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在大多数人的概念里是收集绘画素材的一种手段,也是现代艺术教育中提高造型能力的基本方法。正是因为写生还处于“零部件加工”阶段,它并不是绘画“成品”,更有掺夹着画家即兴涂抹的内容,因此大多作为文献辅助,很少专门集中展示。换言之,写生展览必然是作品概念,除直接对照实景实物摹写临描之外,更重要的是创作,“有图有真相”,从而表现出完整的绘画理念和艺术风格。 前不久,马锋辉在西湖边的个展“写生的意义”,规模不大,但在眼下林林总总、良莠不齐的展览中颇具“小清新”。倒不是说他的作品风格,而是这次展出的50件水墨山水写生稿突破了以往对其松、荷题材的局限,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学术上对中国画写生的深层次思考。 对于传统中国画来说,其审美意识和表现形式与西方绘画大相庭径,写生也应有独具的魅力和意义。中国画写生除积累素材外,也是创作的一种形式。尤其是山水画写生,创作的成分更加明显。用毛笔、宣纸、墨汁来作画,本身就具备了作品的基本成因。另一方面,中国画有特定的图式,山水云雨、草木树石各有画法,成熟的艺术家必定将图式和画法了然于胸,不过是“观物之生,格物之理”,通过观察、体验、联想、感悟,手写心记,完成写生,这正式“创作”大致无二。中国画家注重传统,在临渊摹笔中领悟水墨意境和高雅格调;中国画家也注重创造,在师法自然中印证华茂风度和时代气息,两者的有机结合,正是中国画写生的可贵之处。 中国画写生突出体现的是中国画以形写神、意象生动的特征,重在“物物有一种生意”,“生”和“意”密不可分,写生的核心在于写意,这种写生观念推动了中国画生机勃发、绵延发展。中国传统的写生观强调“应物象形”与“气韵生动”,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境界。而西方的写生观强调“以形写形”,讲究画面的整体性与精确度。近代以来,中西写生观念开始了碰撞融合,比如黄宾虹、吴冠中的写生观,均强调了中西结合的方式,黄宾虹以传统写生观为根基并渗透了西方注重形式的创造,而吴冠中以西方写生观为基础进行传统水墨式写生的探索。研究中国画写生,不能脱离中西交融,但更应注重中国画写意的本质特征。浙江美术馆曾举办过一个名为“活泉映照”馆藏写生作品展,从“写”和“生”、艺术和现实上探讨写生绘画的涵义。山水画卧游写意,表现河山气韵;人物画传神写照,展现生命风致;花鸟画对景写情,体现生气华茂,都体现了当代美术创作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注重兼容并进的特征。作为主要策展人,马锋辉的策展思路和其创作观念同出一辙,由绘画写生的基本手段深发开去,以写生创作反映现实生活,记载艺术家敏感的视觉发现和内心情绪,展现社会重大变迁与发展历程。 陈衡恪说:“中国人之画,意中之画也。先入于目而会于意,发于意而现于目。因具体而得其抽象,因抽象而完其具体,此其所以妙也。”中国画写生与画家的人生阅历和绘画修养密切相关。传统的中国画家不直言写生,讲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搜尽奇峰打草稿”,其实对中国画写生具有很高的标准和要求。一是提高画家的文化修养,中国画与诗词文赋等其他传统艺术形式融会相通,这样的绘画状态和画家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境界有关;二则是多采集绘画素材,除了“转移摹写”外,画家亲近自然、深入生活、感受生命,从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汲取绘画创作的无穷灵感,得神似,显神韵,传神奇,这是时代发展和艺术创新的实际需要;三是磨练绘画技艺,在反复磨砺、刻苦专研、勤加练习中,才能不断体味到“搜尽奇峰”的绝妙之处,才能在漫漫“打草稿”的过程中凝练出个人的艺术境界。许多人惊诧于马锋辉绘画的转变是因为他写生不懈而从未示人,这50件写生作品的背后是另外成百上千张写生积累。了解马锋辉的人都知道他艺术探研上的勤奋刻苦,静心思索,精进不懈,使得他达到如此的境界:他清楚写生的意义,也在写生中做到了对他绘画有意义的事情。
责任编辑:紫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