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画,严格的说它不是一个画种,它其实只是对某一类绘画形式的界定。说明这种画不是主流的所谓学院派的,也不是像传统水墨一样是从唐、宋开始有清晰的发展脉络。农民画以乡村生活为素材内容,描绘群众喜闻乐见的农村生活场景,演绎农民的生活,表达农民的生活情趣和理想追求,反映农民的精神面貌和新农村新气象,追求纯真质朴的艺术风格。它有民间工艺美术的影子,在风格、题材上继承民间绘画、剪纸、刺绣、木版年画、门神等民间美术的表现方法,但又包含了许多当代绘画的元素。农民画的作者,往往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有农民、工人、渔民,也有地方教师等等。 究其渊源,农民画大概只有半个世纪左右的发展史。据资料称,1957年,江苏邳县陈楼乡农民张友荣在墙上用锅灰水画了一幅以批评饲养员克扣饲料粮为内容的壁画,被当作当时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的新鲜事物而大力推广。一时间,邳县展开了空前的群众性农民绘画运动。当时在中国美协工作的老一辈美术工作者蔡若虹、华君武、王朝闻等发现了这个新生事物,迅速在《美术》杂志撰文介绍。江苏文化部门和美协也十分关心,及时总结推广,并在邳县、徐州地区和江苏省美术馆举办邳县农民画展。到1958年8月,邳县一共成立了1800个美术小组,计1.5万人,完成壁画10.5万幅,成为“大跃进”时期全国农村壁画运动的一面旗帜。“人人做诗人,个个当画家”的口号在当时风靡一时。农民们一手拿锄头,一手执画笔,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用最简单、最直接的图案描绘出来。 农民画发展到当代,已经在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画乡、画村,像上海的金山农民画、陕西的户县农民画、浙江嘉兴的秀洲农民画、舟山的渔民画等都已经成为了当地享誉中外的文化品牌。但与此同时,很多地方的农民画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一哄而上,后劲不足,难有特色,画家个体零散等等。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把农民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名片,但在提升农民画水平和培育市场方面难有作为,都是农民画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 农民画作者的主体是农民,绘画创作对农民来说原本是一种业余的爱好,而非主业。只有当他们能享受到绘画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以及物质上的回报,才能刺激他们的创作热情,也才能让他们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许多画家难以坚持,农民画的发展后继乏力,与社会商业意识的深入人心有一定关系。一个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的劳动者,画不出什么成绩,又无法保障生活,是不可能心安理得地搞“创作”的。农民画打入市场,是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应该做好培育农民画市场的工作,创新思维方式,把农民画作为一个文化产业来转变,大力加强本区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投人,引导和扶持农民画进入市场,既弘扬民间艺术,又给群众生活增加一定的收入,让农民画作者从绘画创作中真正得到实惠。农民画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有市场的支撑,但市场又是很残酷的,市场的接受程度决定了农民画进入市场水平的高低。农民画作者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唯有精品才是赢得市场的关键所在。农民画家自身要以创作的态度去对待每一幅作品,走创作与市场共同繁荣的路子。这样农民画的质量提高了,作品的销售也会有更好的保障。有的农民画作者看到农民画有了一定的市场,就开始要数量不要质量,大量的粗制滥造的作品不仅会影响整个区域农民画的形象、降低整个区域农民画的艺术水准,更会影响到市场对农民画的接纳水平,从而逐渐演变成价格低廉、市场不景气的恶性循环。 农民画不是原发性的民间艺术,而是经过文化部门有意识地组织、扶植起来的“群众艺术”。政府文化部门有义务做好作者的培训、引导,充分利用文化馆和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和场馆条件,定期对农民画作者进行创作辅导。专业美术理论知识和绘画创作经验,可以引导作者的创作倾向,使得一个区域农民画风格创新。从发现美到欣赏美,再到能表现美,是一种美学素养上的提升。农民画作者只有通过理论和技巧的学习,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在平凡的日常劳动中发现愉悦,从生活细节中捕捉和定格感人的画面,并掌握提炼生活和表现画面的能力。农民画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绘画表现形式而存在,正是因为它相对直接地表达现实生活,简单质朴但感人至深。现在的农民画作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专业化倾向的问题存在,作为一个有地域特色的农民画群体来讲,农民画作者更应该坚守的是“民间立场”。 农民画尤其需要重视后继人才的培养,因为当代社会人群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年轻一代愿意留守在农村的都不多,在家的又对绘画创作缺少认识和积极性。的确,让青年人在农村进行“艺术创作”,无疑是奢侈的和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有切实的措施,保证农民画创作人才建设。当前农民画作者队伍中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的问题,中青年作者尤其是年轻作者偏少,老年作者男性偏多,中青年作者中女性偏多。接班人的培养是农民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原因,是从艺术创作本身的问题,农民画的审美,创作方向、题材选择,都没有新的有效拓展,归根结底还是农民画产业化程度不高,没有涌现出一些真正能随时代创新的作者,更没有画而优则富的榜样人物;难以对新一代农村青年形成吸引力。 当下,在举国上下重视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潮中,农民画是有外部的发展机遇的。新农村建设方面,政府部门扶持农村文化产业的力度也在加大,农民画的创作者只要坚持自己的特色,在创新上努力,必定可以拓展出更大的市场空间并在新的时代留下印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