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作曲家刘锡津受新加坡华乐团委托,创作了高胡与乐队的协奏曲《鱼尾狮传奇》,至今这首触动心弦的经典之作依然是新加坡华乐团的常演作品和保留曲目。刘锡津首次与新加坡华乐团合作是在1998年,当时的音乐总监胡炳旭以刘锡津的东北风情作品做了专场音乐会,反响很好。次年胡炳旭便力邀刘锡津,请他为乐团量身创作6首协奏曲。2017年,现任新加坡华乐团音乐总监的叶聪再度邀请刘锡津与乐团第三次合作,刘锡津为此特别创作了二胡协奏曲《诗咏国魂》,由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二胡演奏家于红梅在新加坡首演。近日,这首“试图以概念性的手法省思历史上的灾难”的作品再次奏响,由山东歌舞剧院主办,指挥家洪侠指挥山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演出、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合唱团参演的“乐蕴中华”刘锡津作品音乐会在山东省会大剧院上演。在这首作品的“国难”与“殇祭”乐章中,观众们无不为二胡与乐队那肝肠寸断的倾诉、层层递进的情感,以及作曲家透过音符手捧热土的爱与深情所打动。 声乐作品《我爱你,塞北的雪》《北大荒人的歌》《东北是个好地方》,器乐作品《北方民族生活素描》《满族舞曲》《靺鞨组曲》《乌苏里吟》,交响诗《乌苏里》……刘锡津生于东北,作品也多以东北色彩著称,那些来自故乡沃土、来自血脉深处的音符汩汩流淌,以质朴真挚的情感谱写出的旋律雅俗共赏、打动人心。近年来,刘锡津的作品除了体现地域特色以外,取材更加多元化,表达也更为丰厚与深邃。 音乐会上,山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演奏了具有浓郁天津民俗特色的合唱与乐队作品《连年有余》,极具江南韵味的竹笛与乐队作品《雪意断桥》,还有合唱与乐队合作的雄浑之作《壮族诗情》,以及近年新创作的箜篌与乐队协奏代表作品《袍修罗兰》组曲中的《地——醉客伏泥》和《火——火凤凰》。李宝顺、于红梅、戴亚、吴琳等民乐演奏家的精彩演绎也将作品呈现得近乎完美。 “作曲界众所周知,歌颂中华民族使命的题材是最难把握的音乐创作切入点,或者流于空洞或者难以有高质量的艺术形式予以体现,而这场刘锡津作品音乐会冠以‘乐蕴中华’的宏大气派,且作品多为近年来的新作及首演作品,这在民乐作曲界是一个重要突破,有着强烈的时代使命感,有着榜样般的示范意义。”音乐理论家、评论家刘再生听过音乐会后不禁感慨道。在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张殿英看来,刘锡津无论是器乐作品还是声乐作品遵循的一个原则是“反映人民生活、从生活中来,讲中国故事、用中国语言,雅俗共赏。”张殿英说,刘锡津的作品均是旋律优美、民族风格浓郁,有根基也有创新,但都悦耳动听、不落俗套。 每次音乐会的尾声,那首动人的《我爱你,塞北的雪》奏起,指挥家洪侠都会从乐队转向观众席,示意台下的观众一起合唱这首歌曲,她总能看到观众席上一张张热忱而激动的面庞。其实不用指挥提示,台下的老少观众都会情不自禁地站起来,鼓掌合拍一起跟唱。“这就是好作品的力量。”洪侠已多次指挥中西乐团演出刘锡津作品。她说,指挥家应当听取作曲家的解释,同时也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和领会来诠释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刘锡津的作品中委婉动人的旋律,贴近人的情感,听者悦耳,演奏起来也得心应手,不会故弄玄虚,不故意为难乐队。创造新作品,有好旋律,能够表现乐队音色,才能长存于听者心中。” 箜篌组曲《袍修罗兰》是一首有着佛教寓意的作品,在这台音乐会上,与刘锡津其他作品相比更加空灵和独特。中央民族乐团箜篌演奏家吴琳曾首演过不少箜篌新作品,但她一直将《袍修罗兰》视作“心头好”,音乐会上她细腻的演奏,将这部作品背后深深的意蕴传递了出来。当音乐戛然而止,台下观众掌声骤起,纷纷为这部作品和演奏家喝彩。吴琳说,“有不少观众说,箜篌他们是第一次听,可见我们这个专业是多么小众,在这么一场重要的音乐会中安排箜篌曲目,也可见作曲家的良苦用心。”刘锡津作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的会长,十分关心箜篌专业的发展。吴琳感慨说,“这种乐器历史悠久但断档过很多年,近些年才又慢慢发展起来,很不容易。除了我们演奏者,还很需要作曲家、指挥家一同参与,因为箜篌很缺好作品。我喜爱这部《袍修罗兰》 ,因为作曲家很懂乐器,在这首作品里既有深情,又有悲悯之心,还有童真,与箜篌的气质十分契合,难得能把题材与形式内容结合得这么好,每每演奏都沉浸其中,十分感动。” “充分展现了民乐作品的时代感与民乐人的使命。”音乐会后,不少业界专家、演奏家都不约而同地说出这样的感受。刘再生表示,民乐的发展需要创新,需要有强大的推动力,而各种乐器与乐队、合唱与乐队的形式恰恰是表现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这场音乐会将民族乐队与多种乐器高难度结合的同时,推动了独奏乐器光彩四溢的表现力和民族乐队的整体建设,这一创作导向无疑具有重要的突破价值,对于民乐的发展必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刘再生看来,创作者的自我突破有着引导民乐界创作的作用,“音乐会以新颖的格调和动人的音乐语言向观众展示了民乐发展的新动向。作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刘锡津在作曲领域的追求和成就无疑对民乐的发展起到了号召和凝聚的作用,这也是突破中的突破”。刘再生说。 (中国艺术报记者 张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