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彩在中国有着古老的历史,即使曾被边缘化,但它的发展还是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美术史——这是现代岩彩画的基础。历经了二十多年的发展,现代的岩彩画已经受到各界的瞩目,它以独特的美感和特殊的艺术语言正向世界展现更多关于东方的材质之美和艺术精髓。现代岩彩画即指用胶做媒剂调和矿物色进行绘制的画,在这个宽泛的定义中,矿物色材料无疑成为关键,因其矿物色材质而形成的独特艺术语言是本期探讨的重点。 王雄飞 景星岩之一 90×60cm 矿物色、麻纸 中国传统岩彩画的材质与表现 从与其他画种的横向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材质美是岩彩画的精神所在,而这种材质美必然是通过“矿物色”这一特殊载体呈现的。在国画中,矿物色、植物色和合成色有着很多明显的差别,矿物色通常可呈现沉静凝重之感,植物色则是轻盈鲜活的,合成色自然是为了填补前两种色相的空白而制造的,具有丰富性和过渡性。如果墨是国画的灵魂,那么矿物色就是精气,同样的技法,用矿物色和其他颜料将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效果。例如矿物色的朱砂,即使颜色艳丽,但是却能很好地沉于画面,与墨色相协调,而普通颜料的红,很容易有“轻浮”和“扩张”之感。 在形容“龟兹”、“敦煌”等古老壁画时,“瑰丽”是常用的词语,古人的色彩观让壁画美得耀眼,各种高纯度的色块、各种冲撞的色彩布局,使壁画出现摄人心魄的震撼力和感召力。然而色彩心理学却显示高纯度的红、蓝等都会将人的情绪引向狂躁、忧郁等极端中,很明显,这点天然矿物色却能达到高雅、古朴、沉稳之感。欣赏“龟兹”“敦煌”等古壁画,人们的心神往往能从浮躁中沉淀下来,感受到一种无边与高远之情。古壁画能够一脱艳俗之味,显得端庄瑰丽是矿物色的魅力所在。 矿物色绘制的作品色彩极为稳定,在辽宁牛河梁发掘的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里,赭红间黄白色交错的三角形几何图案历经了近5000年,依然色彩明丽、清晰可见。 在传统观念里,土是“厚”的,石是“坚”的,矿物色的物理特性,使它在视觉效果上就具有“厚”和“坚”的特点,其继而产生的审美体验就是“厚重”“牢固”“持久”“坚硬”,所以,天然矿物色在物理特性和视觉效应上都具有深沉而又艳丽的特点。 岩彩画矿物色的独特审美 作为材料,以矿物色为原料的岩彩的结晶体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和美感特性,岩彩颜料本身视觉上的厚度,就有着丰富宽阔的表现魅力,它色彩种类丰富,色泽鲜艳晶莹。一方面,如果把水墨大写意的泼洒技法和岩彩相结合时,就会出现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如果把诗意融汇到画面中,追求画面的意境和神韵,就会延续中国文人画以诗入画的传统。另一方面,岩彩画注重肌理与造型的对比,强调的是对比与和谐的“痕迹美”。在“笔墨的”、“水墨的”中国画之外,传递着在卷轴画之外更为多样化的绘画情趣和审美观念。画面矿物晶体的质感,自然映射出一种其他画种所没有的现代装饰之美,使它更具有与现代绘画相融合的特性。 岩彩画蕴含着中国画的传统精髓,又吸收西方绘画的一些优点,然后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这使得岩彩画有其自身的特点。岩彩画所用的材质,可以采用薄厚等多种技法,包括传统的积墨法,都可以涵盖其中,但是它的美感是国画、油画都不曾呈现的。例如,两种颜色的交叉与重叠,粗细颗粒之间能够把底色渗透出来,并且呈现出丰富的纹理效果;笔触之间、颜色的相互交替,有一种变化无穷的美。《考工记》中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可以为良。”这是良好造物的审美标准。其中,“材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材质是最基本的一个载体,它本身就是一种美,材质与材质的相互结合,则会创造出更为丰富多彩的变化和可能。 由于矿物色都是颗粒状晶体,在创作时,折光色和哑光色、透光色和不透色、粗颗粒与细粉末颗粒都会被组合,产生众多对比和异常丰富的视觉效果。另外,不同的角度和强度及不同的光线,都会使画面产生奇特的变化,即使忽略画面本身因素产生的美感,也会被矿物色这种特殊材质折射出的神秘光晕的美感所吸引。往往运用矿物色绘制而成的岩彩画作品都具有很强的张力,它能历经岁月沧桑,不变色脱落,而且,在岩彩创作时,矿物色颗粒间特殊的结合方式会使画面显得非常灵动,充满空气感和内涵。这种东方色彩具有极强的象征性,很容易使画面产生韵味和气势。 岩彩画的色彩表现方式很现代,整套体系和传统中国画技法有联系但又有区别。东方传统的绘画语言也溶入了西方的创作方式,这是岩彩画广博性和世界性的体现。 传统中国绘画主要是运用细的矿物色粉末,所以在视觉上并不能轻易地与其他颜料区分开来,较为传统低调。现代岩彩画大胆地运用粗、细颗粒,不同大小的颗粒在折光度和透明度上都有变化,这使得它的创作充满实验性和材料的表现性,岩彩画作品通常风格多样、技法丰富。 岩彩画对中国绘画内容的丰富 岩彩画运用的粗颗粒矿物色呈现出的粗犷的原始之美、古朴之美与当代画坛“返璞”原始、自由、粗狂的现代风格精神相吻合。如果波洛克艺术是油画的革新,那么现代岩彩画艺术,必然也会是中国传统绘画发展的突破口。 追求绘画艺术语言的多元性一直是很多艺术家们内心的渴望,当油画传入中国,色彩给了艺术家们无限的空间,艺术家们也了解了更多关于色彩的奥秘和情感,使他们的创作不再局限于点线面,不再局限于主题和构图。在色彩之后,很多艺术家敏感地捕捉到了“肌理”这一新的元素,于是绘画再也不是平面的、光亮的,人们喜欢上了梵高的狂野与奔放,喜欢上了克莱因不同材质的组合。 很明显岩彩画在具有色彩优势的同时,还具有超强的肌理效果,甚至光学的思考也可以运用到创作中,这大大地拓宽了岩彩画艺术创作的手法和艺术内涵,还进一步解放了艺术家们的思想,更多的表现手法、情感、理念会在岩彩画中被运用、被抒发、被传达。它将呈现给大众更新更有意味的面貌,使艺术家们的创作与创新、研究、革新一起并步前进。 岩彩画独特的艺术美感是与远古壁画和近代重彩有区别的,它值得被确立、被推广,也终将绽放光芒。随着“振兴中国岩彩”口号的提出,很多艺术家们几十年来一直为之奋斗着、奔走着,关于它的何去何从,大家都有着不同的见解,可是在那些见解的不断碰撞中,智慧的火花还是如约出现了,于是“岩彩画”崛地而起,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在2011年举办的“东方华彩——中国岩彩画二十年发展论坛”上,美术界同仁深刻地感受到岩彩画的成长,看到了它对中国画坛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岩彩画的发展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各位的呵护下它必定会有一个光辉的未来。 (责任编辑:admin) |