵横25条大街,把住宅区划分成整齐的110坊,形似围棋盘。坊门定时启闭,非时翻越坊墙处以杖刑。商业区只有东市和西市,四周也有围墙,是官方集中管制的封闭型的商业交易场所。坊市制的城市以便于统治管理为原则,突出的是政治中心,商业地位低下,城市活力有限。
    剧烈的变化在宋代发生了。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大城市。”《哈佛中国史》评价道:“(宋代)开封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新型都市,它展现了前所未有的都市布局和生活方式。”正如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乔纳森·斯彭斯在2000年1月1日《新闻周刊》所言:“上一个中国世纪是11世纪。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国家……当时宋朝的首都在东京汴梁,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人口达百万,是世界最先进最繁荣最庞大的城市。”开封城是城市史上由古典型转变为近代型的开端,而且是世界历史中率先转型的城市。特征就是城市格局由坊市制改善为街市制,即由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店铺遍布城市内外。居民、商人经商不但可以不受空间限制,在时间上同样不受限制,这就是夜市的盛行,繁华地带的夜市甚至通宵达旦。此前历代帝王都实行宵禁,相应的是禁止夜市。蓬勃发展起来的夜市,不仅说明了城市治安无须过虑,还使得人们开辟了夜生活,增添了享受,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生产和生活。这就意味着,整个城市都是一个开放的大市场,是一座充满活力与自信的不夜城,也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座不夜城。
    城市由宋以前封闭式的“城”强“市”弱的城堡,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即突出“市”的近代新型城市。由主要体现统治意志的城市体制,蜕变为兼顾商业、市民意志的城市体制。随之形成崭新的都市人文景观和管理模式,城市居民坊郭户与农民乡村户在户籍中分开,市民阶层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市井文化随之应运而生,并成为引导市井文化的主体。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这一开封拐点,走出一条新路,激起一系列历史新现象,为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舒适的生活方式,开拓了居民的生理视野和心理视野,使城市格局人性化,城市生活舒适化,社会文化平民化,人民生活有了更多的精神、物质享受,核心价值是城市的解放、人性的解放。正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所揭示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传统文化由此从单纯的农业文化变为农业文化与市民文化并列,农耕一元结构更新为城乡二元结构,并将城市文明、商业文明发展到了最高峰。商业的发达,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有了熙熙攘攘的闹市,有了高耸林立的酒楼,有了欢歌笑语的勾栏,城市的美感怦然显现。新型城市所展现的繁华美,强烈地冲击了文人,使之兴致勃勃地诉诸笔端,予以充满激情的记录或描绘,于是就有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及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城市的美首次充分展现并被发现,令后人神往。这一时代命题,正是《清明上河图》具有元典性的原因。美学学者罗筠筠即指出:中国城市审美文化的真正发生是在宋代,“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描绘世情的民间风俗画也创举性地登上画坛,其纯朴生动的内容、细腻写实的手法,不仅是宋代城市生活的艺术再现,而且是宋代城市审美文化物化产品的典型”。由此可以说,中国城市审美文化诞生于汴京,标本就是《清明上河图》。东京开封因此俨然世界上最早的城市琥珀,遂成永恒,并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故乡。中国市井文明就是由此诞生。
    创作于北宋后期开封的《清明上河图》,是近代城市形成的产物,那种平民式的高贵,是一种红尘的惊艳。其影响更是无与伦比的奇迹,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文化、精神效应。《清明上河图》不再是一幅画,不再是一种美术形式,早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精神向往。其魅力、张力,在公众与学界的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绘画作品所无法比拟的。对世界而言,具有名片性;对当代而言,具有元典性;对开封而言,具有标志性。所有这些,可称之为《清明上河图》奇观。这一千年文脉的奇迹贯通古今,最大限度地弘扬了中华文明,所浓缩的中华文明给当代中国带来满满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至少可以证明,古典有着强劲的生命力,在当代也是可以活色生香、做大做强的,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了榜样。
    程民生 1956年生,河南开封人,历史学博士。河南省特聘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原副会长,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宋史,兼治中国文化史和中国经济史。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出版《宋代地域经济》《宋代地域文化》《神人同居的世界》等著作10余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